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不卖假货,但是我们不厌其烦地被质疑。必须想出一个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去年7月31日,聚美优品推出“真品联盟”化妆品防伪码体系时,聚美优品高级副总裁刘惠璞曾这样说道。但在一年之后,聚美优品却再度陷入“售假门”的漩涡。
昨日有媒体报道称,聚美优品涉嫌“知假售假”,并表示包括聚美优品、亚马逊、1号店、国美在线、走秀网等在内的多个电商平台,所售卖的奢侈品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假货问题。售假顽疾如悬在不少电商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给予他们致命一击。
值得注意的是,有关部门早已注意到电商售假的问题。国家工商总局今年6月19日就发出通知,决定于7-11月开展2014红盾网剑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通过互联网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和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但为什么在风口浪尖之际,仍有电商甘愿冒风险?
第一,没有解决货源问题是中国奢侈品电商的硬伤。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国内的奢侈品电商平台能从品牌商手里获得真正授权的微乎其微,大部分是通过海外代购或从经销商、代工厂、奥特莱斯等渠道中“扫货”的方式来进货,这样就造成了货源的不稳定以及被国内授权代理认为是“假货”的情况出现。
第二,高额利润也驱使着一些商家铤而走险。有业内人士指出,在大量投入品牌宣传、实体店运营的情况下,很多奢侈品的毛利仍高达80%以上,而仿制品因为没有这些投入、其毛利甚至远高于此。以一款真品零售价格10000元的箱包为例,如果制假的成本在100元,包装成本在50元,各种资质证明和仓储均摊成本20元,物流成本30元,那么,它的整体毛利润将达到恐怖的9800元——利润率98%。即便采用通常的打折促销,按照最有诱惑力的3折计算,其利润依然可高达2800元,收益是成本的14倍。
第三,电商对于流量的需求,也助长了这些售假行为的滋生。有业内人士指出,电商烧钱打广告的成本并不是小数目。即便是天猫这样的龙头电商,获取一个新用户的成本也在100元以上,更不用说其他没有任何流量来源的网站,但由于这样的货物价格比较便宜,能给电商平台带来大量的人气,同时又因为不是电商平台自己经营,就算被发现也能撇开关系,属于互相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