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近百名的工商执法人员在北京、上海、广东和四川等9个省市,对微软公司在中国大陆的四个经营场所同时进行了反垄断的突击检查。根据国家工商总局公布的消息说,已经对微软公司涉嫌垄断行为立案调查。作为全球最大的软件企业,微软已经不是第一次遭到反垄断的调查,那么这一次,它在中国市场上又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陈伟鸿和特约评论员互联网专家胡延平、著名财经评论员刘戈共同评论。
微软遭遇反垄断调查,是否来的晚了一点?进展如何?
胡延平:微软能逆市涨价 就因其在市场上的垄断地位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一天早就应该来了。因为不论是在中国市场,还是在日韩市场,包括北美、欧洲,利用垄断以及垄断的支配地位,对消费者、对产业,或对创新造成巨大的一个伤害,这个过程其实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从国内来讲的话,大家开始把外资企业的这种超国民待遇,回归到一种正常的治理,正常的监管状态。
垄断有三个伤害,对用户的伤害,对产业的伤害,还有对创新的伤害。对用户来讲,这种垄断支配使得用户失去了很多自主、自由选择的权利。更关键的是他利用这种支配地位,定一个很高的价格,就像汽车产业一些高端的品牌,在零配件价格上非常高是同样一个道理。Windows操作系统的一个个人用户的价格是一千多人民币,企业版服务器的操作系统,要四千多人民币才可以买一套。这个价格放在今天的软件产业也好,放在不良产业也好,都是一个畸高的价格。在这个基础上,微软甚至说他的Office还要涨价15%。所有这些举动在别人看来都有一些不可理喻、不可理解,因为他是背产业潮流而动的,但是微软依旧能够做得出来,为什么?就因为他的垄断地位。
刘戈:此次工商总局对微软的反垄断调查力度非常大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2008年的8月1号,是中国的反垄断法刚刚出台实施的那一天。当时有一位姓董的律师,就向商务部、工商总局和发改委提请了对于微软公司垄断的调查。当时也做了答复,但是一直没有推进下去。因为可能在这个过程当中,只有律师。通常情况下,在其他国家是由受影响的相关企业提出要求,然后政府进行调查。这一回工商总局出来说,有企业提出来要求,那么有了直接的诉讼的主体,工商总局就开始进行了这样的突击检查。
我感觉在我国所有的有关反垄断的调查里,这次的力度非常大。去年,我们看有对平板电脑,对洋奶粉的这样一些反垄断调查,但都是没有采取这样一个力度的调查,工商总局抽掉9个省市自治区的工作人员,可能很多都是技术人员,进行一个集中的检查,力度非常大。
时建中:微软在相关信息披露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公告所披露的这些信息来看,微软对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相关软件,在相关信息披露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这样就造成文件兼容性方面存在问题,文件验证方面存在问题,还有搭售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违反中国反垄断法第三章有关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相关规定,具体来讲,搭售违法了反垄断法第十七条第一款第五项的相关规定。文件的兼容性和文件验证方面存在的问题,可能涉嫌违反反垄断法第十七条第一款第三项和第四项相关规定,具体哪一项还要根据具体行为来做出相应的判断。
胡延平:全球成千上万的开发者都必须跟着微软的指挥棒往前走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用户无法做出别的选择,包括你必须支付这样的一个价格,这是微软的垄断地位、支配地位所带来的,这是对于用户的伤害。那么对于产业的伤害是什么?就是微软不仅有庞大的市场,实际上我们相关的标准,包括相关开发的标准,相关技术接口的一些协议等等,都在他手里面。所以全球成千上万的开发者,包括IT企业上中下有些龙头企业,都必须跟着他的指挥棒往前走。如果跟微软去共舞,可能会得到相应他的一些支持,否则在发展上都会有一些问题。包括比如说Windows搭售,包括Windows捆绑IE的问题,到现在其实还没有解决。为什么?因为表面上Windows跟IE在有些方面适度脱离了,但实际上可以讲所有的,包括国内的一些所谓的浏览器的软件背后用的还是IE的内核。也就是说在浏览器的市场,他依然有90%以上的一个市场份额。
可以讲说,对于整个软件产业,包括对于整个硬件产业,迄今为止,微软依然有很强的市场统治力。包括技术的授权方面,知识产权是保护技术权益的一个杠杆,但迄今为止,它也已经成为妨碍创新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这是我们所讲的第三个问题,就是对创新的伤害。比如说现在的安卓系统,每年要支付给微软的授权费用是20多亿美金,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在其他方面还有很多,包括越往低层去走一些应用在这些基本方面,都必须跟微软的规则相适应,甚至去支付这种高额的应用费用。
刘戈:一边打官司一边通过垄断赚钱 微软已适应这样一种模式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微软不怕打官司,就像工商总局这回查微软,他已经适应了这样一种模式,就是一边跟你打官司,一边赚钱。从1998年开始,美国政府当时就开始起诉微软,打了十几年的官司,到最后也没把他怎么样,欧盟也是一样,韩国也是一样。也就是说,最后通过罚款多少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实际上他有非常多应对各种诉讼的经验和实力。
虽然你一边跟他打官司,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好像这个官司并没有使其他的一些竞争对手起来,所以他不怕打官司。有一句话是说,在高通公司,律师是多于工程师的。就是说这些企业已经把一边打官司,一边通过垄断赚钱作为一个日常的经营方式了,而且打官司的时间还很漫长,一边打着,还一边卖着,互相不影响。
胡延平:只有与之共舞 才能得到更多的利益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IT作为朝阳产业,作为科技产业,很关键的一点就是相关的技术标准。谁持有相关的技术标准,那么谁就掌握了游戏规则。对高通来讲就是这样,高通的芯片之所以有很高一个价格,包括对市场的一个定价权,还有主导权和话语权,很关键的原因就是高通是很多移动通信的最基础标准制定的指挥应用者。
对微软来说也是这样,它不仅仅是有那么高的一个市场份额,而是说相关的操作系统,在前端、在后端、在各个方面,相关的技术协议、相关的接口标准等等都是他来主导制定的。在这种状况下,你仅仅说把操作系统的市场份额压缩到一定程度,都不能去解决这个垄断问题,为什么?因为标准还在他手里。所以他一旦持有标准了以后,只有哪些企业愿意跟他一起玩,那么哪些企业就能够得到更多的利益。包括微软和英特尔的联盟,两家企业一个软件、一个硬件,在过去主导了整个IT产业20、30年。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就会导致,大量不按他规则玩的,或者有一些创新玩法的企业,就难以逾越他的壁垒。
其实这个诉讼的赔偿对他来讲,是九牛一毛,微软一个季度就有200多亿美金的收入,40多亿美金的利润。
刘戈:诉讼的罚金并不会让微软伤筋动骨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按照我国反垄断法的规定,如果反垄断调查的起诉的内容成立,那么会对这个企业进行,他上年营业额1%到10%的罚款。微软在中国大概一年的营业额应该是在20、30亿美元左右,也就是说,最高是2、3亿美元的罚款,那么这个罚款对微软来讲是杯水车薪,不会让他伤筋动骨,因为中国市场本身就不是微软的一个大的市场。
当然,如果全世界各个国家都对微软进行反垄断调查,那么这样的一个趋势会让微软觉得我到底做错了什么,我应该做出什么样的改变,而且会给那些试图在这样的一个领域里有所作为的企业一个信心。也就是说,当垄断企业滥用他的支配地位的时候,还是有人管的。
胡延平:利用垄断支配地位定高价 这和整个市场方向相违背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其实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个人电脑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现在产业发展的一个潮流来讲,实际上微软本身有很多逆潮流而动的东西。整个移动互联网、软件产业的发展潮流方向是开放、免费、分享,而微软的做法是什么?是捆绑、搭售、不兼容,包括利用这种垄断支配地位去高定价,这从根本上来讲,是和整个市场的方向是相违背的。
在IT产业内部,在互联网内部,实际上大家也已经开始起来反对或者说去颠覆微软的这么一种做法,他又重新开始面临一种巨大的挑战,这种挑战不仅仅是说在政策、监管这些方面的问题。现在微软已经从他这种封闭、捆绑、搭售、垄断这样的一些做法里,开始尝到苦果了。比如说在PC市场,他有90%的的市场份额,但是如果加上PC、平板和传统设备,包括汽车里面的智能设备等等所有这些智能设备终端加起来,他的份额只有4%。也就是说,他的这种打法已经开始出现问题,真正应该反省的是微软自己。
刘戈:在此之前 更多的跨国公司在中国享受着超国民待遇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微软此次事件对于其他一些大型跨国公司也是一个提醒,因为在此之前,更多的跨国公司在中国享受着一种超国民待遇,那么现在他要面对一个常态,就是说所有的公司,不管是美国的公司、英国的公司,还是中国本土的公司,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要受到法律的约束,那么要适应这样的一个状态,我觉得这个事情算是一个提醒。
胡延平:反垄断能帮助创新企业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对垄断的一个限制,哪怕它只是一个警告,哪怕它是一个象征性罚款,都有助于这个垄断方去收敛自己的行为。对于微软来讲,下一步在中国市场,如何把高企的价格降下来,如何去解决搭售、捆绑的问题,包括如何去解决不兼容的问题,如何通过开放让自己受益等等问题,这才是这件事情能够给微软,给业界的启发和帮助。
这件事情首先提醒了微软,其次对于业界的不同方面来讲,对于国产的操作系统,对其他技术的操作系统有所帮助,也可以算是一个小小的契机。包括这种操作系统、浏览器,还有办公软件等等、还有相关的安全软件,包括一些多媒体的部分可能都有一些帮助,但是这种帮助有限。为什么?因为关键还是得靠企业自己,对垄断的限制,并不能够使得那些在创新方面做得不是那么好的企业能一下子冲到市场前面去,反垄断解决不了这种问题,反垄断解决的只是垄断者能不能有所收敛的问题。对于中国企业来讲,尤其对于中国的软件企业,无论操作浏览器,操纵系统,办公软件、安全软件还是其他,还是要自强,真正的把我们技术的核心能力提升上来,然后通过技术、通过实力去说话,逐步的去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