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手艺变生意 财源滚滚来
2014-07-30    作者:    来源:央视网
分享到:
【字号

  近期,中国经济半年的数据陆续发布,根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国农村居民的人均现金收入达到5396元,实际增长9.8%。不仅超过了上半年GDP的增长速度,也超过了同期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那么,在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很多行业并不景气的环境下,农民的收入为什么能有大幅度的增长?农民收入增长的背后又有什么样的秘诀?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沈竹和特约评论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风田、著名财经评论员张鸿共同评论。

  “画虎”手艺变生意,农民收入大幅增长,这样转型成功的村庄还有多少?是否有示范效应?

  在河南省民权县的王公庄,这里的村民画虎个个有一手。当地政府注意到了这样的现象,为了促进王公庄画虎村文化产业发展,商丘市把王公庄定为文化产业发展示范基地,并带领民权县乡干部到有“中国油画第一村”之称的深圳大芬油画村考察学习,寻找规模化发展的成功经验,探索政府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模式。

  2007年 ,民权县委县政府启动了县职能部门的对口帮扶工程,围绕新村建设、宣传推介、提高素质、拓展市场和打造精品等五个方面对口帮扶画虎村。

  张剑锋(河南省民权县北关镇政府党委书记):它占我们这个全镇的第三产业,它能占到80%左右。

  在王公庄村,画虎已经成了一个产业,2007年,当地政府协助村民建起了特色鲜明的绘画长廊,沿街有大大小小100多家农家画院,这些画院集绘画、销售、展览等多种功能。全村画虎年销售3万多幅,销售额超过6000万元。

  在海南省的儋州市木棠镇铁匠村,这里的村民祖祖辈辈都是打铁为生。2004年,村民李运全在海口一次逛街中发现了商机。他发现一根当时成本才几十元一斤的海南产黄花梨木,稍微简单加工一下居然能卖到几百元一斤,李运全随即着手制作。虽然发现了黄花梨的商机,但生意始终无法做大,经过几次挫折,铁匠村开始升级他们的产品,黄花梨木手工艺品逐渐从最初几百元的大众化产品向精品化提升。如今黄花梨木已经成为铁匠村的主打产业,远销全国,其中,村民李巨旺和李日信的产品年产制都在数百万元。

  李运扶(海南省市儋州市木棠镇铁匠村村支书):2013年,就是去年我们全村总产值突破3.7亿元。

  张鸿:新型城镇化的一个核心是要有产业的支撑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这两天,李克强总理在山东考察新城镇,对于新型城镇化,他就说,新型城镇化一个核心是什么?是要有产业的支撑。但是产业,不是我让你做什么产业,你就做什么产业的,这个产业是发现的,是你发现你适合做的。那他们怎么发现了他们适合做的呢?我问了去采访的记者。他说其实中原地区都有这个习惯,大门上都喜欢贴点神话人物,中堂上贴个大老虎什么的,全是这样的。最初整个村里面的村民都对这个事不太感冒,因为不太挣钱,只有几个稍微有点画匠功底,他们叫土画家的,做点这个聊以贴补家用,然后开始带几个学生,再慢慢的发现这个市场还不错,还挺大,慢慢他们的生活有了些许改善。在生活改善以后,出去打工的人看到,在家里可能比我出去打工挣的还多一点,就起到了这样一个示范效应。

  专业村或者特色村有一个很重要的类型就是示范型,就是强人示范型,你看他挣了钱了,然后就大家就跟上了,然后发现了一个方向以后试,不断的试,可能也会试错,但是你可能也试对了,试对了以后,可能这条路就走出来了。

  郑风田:最早发现市场机会 星星之火就能燎原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像云南就是国家的一个花卉基地,那么他最早是怎么起来的?在昆明的郊区有一个斗南村,那个村的农民一到昆明市发现,卖花比这个卖菜更赚钱。所以很多农民开始自己种花,种着种着,周围人都发现种花的都比种菜要好,所以一个交易中心又形成了,所以斗南慢慢又成为一个交易中心。

  这样一来,昆明市看着这很不错,就建立这样一种斗南的交易中心,后来整个云南省看着花卉产业对云南省很不错,把花卉作为整个云南省的一个产业支柱,所以从这来看,是星星之火燎原起来的,也就最早发现这个市场机会的很可能就是农民。

  张鸿:发现市场机会 形成一个自发的产业链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这些都有,包括培训,现在画家村他们带学生是免费的。就是为了让这个产业能够有一个健康的发展,我看这个片子时候其实特别亲切,因为我们老家就是画钟馗,然后还有灵壁石,都有这样类似这样的街,然后形成一个自发的产业链,规模都不小,然后每个人也都能拿出石头来,然后也都能比划画两下。

  这里面其实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是财富效应,当那几个土画师,他们就只能聊补家用的时候,大家可能兴趣不是特别大,因为我出去打工就挣的比这多。当我们记者去采访看到一个画师,他们家门口有个车,他们就在那车旁聊天,记者问画师年收入怎么样。这个画师就说,你看见这个车了吧?这就是有一年一个外省老板到这来看画,说这个画归我,车归你。这种传奇的故事,让大家都加入进来。

  还有一个特点,我们必须得注意到,就是这个产业他们发现了以后,特别适合农村,这个中原地区没有虎,就是前面画画的那几个四大虎王、四小虎王,他们之前也都没怎么见过虎,都是看着名家的虎临摹。后来这些年轻一点的,条件好了,就可以去到动物园去看虎了。它为什么适合大家都来做呢?画家难道这么容易当?怎么什么人都能画?因为他这个画和我们说的创作画不同,这叫市场画,或者我们完全可以把它就当作一个工艺的工业化产品,所以它的门槛其实不是特别高,他们基本上都是初中毕业,都是半路出家,学一学可能就行。还有一个,老年人可以画,妇女可以画,残疾人也可以画。

  郑风田:避免恶性竞争 政府要引导产业走出去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一个产业要真正有竞争力,光一家一户不行,慢慢的如果整个村庄都开始干这个,那么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名声效应就慢慢自动扩散了。再往下一步就开始产业链分工了,有些人专门画,有些人专门去卖,有些人可能专门的去做一些后勤的采购等等。

  实际上你看到很多农村有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都是从这星星之火慢慢燎原起来的,所以这个时候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这样一个产业最后能不能发展起来,恶性竞争可能是一个很核心的问题,你画一个虎赚钱了,大家都开始画,那么价格拉的很低。这个时候的政府要起一个很好的作用,什么作用呢?宣传,让这个产业走出去。因为这种产业需求是最核心的,那么一看这个门槛很低,那么你这个村画,我周围村也都画,这个市场如果扩大不了之后,很快就开始恶性竞争,大家就都死了。那么,怎么来扩大市场的容量?本来他这个村里面可能就满足于本地市场,政府走出去宣传了以后,慢慢不止要满足本地,可能是本省,甚至走到全国去,一旦走到全国去,这个规模就大了。

  张鸿:铁匠村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还赶上了黄花梨涨价的快车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他这个手艺其实在传承着,如果海南的这个和画家村相比,我觉得他的必然性更大一点,因为他天时、地利、人和都占上了。人和,其实铁匠是手艺人,蛮力是基础,不是什么人都能打造一个青龙偃月刀,丈八长矛枪的,这是手艺,手艺才能传承到这,他才能雕这些东西,没有那个手艺的传承,可能今天他不一定能做出来。

  地利,就是画家村是能人带动示范型特色村,铁匠村这个叫什么?这个就叫资源型特色村,就是他有这个资源,黄花梨不是全国各地哪都有的,像画家村并没有虎。天时,是他正好赶上了黄花梨开始涨价了,然后全国人民现在都开始有这种消费需求了,无论是收藏需求,还有戴手上这种普通的消费需求,他在黄花梨涨价的基础上搭上了这个快车,然后铁匠人在这个小木头上雕刻他传承的工艺,所以无论是铁还是木,其实是一脉相承的。

  郑风田: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 让技能可以代代相传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并不是说这是不可照搬的,实际上我看到一个地方更夸张,浙江东阳的木雕,有时候一个木雕上百万,更震撼。很多的农民有传统的手工艺,有一些历史传承的,那么你自己本地有特色,那么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再把它发扬光大。因为城市随着大家收入提高,比如说家庭的各种家具,还有各种装饰品的要求越来越高,那么价格也越来越贵,这些东西不能够用现代工厂化的东西生产。在这个时候必须要有特色的东西,所以这些手工艺术就发挥了它主要的作用,所以怎么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这个技能可以代代相传,那么通过一些职业的培训让他们掌握这种技术,比让他到城里打工可能更起作用。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让资金离小微企业近些,再近些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建立信用惩戒 保障食品安全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政府如何为制造服务业铺路?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制造服务业:创造新机遇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中国经济半年报:房地产库存去哪儿?
 
频道精选:
· 【思想】正本清源地强化反垄断调查 2013-06-14
· 【读书】完美的、理想的企业永远在远方 2014-07-30
· 【财智】基金排名战大逆转 前7月业绩前十大换脸 2014-07-30
· 【深度】商超巧立名目乱收费被指“雁过拔毛” 2014-07-29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