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映电影《小时代》成为当下基金行业的一个贴切注脚,日前披露完毕的二季报显示,截至6月底,1700多只基金平均规模仅21.08亿元。其中,规模低于2亿元成立门槛的基金占近3成;跌破5000万元清盘线的多达133只,相比去年底增多近一倍。其中交银施罗德旗下“迷你”基金成群,华夏、博时、南方等大型公司均遭遇赎回潮。公募基金业名副其实进入了“小时代”。
小时代折射“迷你”基金之痛
新基金越发越多,规模却越来越少,二季报使得“迷你”基金这一长期困扰基金业的问题再度显山露水。
天相投顾统计显示,截至2014年6月底,1712只基金合计净值规模3.61万亿元,单只平均规模21.08亿元。其中净值规模低于2亿元即普通基金成立门槛的有499只,占到了近三成;跌破5000万元警戒线的多达133只,比去年底的69只增多了近一倍。在众多“迷你基金”中,规模最小的10只基金年中净值不足1000万元,最小的只有243.64万元。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总监曾令华分析,新的基金运行法将基金产品的发行由核准制改为注册制,那么无异于将基金市场推入了“战国时代”,可以预见的是基金产品发行数量将井喷,市场容量增长如跟不上节奏,未来大型基金占比会下降,小型基金,尤其是迷你基金数量占比将会进一步攀升。
不仅是老基金规模不断缩水,新基金发行规模也日渐式微。海通数据显示,尽管基金二季度的发行数量由一季度的70只回升至92只有所反弹,但募集总规模继续下降,跌至617亿份。单只产品平均募集份额为6.71亿份,为2004年来历史最低。基金发行市场显现出供给超出需求的失衡局面。
尽管二季度各类型基金均收获正利润,整体盈利759.87亿元。但是面对市场的小幅回暖,基民非但没有加大投资力度,反而加快了赎回的步伐。
大型公司如华夏、博时、汇添富、南方、华宝兴业等均在净赎回前十大公司之列。华夏整体净赎回343.04亿份,博时182.84亿份,汇添富72.03亿份,南方、华宝兴业等净赎回也在60亿份以上。
不过中小基金公司在净赎回的比例上则更为惊人,2013年刚刚成立的永赢基金二季度净赎回75.64%,全公司总份额仅剩1.46亿份;前海开源和国开泰富两家同为去年成立的新公司净赎回比例分别达47.63%和31.13%。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以走专户特色而发展颇顺的财通基金二季度净赎回比例也超过了20%,紧随上述三家新公司之后位列所有公司赎回率第四位。其公募基金份额降至6.04亿份,沦为“迷你”基金公司行列。
“综合数据显示出了全市场对基金投资热情的下降。”海通证券分析师伍彦妮说。
交银施罗德成“裸泳”重灾区
退潮之后才知道谁在裸泳。在迷你基金泛滥成灾的行业内,交银施罗德旗下“迷你”基金数量在所有基金公司中位列榜首。数据显示,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公司旗下共有34只基金,其中资产规模低于5000万元的基金就有7只之多,这就意味着该公司旗下20%的基金都处于清盘线以下。
其中交银深证300ETF和交银深证300ETF联接分别为0.47亿元和0.43亿元、交银阿尔法0.33亿元、交银理财60天A和B合计0.23亿元、交银等权0.19亿元、交银强化回报A和C合计0.18亿元、交银全球资源(QDII)0.09亿元。其中交银强化回报为今年1月份刚刚成立的新基金,首募2.555亿份。短短半年时间,规模就“蒸发”殆尽。另有交银定期支付月月丰、交银环球精选(QDII)规模不足2亿元。
除被动跟踪指数的基金外,这些迷你基金的业绩多不佳。数据显示,交银阿尔法在2013年下跌超过6%,而同类基金平均涨幅近10%,其业绩处于同类基金下游。
交银强化回报成立半年以来,截至7月7日的净值仅为1.022元,相比成立时上涨2.2%,而同类基金平均涨幅为5.21%;今年以来QDII基金表现不俗,平均上涨6.69%,而交银全球资源微涨0.5%,同样垫底。
此外,交银施罗德等银行系基金曾经热推的短期理财基金也在近期遭遇了“尴尬”。
交银21天理财债基7月10日创造的54.42元“史上最高”单日万份收益陷入了媒体的广泛质疑。不过,就在A类份额飙升猛涨之际,B类份额的万份收益突然降到0元。
业内分析师认为,很有可能是基金公司提前拉了机构投资者一大笔资金放在B类份额中,用于在月底或季末时冲规模。但等到过了规模考核期,帮忙资金又迅速撤离,在撤离过程中,需要减持高收益债券品种,兑现部分收益。另外,在兑现了同等收益的情况下,A类份额规模又较小,造成A类份额的每万份单位所获得的收益率偏高。
交银21天成为短期理财债基二季度惨遭赎回的缩影,在赎回率超过90%的21只基金中,18只为债券基金。华夏理财21天、添富理财28天、富国7天理财宝等短期理财债基纷纷成为“鸡肋”产品。
济安金信研究报告显示,和货币基金相比,短期理财基金的收益率并无明显优势。同时,和货币基金相比,短期理财基金产品受流动性限制,投资者不能随时赎回,只能在每个运作期到期日提出赎回申请,以牺牲流动性的代价来换取增加不多的收益,短期理财基金难免会遭到投资者“抛弃”。
“理财基金流动性不如货币基金,收益率不如债券基金。”华泰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员王乐乐说,现在也只有银行系基金公司会发行此类基金。
迷你基金出路在何方
根据《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连续6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五千万元,基金管理人应召集持有人大会,表决基金是否存续。但目前还没有基金公司主动清盘。
“毕竟为了维护基金公司的形象,谁都不愿意成为第一只被清盘的基金,行业内也没有因业绩不佳和规模持续缩水而清盘的先例。”数米基金分析师王炜表示,基金公司一般都会拉“帮忙”资金或注资自购来避免清盘命运。
此类帮忙资金已成基金业公开秘密,济安金信基金研究中心主任王群航表示,在特定的市场环境中出现的一种流动性特别高、逐利性特别强的游资。“帮忙资金”不只是新发行时的基金中不乏身影,小微基金在特定时期也需要,季末、年末特定时点都有“帮忙资金”存在。
好买基金研究员白岩表示,尽管频遭赎回,但是市场上至今尚无基金“退市”,很大原因是基金公司能够在规则之内有“可操作空间”。
“就像很多基金成立时拉来大机构的‘帮忙资金’充规模一样,迷你基金业完全可以在濒临清盘的时候拉来‘帮忙基金’满足规模条件,继续存在于市场。”王群航认为,基金公司有多种多样的办法来阻止旗下基金清盘。
“说是帮忙,当然忙肯定不会是白帮的。”来自券商的一位投资策略总监表示,基金公司会找有合作关系的投资机构给予一定的好处。以券商为例,如提供一亿元的“帮忙资金”,基金公司一般是以五到六倍交易量的形式返利给券商,即五亿元至六亿元的交易额。券商对基金的佣金费率最高为万分之八,那么这笔帮忙资金的成本大概在48万元上下。
网友“宝石山下散淡的人”说,美国1970年至2005年的355只股票基金,2006年233只清盘,再看看国内有些袖珍基金挺着不死,依然在收管理费,难怪基金业每况愈下。
王乐乐指出,也有方案建议将“迷你”基金并入同门旗下业绩比较好的基金,但是这也存在争议,“同公司可能有三五个基金,到底并入哪一只?具体操作办法还没有先例。”
有媒体报道,转型成为部分基金脱离迷你困局的首先方案。今年以来已有多只基金借机转型。此前,大成中证500沪市ETF联接基金转型为大成健康产业股票基金、长盛同祥泛资源主题基金转型为长盛战略新兴产业基金、长信中短债转型为长信利稳纯债基金等。
业内人士均认为,小基金“清盘”的案例迟早会出现,健康的市场理应有优胜劣汰的退出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