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农业银行详细出台了一个新的贷款管理办法,明确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也能拿到银行的抵押换贷款,而且最高可以贷到1000万。那么,这对农民朋友来说,是否意味着以后生产经营获得资金会更加方便?让农民更多的分享土地增值的收益,看准的事怎么才能做得更好?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沈竹和特约评论员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著名财经评论员张鸿共同评论。
新型农业经营方兴未艾,如何让金融更多助力“三农”?看得准,步子更要迈得稳。
向松祚:目前农行的这个办法在某些地方暂时还无法实行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大家都觉得这是好事,为什么却现在才来?这里面有两个问题,一个是法律上有障碍,我们的《物权法》和《合同法》上是明确讲土地,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抵押和担保是没有法律效力的,其实这个法律到今天为止并没有修改,但是为什么我们出台这个办法呢?这是因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定里面已经明确讲,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的土地有使用,有收益,有转让,有组合,也有担保抵押权利,这是党的重大决定里面已经明确讲的。破了这个瓶颈,所以这个时候农业银行才有可能出台这个办法。
其次,承包经营权的价值、价格很难确认,因为你没有转让,你不知道我这一亩土地的承包经营权,比如说50年,30年,到底值多少钱,那么这需要有一个市场。现在其实某些地方还没有这个市场,所以农业银行出台这个办法虽然是全国性的,全行性的,但是某些地方可能暂时还无法实行。
张鸿:经营权可以抵押 但承包权不能抵押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可能很多农民会说,老农业银行咋才来呢?为什么才来呢?其实就是我们现在确权,就是农民的土地的确权,我们说他有这个权利,但这个权利是说说,没有一张纸在那证明。所以黑龙江的试点,他有两个证,一个证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这个证就是现在确权以后,农民都有,但是他又发明了一个证叫农村土地经营证,就是把把经营从承包里面拿出来了。因为既然承包权或者使用权这些东西,你抵押起来是有法律的障碍,我们一号文件也说了,说接下来要修改相应的法律法规,但是这些先试点的地方,他把经营权单独拿出来以后,这个权利就容易变现了,怎么变现呢?你可以拿经营权这个证去抵押,就是承包我不管了,我承包权是不能抵押给你的。
向松祚:用好金融资源 激活希望的土地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我们农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从1978年开始逐渐的推行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它有些权属不是很明确的,所以现在在全国很多地方还在推行什么呢?就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确权就是你把它搞明确,期限是多少,面积是多少,然后要给你发证,关键是要发个证,那么就像我们城市里面你去办抵押的话,你要有房产证,那么农村土地要有土地经营权的确权证,这个确权证现在在很多地方已经开始有了,所以农业银行出台这个办法已经具备实施的条件了。
农行出台这个办法,实际上这个在一般的贷款处置抵押物是一样的,当然对于农民来讲,农业银行想了另外几个办法。比如说当一个农民,或者一个种粮大户还不了钱的时候,先是以集体所有制的比如说村社进行协商,合作社协商,如果合作社愿意回购那当然最好,他可以把经营权回购;第二个就是他可以协商转让,比如说有人愿意接受这个转让权,那我可以把转让权把它卖掉;第三个还可以商量,就是说我们可以找另外的投资者,如果他愿意接手,大家来合资经营你这项事业,那么就是寻找新的投资者把以前的债权接过去,有很多的办法可以解决。广大的农民朋友其实不用太担心你未来还不了,怎么办,因为有很多的办法。
向松祚:东三省都有试点 农民参与的方式可以更多样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重庆,还有东三省,辽宁,吉林,黑龙江都有试点,其中方式很多,一种是固定的收益,比如说你有10亩土地,你把经营权交给我,你可以签10年也可以签15年,或者剩下的期限全部交给我,每年我给你固定的收益;还有一种形式完全是分红,就是说你也要承担风险,有的地方的农民比较偏好拿固定收益,有的比较偏好就是分红、除了这个以外,他还可以拿工资,就是仍然可以在这个农场里在做事,打工,但是也有些人不在这个农场打工,他跑到这个城市里面去打工去了。我觉得这种方式是未来中国农业发展的一个基本的方向,就是集约化的方向。农民参与的方式也是很多种,我觉得这种方式应该充分的放开让他去探索。
张鸿:农民对土地的权利要变现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农民对土地的权利要变现,这个变现其实有几种含义。一个是你可以直接卖掉经营权,这是卖出去变成现金;还有一个就是你的这个权利有种种方式可以体现出来,比如说可以入股,重庆是用地入股;我也可以抵押,到银行去贷款;我还可以去租出去,城里人有个房子,你房子能怎么处理,农民现在有一块地,他就可以同样处理。
很多地方其实就是用这种办法,就是当农民用这个权利很单一的时候,他不光是整个土地的集约化生产,当你面对银行,你的贷款能力弱,抵押很麻烦的时候,有个第三方的大公司来了,然后把你入股过来,入股过来以后再转包给你,在我的整体规划下还是你自己经营,然后以大公司的名义和银行去谈,这样其实起到了一个担保的作用,而且降低了风险。这样反而会增加银行对他的一个信任度。
向松祚:最大的障碍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定价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201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讲了一句非常亲切,但是又非常鼓舞人心的话,这个话是怎么讲的?叫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你怎么能做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那么我们总结过去30多年的经验,其实有两条经验是最重要的,第一条经验就是靠市场,因为你靠市场,它才能够激活各方面的资源,其实我们这一次中国农业银行出台这个办法,他遇到的最大的障碍就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怎么定价。如果你有一个很好的一个市场,有一个流转的市场,那这个价格才能够很好的体现,价格体现出来,那么你到银行去抵押贷款,质押贷款,还是去入股,还是去合作就比较好谈。
这个市场的激活,这一次三中全会重大决定是一个根本性的突破,就是允许转让,允许转让形成一个市场。那么第二个依靠什么?就是科技。未来我觉得要有更多的金融的方式,更多的金融的手段,更多的金融服务,怎么去提升农业的科技水平,怎么去鼓励农业的集约化,规模化的经营,只有做到这一点,你才能够实现农村又美,然后农民又富,农业又强。这个目标是非常长远的,很难达到。
张鸿:交易的前提是产权清晰 最终还是要依靠改革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交易的前提是产权清晰,如果没有清晰的产权,那你别评估了,因为你连评估的标的都没有,你不知道评估什么,所以还是要依靠改革。农村确实收入水平现在和城镇还是有巨大的差距,但是这个差距其实这些年也在缩小,农民收入的增速这几年都在超过城镇居民。所以我们的差距在逐渐的缩小,这就是改革带来的。
说到农村的改革,就会提到1978年小岗村,那是自下而上的改革,就是大家去突破,去尝试,然后得到上面的认可。现在我们是上下都在尝试,就是有自上而下的推进,比如说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公报。我们今年的一号文件和农村工作会议也明确说,要允许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向金融机构抵押融资,这都是明确的。而且包括《担保法》,《物权法》等等这些法规,我们今年也明确的说,要推动修改相关的法律法规,没有这些个底下的尝试也都无从谈起。我们现在全国各地到处都在试,金融也在试,财政也在试,地方政府也在用种种手段在试,所以它既有纵向的,也有横向的。所以这样一小步一小步,那它不亚于1978年的那些手印,因为这些小步汇起来可能是改革的一大步。
此外,我们一说农业的时候,股市上反应上涨的不光是种粮的,农业金融,农业科技等等相关的都会上涨,它的机会其实是非常多的。
向松祚:土地终将变成农民私有的土地 我们终将实现这一点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你可以简单的算一个帐,我们过去通常讲,我们基本农业用地叫18亿亩红线,实际上我们现在加上荒地,荒丘,包括其他的养殖的用地,其他的地有几十亿亩,应该至少是在30亿亩到40亿亩之间。我们可以简单算一下,每一亩土地平均算,如果能够激活1000块钱的资源,这就是4万个亿,所以4万个亿的金融资源如果能够投到农业里面去,那当然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当然这不是一天或者一年可以推动的,需要很长时间。就是说土地经营权还只是第一步,其实未来中国的土地制度往哪里走还需要深入探讨。比如说农民未来集体所有制的土地能不能完全变成农民个人的,就是变成完全农民私有的土地,这个是有争议的。实际上这个问题已经讨论了很多年,但是终究你可能要实现这一点,就是说你要让农民真正拥有自己的土地,他可以使用,他可以转让,他可以抵押,他可以质押,就不仅仅是一个承包经营权,而且是本身土地自身的权益。
向松祚:在未来 农业一定会是投资的宝藏、价值的洼地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银行贷款只是方式之一,比如说我们现在在城市里面,这些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非常热闹,其实农业,特别是高科技农业就是他们投资的价值洼地。你到欧美去,有很多基金其实都是在做农业,农业在发达国家早已不是落后的代名词,它是先进的代名词,它的科技往往比很多工业的还要先进,所以在中国,我想在未来的几十年里面,农业一定是一个投资的宝藏,而且是一个价值的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