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民对电商价格战“审美疲劳”
价值竞争何时能成行业“卖点”
2014-08-19    作者:记者 高少华/上海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国内电商行业日前再次上演新的价格大战:老牌家电零售企业国美宣称要“线上线下价格全面低于京东”,并表示“如果发现内部哪个体系价格连续三次高于京东的,负责人直接卷铺盖走人”,一时间引发各界关注。
  不过,面对此起彼伏的电商价格战,特别是一些电商促销中的低价“猫腻”,让许多网民已是“审美疲劳”。专家强调,电商业期待摆脱价格战泥潭,切实提升服务质量,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

  国美放狠话:价格全面低于京东

  近日,国美高层接连发出两封内部邮件,指出今年下半年在保持线下领先对手的前提下,国美在线也到了踩油门加速的时候,并将京东列为主要竞争对手。
  国美电器总裁王俊洲在内部邮件中明确表示,国美在价格上,“要全面对标网上,要求做到比京东价格低,树立国美低价标杆形象”。这被视为向京东发出了总攻令。
  国美在线董事长牟贵先随后也发出内部邮件指出,国美在线所有的业务体系,务必贯彻“全网最低价”的原则,首先根据产品组合,把价格调整到最低价;同时根据京东价格的波动,随时调整;哪个体系价格高,哪个体系就要马上解决问题,坚决把价格降下来,连续三次价格高于京东的,自己卷铺盖走人。
  为对决京东,国美推出一项价格比对服务“聪明购”,比价范围包括大家电、3C等产品。“聪明购”通过技术手段,定时抓取京东的商品数据,商品价格低于京东同款商品时,页面会自动显示国美在线商品与京东比价的结果。
  除了在价格上挑战京东外,针对今年8月18日苏宁易购成立5周年纪念日,并推出“苏宁8·18最强彩电月”促销活动,国美在线也宣布启动8月15日至20日的“818巅峰战”。一时间,国内电商市场也显得更加硝烟弥漫。

  网民对价格战已“审美疲劳”

  近年来国内电商市场价格战接连不断,各大电商企业纷纷围绕价格来做文章,名目繁多的电商“造节”活动更是让人应接不暇。如淘宝系的“双十一”活动,京东的“618店庆日”,苏宁的“818”……据业内人士统计,近日启动的“苏宁8·18最强彩电月”,已是今年以来国内电商市场的第17次所谓的“电商节”。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电商价格战引人眼球,但其中暗藏的一些“猫腻”,却又使低价促销的优惠大打折扣。比如有网友就抱怨,有时候国美卖的商品,在京东上却没有;京东卖的商品,国美却没有。
  每次电商大战,虽然各家电商企业赚取了足够的销售额和“眼球”,但粗放式的以价跑量、虚假宣传等网购乱象也引发消费者不满。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网购普遍存在先涨后降、低价无货、限量低价、价格欺诈等不规范行为。
  有消费者近日感叹,面对电商低价促销活动,产生了冲动消费的念头,“不过在走访了国美、大钟、苏宁电器后,发现了价格战背后的故事。网购和实体店存在很大差异,要认清自己的所需才能不花冤枉钱!”

  电商更需价值战

  针对接连不断的电商价格战,电商观察员鲁振旺认为,价格战实为公关战,以“价格战”为噱头带动消费者关注度,拉动消费欲望和消费力,已成为电商的标准打法;但是从价格竞争回归到价值竞争才是多赢之道。
  研究机构奥维咨询此前发布报告指出,从2009年11月11日天猫(当时称淘宝商城)利用“光棍节”的噱头举办促销活动,至此电商促销根本停不下来。消费者经过多年电商促销洗礼,防忽悠已成为网民互联网生存的必要技能,越来越多开始“价比三家”,消费行为更加理性,面对电商促销越来越淡定。
  在此形势下,电商价值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国美电器总裁王俊洲在其内部邮件中也明确表示,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均只是渠道生态模式的问题,而零售企业的宗旨要将以前单一的价格观念转变为价值观念,企业要围绕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价值,增加更多的体验。
  电商第三方服务商商派软件有限公司CEO李钟伟指出,随着国内电商流量红利期的终结,电商企业需要向精细化运营方向转型,需要借助信息化技术来对业务精耕细作。从过去的流量竞争变成服务竞争,从过去的价格竞争变成价值竞争,从过去的产品竞争变成品牌竞争,从供应链建设竞争改成客户体验竞争。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电商价格战,小心“审美疲劳”
· 侯恩龙:电商价格战概念将消失
· 业内人士称电商价格战伤害大 行业应多元化发展
· 四问电商价格战
· 商务部谈电商价格战:正抓紧起草电子商务管理条例
 
频道精选:
· 【思想】不动产登记的长远效应 2013-06-14
· 【读书】周鸿祎 用互联网思维写书 2014-08-18
· 【财智】调整后向上趋势不改 高点将在四季度出现 2014-08-18
· 【深度】乡镇政府欠条竟成地方“流通货币” 2014-08-19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