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7月24日登载渣打银行大中华区研究主管王志浩题为《中国亟需企业破产测试》的文章说,中国应进行一场全国性的企业破产测试,把资源如何最优化配置交由市场决定,以建立一种机制,让低效率企业以一种有序且可控的方式逐渐关闭,加快中国改革进程。 文章说,在中国产能过剩行业中,高负债、低效率企业的处境正变得越来越艰难,但其中也有许多企业还在苦苦坚持——为其配置资源的并非市场,而是地方政府。支持者会辩称这些企业在本质上仍然健康,只是正经历一些短期的困难而已。少数情况下或许确实如此,但这类企业中相当一部分是“僵尸”企业:它们本质上已失去生命力,但却拒绝死亡。如果“僵尸”企业继续运行,中国的改革议程将更难推进。中国需要建立一种机制,让低效率企业以一种有序且可控的方式逐渐关闭。怎样才能实现这一点呢?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短期来看缓慢增长还将持续。中国中央政府似乎正通过略微放松的货币政策,以及允许部分基建项目上马来维持宏观经济非常温和的增长。 除保持宏观政策的适度刺激外,中央政府还尝试在微观工业企业层面创建新常态。中央已经明确存在产能过剩的行业,为其设定削减产能目标。在环境领域,监管者设定了严格的减排目标。当然,地方依惯例可能会在产能数据上动些手脚,并选择性地监督某些排放指标,但此番中央似乎将严肃对待,因此地方政府将不得不认真落实。以上所有因素都将使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处境更加艰难。 随着销售放缓和融资成本上升,中国企业部门的杠杆水平仍在上升,债务利息规模同样正在增加。这些成本将挤占企业职工工资和利润,最终会挤占新增投资和消费。至于“改革红利”,看来等到2015年-2016年才能明显显现,这也加大了当前的困难。 总而言之,中央政府已成功地改变了经济气候:现在中国经济的气候“寒冷、潮湿”,让人非常难受。这也意味着如果企业经营不善,在信贷廉价且市场需求较高时积累了过高的杠杆,那么现在正面对亏损,且每天都将传来更糟糕的消息。如果企业身处“产能过剩”或严重污染环境的行业,则其现状将会更糟。 这正是中国决策层目前面临的核心矛盾:中央政府虽然改变了经济气候,但地方政府仍拥有一些手段为陷于困境的地方国企提供保护。这可以在许多领域得到印证,比如地方政府基建平台发行的债券,虽然创收能力有限,但目前定价回落至较低水平,债券收益率低于高盈利私营企业发行债券的收益率。这是不合理的现象,同时也表明市场认为中央财政将为成百上千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已发行的债务作隐性担保。 银行可能愿意收紧对私营企业发放的信贷,或提高信贷成本,但却不会这样对待国企。地方政府无不力保陷入困境的国企。地方政府还对当地银行发出指示要求其对问题国企开放信贷额度,并采取暂停征税和安排发放新型补贴等手段救助国企。众所周知,可支配预算资金和项目融资大权在握的地方政府和当地银行通常有着紧密的杠杆联系,而私营企业需要与地方政府具有非常非常好的关系,才有可能获得国企待遇。 或许不应责怪地方政府官员保护“自己人”。毕竟,地方官员的考核激励仍以当地GDP增长为基准,且一旦发生大型企业倒闭、职工抗议,地方官员仍难免其责。地方逻辑同样存在于金融业。中央层面上,金融监管者或许能够理性看待信托违约,但地方政府将竭尽全力避免此类事件发生。 因此我们面临一个矛盾,即中央改变经济气候从而为市场改革创造环境,但地方政府仍有动机和可利用的工具去保护当地国企。最终结果可能并不理想。首先,不受政府关照的私营企业将遭受更多冲击,且更有可能走向破产,与此同时,低效率的国企将幸存下来并在多数情形下持续亏损。紧接着,当地银行将被迫向这些问题国企增加放贷,破坏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最后,局势发展可能会与三中全会所提出的承诺背道而驰,市场并未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眼下看来,形势可能会随着时间而继续自然变化。地方政府或将耗尽各种来源的现金流,当地银行的放贷能力也将达到饱和,随着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可能会上升到一个高点,在这一点上地方官员将不得不决定至少先让一部分国企倒闭。银行可能将决定收回部分信贷而不是继续投入资金“打水漂”。 但所有这些可能都需要一段时间,因此提出一个解决办法:进行一场全国性的企业破产测试。任何企业只要满足以下三个度量指标,就必须破产:资产负债率超过80%;连续两年持续亏损;企业所在行业被中央认定为产能过剩行业。 资源如何最优化配置应交由市场决定。换句话说,如果债权人想提起企业破产诉讼,它们就应当得到允许,不应受到地方政府的任何干涉。当一家企业符合这三种情况,在任何情况下地方政府绝不应动用公共资源或命令银行提供贷款为问题企业提供救助。任何银行一旦受到当地政府胁迫,都应上报中央,由中央下派调查组对涉事省市进行调查。特殊情况下,的确存在某些特别原因需要避免问题国企破产,省级政府应当就阻止企业破产向国务院提交申请,请求政策支撑。 当然,关于这三个评判标准是否合理可以继续讨论,可能需要对其作出适当调整。但整体上看,这一方法拥有以下优势:第一,它关闭了低效管理的产能。企业资产将通过法院拍卖,如果资产仍存在一定的价值,将会被管理效率更高的企业收购。 第二,也许有人会说,这样一来银行岂不是将被迫核销坏账?但银行现在就这样做,这总好过向经营状况不会改善、只会形成更多不良贷款的问题企业投入更多资金。 第三,破产企业的职工将面临失业,但应获得政府支持。财政部已成立专项资金用于为产能过剩行业企业关停所产生的下岗工人提供救助,该项资金可扩至为所有破产企业的失业人员提供救助。 第四,全国性破产测试将为不得不提起破产诉讼的银行提供保护。这一时期银行信贷人员的日子将比较艰难:承认不良贷款且职业生涯将受到损害。如果想要清理银行业,就需要弄清楚怎样确保各级银行从业者都愿意准确上报他们贷款帐目的健康状况。 如果当前激励政策未能有效改进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我们就需转变激励形式。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实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一场全国性的破产测试旨在建立公平的企业竞争环境,有助于将这一口号付诸实施。此外,近期国务院强调需在企业破产方面取得更多进展。7月14日中国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文中指出,需完善市场中低效率、亏损企业的退出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