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银166.5亿美元“史上最贵和解”再揭华尔街黑幕
2014-08-29    作者:记者 王婧/综合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资料照片
  经过数月艰难磋商,美国银行近日终于与美国司法部达成和解,同意支付166.5亿美元了结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相关诉讼。这是美国联邦政府史上针对单一公司开出的最大《罚单》。和解协议还包括一份30页的文件,揭露了华尔街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运转中不为人知的黑幕——

  美国史上最贵和解

  美国银行21日宣布,已与美国司法部达成协议,同意支付166.5亿美元了结抵押贷款支持证券(RMBS)相关诉讼。美国银行与美国司法部、证交会、6个州政府等机构达成了综合赔款协议,其中96.5亿美元为现金支付,另外70亿美元用于消费者援助。据悉,96.5亿美元中有50亿美元将作为罚金交给美国财政部,其他部分将用于对投资者的补偿。
  美国司法部长埃里克·霍尔德在当日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美国银行及旗下美林证券公司以及全国金融公司,在2008年间明知大量住房抵押贷款已是不良贷款的情况下执意将其证券化,误导、欺骗投资者,构成金融欺诈,让美国经济受到重创。美国司法部为此发起了十余项调查。
  美国银行首席执行官布莱恩·莫伊尼汉表示:“我们相信该和解协议解决了银行遗留的大部分与抵押贷款有关的风险暴露问题,符合我们股东的最大化利益,让我们能够继续把注意力集中于未来发展。”有分析认为,由于事先媒体已放出消息,因此投资者并未感到意外。这一和解为美国银行去除了影响股价的一个重大利空因素,并为其盈利状况回归正常化铺平了道路。 
  虽然联邦及州检察官的民事调查就此落幕,但和解协议并不意味着美国政府将停止对美国银行及其雇员的刑事追责,尤其是涉及全国金融公司及其管理人员的潜在刑事诉讼。
  美国银行是美国按资产计算第二大的银行,2008年收购了全国金融公司和投资银行美林公司。全国金融公司在被美银收购前是美国最大的住房抵押贷款发放机构。
  美国银行之前已经因为抵押贷款相关问题屡次被罚。今年3月,美国银行同意支付95亿美元,了结美国联邦住房金融署针对美国银行及其子公司的数起与销售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有关的法律诉讼。

  不为人知的产业黑幕

  所谓“住房贷款抵押证券”,是指银行将持有的住房抵押贷款转化为证券,并在资本市场上出售给投资者。银行可借此将贷款变现,又能将贷款风险转移。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不当销售被认为是导致金融危机出现的元凶之一。
  金融危机之前,不少银行都在大量出售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给投资者。与这些证券有关的一些抵押贷款者实际上没有足够能力偿还贷款,但银行却宣称这些投资品是安全的。2006年至2007年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投资者损失惨重,许多房主止赎房屋,金融危机由此拉开序幕。随之而来的是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许多美国人失去住房和工作。金融危机已经过去6年,美国就业市场仍然疲弱,去除通胀因素后许多美国人的收入仍低于金融危机前的水平。
  这笔“史上最贵”和解达成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西区检察官安妮·汤普金斯表示,这一和解说明在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行业的每一个层面都存在着欺诈。在为金融危机善后和重建经济时,那些因其不当行为导致危机的公司必须负责。 
  之前有批评认为,过去的和解常常缺乏对相关事实的具体陈述。许多银行的代表律师对于公开过多细节十分警惕,担心过多的细节会为潜在的诉讼提供支持。
  此次作为和解的一部分,美国司法部和美国银行同意公布一些事实,令外界可以看到全国金融公司和美林银行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机器运转中不为人知的黑暗一面。这其中包括许多公司内部邮件,从中可以看出当时问题的严重性。
  和解协议公布的30页的文件就像是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罪恶的一部集锦。例如,美国银行将一桩24年房龄的移动住宅抵押贷款包装成政府支持的抵押贷款成功再融资;美林的顾问在内部邮件中称,似乎华尔街公司对于发放抵押贷款的标准并不在意,令人感觉除了确认贷款已经完成之外,似乎没有什么必要进行严格的审查;在加利福尼亚州,全国金融公司向投资者隐瞒公司采用的“影子方略”,即允许雇员降低核保标准,向高风险的借贷者发放贷款。 
  洛杉矶的联邦检察官目前正准备对全国金融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安杰洛·莫齐洛提起民事诉讼,他被认为是将全国金融公司变成抵押贷款行业龙头的关键人物。据路透社报道,知情人士表示,莫齐洛已经与美国证交会达成了6750万美元的和解协议。
  根据和解中公布的文件,在2005年8月,莫齐洛曾发送电子邮件给全国金融公司的执行官警告称,拉斯维加斯和佛罗里达的一些公寓市场可能会崩溃,那时这些市场充斥着大量的投机者。
  莫齐洛写到:“我对依赖‘支付选择贷款’和房价水平的借贷者所处的环境日益感到担忧,尤其是在公寓市场方面。”他认为公司不应当在资产负债表中再持有这些资产,否则公司可能面临“财务和声誉上的灾难”。但在接下来的两年中,全国金融公司仍在发放“支付选择贷款”,这种贷款的利率在几年内可以作出调整,并且公司还在将这种贷款打包成证券出售给华尔街公司。
  文件还指出,美国政府机构也未能采取足够措施防止自身为存在缺陷的贷款提供保险。美国银行的雇员描述了如何欺骗联邦房屋管理局的登记系统。美国银行有时会修改申请者的财务信息或者重复提交数十次申请,直到通过系统审查为止。
  美国新泽西州检察官保罗·费希曼表示:“在通往金融危机的道路上,美林证券购买了越来越多的抵押贷款,并将其打包成证券产品出售给投资者,尽管银行深知相当比例的贷款都是有问题的。未能披露风险导致投资者对整个金融系统的信心丧失。”
  美国银行与美国政府从3月起就开始进行和解磋商。在惩罚导致房地产市场泡沫和金融危机的不当行为方面,由于检方采取较激进立场,因此协商屡遭拖延。据知情人士透露,美国银行勉强同意提高赔偿金额后,7月底协商速度大大加快。
  美国银行一直不愿为全国金融公司和美林公司发行的不良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负责。据美联社报道,2004年至2008年,这三家公司总共发行了965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其中75%来自于全国金融公司。全国金融公司给美国银行造成的法律诉讼费用和贷款减记等损失已经超过百亿美元。
  美国银行曾以没理由对全国金融公司被收购之前的行为负责为借口,请求法庭不要处罚,但美国纽约联邦地区法院在今年7月予以驳回,并判决美国银行支付12.7亿美元罚款。法庭指出,全国金融公司,也就是美银的子公司在2007年至2008年间向美国两大住房抵押贷款巨头房地美和房利美(简称“两房”)出售了劣质住房抵押贷款。法院还判处全国金融公司前中层管理人员丽贝卡·迈龙支付100万美元罚款。
  据悉,此案涉及的是全国金融公司2007年推出的一项名为“急速前进”(Hustle)的贷款项目,这一项目一直持续到2008年5月。调查人员说,该项目重数量而轻质量,鼓励员工多发贷款,并取消了重要的贷款质检关卡。

  援助项目看似很美

  在这场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灾难中,除了购买这些证券的华尔街投资者,许多抵押贷款的房主也深受其害。房地产市场的崩溃和经济衰退令许多人选择止赎房屋,还有许多购房者在止赎边缘苦苦挣扎。
  此次“史上最贵的和解”为一些购房者带来了一线希望。根据和解协议,美国银行将拿出70亿美元用于消费者援助,可以减少一些购房者的贷款余额,为一些低收入购房者提供新的贷款,并修整一些止赎房屋。美国银行将制定一个独立的监管方来监察消费者援助事宜。
  霍尔德表示,考虑到美国银行不当行为的程度和规模,70亿美元的援助资金是合适的。但消费者组织并不这样认为。他们指出,符合援助条件的人并不多,同时由于程序繁琐,可能需要数年时间才能拿到援助。而那些因为止赎和贱卖房屋(例如房屋出售价格低于贷款余额)而失去住房的人,根本得不到任何赔偿。
  据美联社报道,美国弗吉尼亚州的奥朗德一直在猜测自己是否能够从美国银行的和解中受益。65岁的奥朗德已经退休,原本拥有一套有着四个卧室的住房。2006年,她通过全国金融公司利用其房屋进行了再融资,融得的资金用于支付车贷和整修房屋。但随后她的丈夫提前退休,加上自己患病成为残疾人,俩人最终没有能力继续支付房贷。作为止赎房屋之外的一个选择,他们在美国银行的和解协议达成的几天前选择将房屋贱卖,原来价值27万美元的房屋以9万美元的价格出售。根据美国银行的和解协议,他们将得不到任何赔偿。
  去年11月,摩根大通与监管方达成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相关和解协议,也有40亿美元用于援助项目,但目前许多符合条件者仍未拿到援助,而其中许多都是急需减少贷款余额的购房者。
  佛罗里达州首席检察官邦迪表示,该州1.7万名购房者将获得共计10亿美元的援助资金。但根据房地产公司Zillow的数据,这1.7万名购房者在该州房屋价值低于贷款余额的人群中仅占1.8%。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再投资联盟的执行官凯文援助项目斯坦表示:“目前还看不到这些和解是如何提供了与造成的损失相当的补偿。那些损人利己的贷款原本不应当出现,但现在却使无数家庭和社区受到摧残。”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美国银行同意缴纳166.5亿美元罚款
· 美国银行或掏170亿美元和解诉讼
· 美国银行业第一季度盈利同比下滑7.7%
· 美国银行业第一季度放松企业贷款标准
· 支付巨额诉讼和解费 美国银行一季度出现亏损
 
频道精选:
· 【思想】“使用过”无法解决虚假代言问题 2013-06-14
· 【读书】“颠覆者”的互联网方法论 2014-08-29
· 【财智】盘整难改结构性强势 三变化释放回暖信号 2014-08-28
· 【深度】中介服务乱象蚕食行政审批改革红利 2014-08-28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