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现场]人畜饮水紧张 死库容被迫启用
|
河南部分地区抗旱见闻
|
|
2014-08-04
作者:记者 张兴军 马意翀/郑州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
冒着30多度的高温,《经济参考报》记者日前来到河南宝丰县闹店镇后李庄村。目光所及之处,成片的玉米、烟叶长势参差不齐,有的已卷叶枯焦。路边的一处玉米地里,两名农民工正开动拖拉机,利用铁架和钩机打捞水井中的砖块和淤泥。 24岁的赵晓光介绍,入夏以来持续高温干旱,很多以前能用的机井都出不来水。没办法,县里开始了淘井行动。以自己所在的两人组合,每天最快可以淘2眼,目前为止已经淘了100多眼了。 宝丰县抗旱服务队队长任晓培告诉记者,全县有机井4000多眼,因连续三年大旱,已有2200多眼出水不足。今年县财政拿出700多万元经费,计划给600多眼机井清淤,新打40眼机井。“地下水位下降太厉害,比去年低了5到6米,越打越深,现在普遍深度都在60米到130米左右。” 在不远处的周庄镇刘湾村,村民崔建军正在给10多亩红薯苗浇水。他说,红薯是耐旱作物,轻易不用浇。“今年旱情太严重,再不浇叶子用火就点着了。但是井里水太少,只能用细管子抽,估计浇完得两三天时间。” 记者注意到,由于持续干旱,一些地方播种的秋玉米没有出苗,有的甚至因墒情不足而无法播种,留下了成片的“白茬田”,绝收在所难免。在省道南石线一路向西,两侧丘陵四百余亩耕地裸露,地面除了夏收后浅浅的麦茬,见不到一丝绿色。 面对持续发展的旱情,7月26日河南首发干旱橙色预警。有关监测显示,截止7月25日,全省47%的县市气象干旱达到重旱等级,17%的县市达到特旱等级。全省受旱秋作物已达1300多万亩。河南省水利厅有关人员介绍,当下正是酷暑时节,蒸发量大,目前作物受旱面积每天仍在以新增上百万亩的速度在蔓延。 除了不断蔓延的农作物旱情,在一些城市和偏远乡村,人畜饮水也陷入临时性紧张局面。 在宝丰县周庄镇上王村,沟渠池塘干涸龟裂,五个手指都能插进裂缝。一台应急送水车停在村口。54岁的村民组长王书义表示,因为干旱,村里600多亩玉米没种上,1300口人的日常用水主要靠外面送。“镇里安排专人专车,每天一家三到五桶水,一天一送。” 在拥有上百万人口的平顶山市,从6月2日起,城区对包括洗浴在内的特种行业实施停水,并全面启用各类自备井。7月9日,市政府发布三级抗旱应急响应。 平顶山市水利局副局长王保贵介绍,早在5月底,水利部门就已从外面引水到市区唯一的水源地白龟山水库。但两个月过后,水库水位仍然降至97.37米,低于死水位0.13米。为保证城区用水,目前在全省首次启用水库的死库容300多万立方米。 “截止7月下旬,全市已有24.9万人、3.8万头大牲畜出现临时性饮水困难。”王保贵说。 平顶山城区闹水荒并非孤例。因为高温和管网供水能力不足,郑州市日供水缺口达20万立方米。自7月21日起,自来水公司被迫宣布全城降压供水,成为60多年来的首次。 白龟山水库管理局局长魏恒志告诉记者,对于首次启用死库容的水库来说,除了努力做好水源调度,保证城乡用水安全外,水库工程的安全运行也是前所未有的考验。 “死库容是水库在正常运行下所允许保留的最低库容。非特殊情况一般不能动用。为了保证城区供水,白龟山水库被迫启用死库容,未来如果持续没有降水,可能还要再次启用。”魏恒志说,“水位不断降低后,长期在水面下运行的坝体裸露在外,经过风吹日晒,有的开始干裂,如果突然来一场强降水,对工程安全将是极大考验。” 记者沿平顶山白龟山水库大坝一线看到,昔日万顷碧波、水天一色的景象早已不复存在,水面大幅缩减,大坝护坡和部分库底清晰可见,岸边裸露土地长满荒草、堆放砂石料,船舶搁浅。 “现在水库见底,河道断流是多年累积的结果,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和城镇化加速期的人口大省,一再发生的旱情就像亮起的‘红灯’,不断提醒人们思考如何保证未来粮食生产、城镇化扩张过程中的水安全防线。”河南省水利厅防汛抗旱督察专员石海波说。
|
|
|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