新学年•入学记
2014-08-29    作者:白雪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赵乃育 绘
    编者按:距离9月1日开学还有不到两天时间,对于不少刚刚从幼儿园毕业的孩子们,进入小学无疑意味着一个崭新的开始。我们将从本周起,邀请几位身处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家长记录下各自孩子的“入学记”,希望透过家长的笔触与记录,呈现不同文化下的教育故事。

  德国篇 培养团队意识 小学低年级采用“混编制”
  
  2014年7月,儿子果果在德国柏林的公立幼儿园就读3年后,正式毕业,于9月1日升入柏林的小学。作为家长,我乐于将果果在德国入学期间的种种记录下来。而在记录的同时,还想与大家分享一句近来我很是欣赏的话——“未来的很多孩子都会是没有国界的人,他们需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各种文化,各种模式,虽然没有哪一种可以说是绝对的好。”
  幼儿园会为孩子适应小学生活做很多工作
  3年的幼儿园生活,可谓丰富多彩。这期间,他们参观了医院、警察局、消防队、市政府、火车站、超市、图书馆,了解了各行各业的工作流程。其间,老师还教会了他们如何独自乘坐公交汽车、地铁、火车,以及如何露营、野炊。每周还会组织去各类博物馆参观,去敬老院陪伴老人,去音乐学校学音乐。这其中,最令孩子们期盼的还数每年夏季为期几天的远途旅行,此时,所有满3岁的孩子都会自己准备好行李,暂时告别父母跟着老师同学一起出游。
  时至今日,果果将彻底告别愉快的学龄前时期,进入人生的另一个阶段——小学。为了让孩子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在此之前的整整一年时间里,幼儿园老师配合家长做了很多工作。首先,孩子们呆在幼儿园的最后一年德国人称之为“Vorschule”就是所谓的“学前班”。在这里想说的是,德国的幼儿园不像传说中的那样“就是玩儿,啥也不学”。在学前班中,老师会教孩子字母、单词的拼写,语法的应用,简单的阅读;数学方面会教他们认识钟表、货币,学习书写和计算20以内的数字;自然科学的内容更加生动具体;个人行为能力已经开始区别于幼儿时期的孩子,尤其在独立性方面也会被更加严格的要求。学前班学生的家长,这一年里免不了隔三差五地被叫去开家长会,幼儿园校长和老师也会时常单独在办公室约见家长,针对孩子进行深入分析,以评估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是否达到入学水平。如果孩子在某些方面有所欠缺,老师则会尽量帮助孩子和家长寻求更好的解决办法。

  入学年龄不搞“一刀切”

  在德国,孩子的入学年龄不像国内一般“一刀切”,而是采取了比较灵活的方式。9月之前出生的,也就是9月1日开学时已满6周岁的孩子即“Musskind”,这样的孩子被政府视为必须入学接受教育、不能继续留在幼儿园的一类。另一类孩子被称为“Kannkind”,这些孩子也是同年份出生,只是生日略晚了1至2个月,不在被强制入学接受教育的范围内,但政府、学校联合儿科诊所会根据此类孩子的自身情况做一系列评估测试,如果孩子顺利通过测试,则会在与孩子和家长协商后将其送入校门。但把这类孩子送入学校是有一定风险的——孩子在小学学习一段时间后,老师若觉得其各方面无法适应小学生活的话,还是会将其退回到原幼儿园就读,来年再考虑上学问题,想必这样会对孩子的心理有着不小的打击,故家长和学校都会对此反复斟酌、衡量。
  果果是2008年10月出生的,属于“Kannkind”。早在一年前,柏林市政府就派了专门的教育专家和语言专家对他进行行为及语言能力的测评。在我看来,对果果进行语言测试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父母双方均为华人,母语为汉语,学校难免会对果果将来入学后是否能够看懂德语教科书、听懂老师的全德语授课内容而有所顾虑。毕竟德国的小学更看重孩子的自我管理和学习能力,尤其男孩,成熟的比较晚,如果这些基本要求无法达到的话,孩子将会在入学后生活得比较困难。
  庆幸的是,在经过前后几次测试后,老师认定果果的日常德语应用完全没有问题,只是部分语法需要加强。之后的半年时间中,学校指定果果每周一次去语言学校学习德语语法和拼读知识,随后进行测试,顺利完成后,区政府则要求家长带着孩子前往检测中心进行入学前的体能、记忆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理解能力的测试。这些测试都以游戏、对话、娱乐的方式进行,所以果果并没有觉得有太大压力。以上通过后,就可以在家耐心等待附近的小学寄来入学通知书了。
  因为幼儿园7月已经毕业,而小学校9月才正式开学,在为期2个月的漫长假期中,如果家长需要工作没有时间带孩子,则可以到所属学校为孩子申请一个暑期的活动班。活动班是政府拨款支持的,父母只需每日支付很少的饭费,且活动相当丰富。我们在假期就为果果申请到了活动班的位置。每天都有老师带着十几个孩子,出门参加各种活动,比如去参观电视台、博物馆,去公园郊游,学泥塑、学厨艺……孩子们在活动班中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假期。

  让孩子自己制订学习计划

  在德国上学,所有的教科书、文具、习题册都需家长自行到书店购买。每个州、区甚至学校的教材都不尽相同。老师会提前给家长列出一个长长的购物清单,里面详细记录着孩子第一学年将会用到的书本、习题集、音体美各科的必需品。从这个购物单中不难看出德国人办事的认真与细致,清单中精确到了孩子所用的书包、铅笔、橡皮、卷笔刀的尺寸、颜色和型号。
  目前大多数柏林公立小学的低年级均采用混编制教育,也就是1、2、3年级的孩子同时在一个教学组中上课。每组15个孩子,两位班主任老师和一位助教负责这15个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平时的自由活动时间大大小小的孩子会混在一起,大帮小、小学大;学习文化知识的时候则由专门负责的老师分年龄段进行。以果果为例,入学前学校对他的文化和体能进行了基本测试,老师认为果果的德语拼读和数学能力已经超越了一年级小学生的水平,由此,果果在自己的学习组里可以直接学习2年级的课程,剩余时间可以帮助学习1年级课程的孩子掌握基础知识,充当老师的小小助教。
  想来,这样的生活应很有趣,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又复习了旧知识,还有一种“当大哥的感觉”。每个组的老师则会根据孩子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灵活编写教学大纲,每隔一个阶段会确定一个主题,随后孩子们会围绕这个主题自己规划每周乃至每学期的学习计划。开始确实有点困难,但慢慢地就培养出了孩子的独立性和自觉性,这点恰是当下中国教育所欠缺的。
  据说德国政府对低年级学生采取混编制的用意就是——让孩子更有团队意识,大帮小有助于教学的稳固推进,另外对于智力超群的孩子好处也很明显,不会因为在本年级中学的东西太简单而感觉无聊。
  最后聊聊德国小学的入学仪式。小学一年级的入学典礼对德国人来说非常重要,级别相当于“成人礼”仪式。开学那天的场面会很是隆重。首先各家各户会提前为孩子举办一个盛大的派对,预祝其在未来的日子里学业顺利,各路亲朋好友会带着学习用品之类的礼物参加派对。其次家长在孩子入学那天一定会为他准备一个“Schultuete”(一个大大的锥形纸筒),里面藏满了家长偷偷准备的神秘小礼物,有文具、糖果等。典礼时,成群结队的孩子们会举着各自的大纸筒,背着小书包,跟随家长和老师在学校参加一系列活动,每家每户还会邀请亲朋好友集体参加孩子的入学仪式。仪式后,大家会一起享用学校提供的香槟和小点心,摄影师则会给每个拿着大纸筒的孩子拍照留念。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拼房入学不正常也正常
· [第一现场]黑作坊食品“借壳”流入学校饭堂
· 京公租房承租人子女或可就近入学
· 专家提醒:新生购入学装备谨防被“钓鱼”
· 美国家长想方设法让孩子晚入学
 
频道精选:
· 【思想】“使用过”无法解决虚假代言问题 2013-06-14
· 【读书】“颠覆者”的互联网方法论 2014-08-29
· 【财智】盘整难改结构性强势 三变化释放回暖信号 2014-08-28
· 【深度】美银“史上最贵和解”再揭华尔街黑幕 2014-08-29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