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治霾计划竟跟北京差不多
边查源边治理
2014-07-14    作者:记者 蒋芳/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资料图片
    记者近期在长三角地区调研了解到,目前长三角江苏、浙江、安徽、上海三省一市在雾霾治理过程中,面临着污染机理底数不清、监测数据来源多头导致难以挖掘数据规律、科研各自为政导致人才利用率低下等问题,污染预报预警模型难以建立,大量监测数据难以成为对策依据。目前,三省一市均在边查源边治理,以时间节点倒逼目标任务,政策有效性难以评估。

  边查源边治理政策 有效性难评估

  “时间紧、目标高、任务重。”“我们不缺技术,缺的是时间研究对策。”长三角地区多位环保部门负责人受访时表示。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三省一市环保部门尚未完成污染源解析等基础工作,在技术解决方案并不齐备情况下,先定目标后定方案,一边查源一边治理。 
  今年1月,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成立;4月,相关行动计划草案基本完成,明确了长三角三省一市大气污染治理的六项重点工作。然而,多地环保部门负责人坦言,虽然“国十条”“省十条”“区域行动计划”都已陆续出台,但是这些计划中列举的各项手段措施究竟要花多少钱?现有经济社会条件能否承受?一系列问题“心里没数”。江苏省环保厅大气办相关负责人杨浩明说:“根源是底数不清、机理不明,源解析和排污清单的研究工作并未完成。” 
  据浙江省环保厅污防处介绍,浙江省内已有杭州等城市开展了污染源解析工作,其他城市还在实施过程中。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2014年4月公布最新解析结果,上海市主要污染源来自工业和交通。但采样时间为2012年至2013年,本年度数据仍不掌握。
  江苏省环保厅近日启动了中美合作“大气质量管理技术援助项目”,主要学习如何让治理手段与治理效果相匹配的技术。杨浩明说:“大气污染治理也必须考虑现有经济社会条件是否能够承受。”江苏省环保监测中心主任张祥志认为,环保部门现在压力大,短时间内要见效,政策有效性的评估做得不够。 
  由于底数不清,各地治理目标和手段高度趋同。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说,仔细分析各地出台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竟然都跟北京差不多。“这是很不理性的,只有科学制定政策才能以最小投入换来最大效果。”
  江苏省宏观经济研究院的研究发现,近年来我国推广燃煤机组烟气超低排放技术,提高天然气使用比例,新能源应用比例显著提升,但雾霾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却依然大幅提高。江苏省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顾为东说:“在雾霾成因存在高度不确定的情况下,如何选择和设计防控政策是大难题。”

  部门分割数据纷杂 规律模型难建立

  完成污染源解析和污染清单的制作,需要大量环保监测数据建立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预警预报。记者采访了解到,当前,各地仅涉大气污染的观测站点就涉及多个部门,不仅标准远未统一,且部门分割导致数据资源难以共享。
  浙江省气象局从2013年4月开始进行全省气象监测设施普查。普查发现,多年来浙江省气象、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交通运输、水利、农业、林业、海洋与渔业、旅游、海事、测绘、通信、电力、盐业、民航等部门和单位,根据各自事业发展需要,建设了各种类型的气象台站或自动气象监测设施网络。但是,由于气象监测设施基本上都是依部门需求而建,标准不一、设备各异、数据纷杂,尚无法有效共享和集约使用。目前,中国气象局正在着手梳理、规范全国雾霾观测站点,并要求各省统计分析标准和方法与国家气候中心保持一致,尽量做到部门内部一致。
  系统自身标准尚不统一,部门之间更难协调。今年4月江苏省环保监测中心与江苏省气象局达成了联合会商机制,相关数据实现共享,科技人员互相参与项目研究。江苏省气象台副台长魏建苏说:“目前交换的数据是环保系统72个国控点和气象系统70个国家站的数据,省市布控站的数据由于误差较大暂时无法实现共享。”
  南京大学气候与全球变化研究院院长助理、江苏省气候变化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丁爱军说,相关部门的历史数据不愿共享,大量污染源普查的历史清单成了沉睡的数据。每次遇到新问题就重新进行数据调查,造成了环保科研领域的极大浪费。“别说公众拿不到,连我们这些科研人员也很难拿到这些数据,不得不想方设法通过私人关系去拿数据。” 
  魏建苏说,目前我国采用的大气污染预报原理仍是以美国等国外设计的模型为依托,导入国内城市污染源,进行分析预报。但由于国内污染源排放清单调查不细,气象数据分辨率较低,导致现有预报准确度不够,中长期预报能力不足。

  人力短缺人才不足 硬件式达标存隐忧

  记者采访了解到,由于大气污染治理是近年来新发生的污染问题,尽管长三角各地均在积极组织人才队伍,进行项目攻关和科技协作,但短期内大气污染防控的研究、分析、管理人才严重不足,影响了雾霾监测预警和治理水平。
  “大气办”目前是各地环保厅局专职负责大气污染工作的部门。江苏省仅省环保厅和县级市常熟市设立了大气办,其他地方则在污染防治处内有一到两人负责该项工作,大多数是兼职。  
  浙江省和江苏省的环保部门负责人表示,近几年国家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硬件建设投入较大,但软件建设仍跟不上。随着大气污染环境检测任务日益加重,环保工作人员不足的窘境愈发突出。张祥志说,去年底雾霾高发以来,江苏省环保监测中心工作量至少增加30%,不仅没增加编制,还有3人因待遇和压力等原因离职。中心12个人既要负责全省上百个监测站的维护,还要兼顾海量数据分析,疲于奔命。 
  据浙江省环保厅污防处介绍,当前,地级市以下环境监测的能力不足问题更加突出,急需强化应急能力、大气环境监测监管能力建设。特别是要增加专业技术人员配置,让环境监测监管人员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 
  南京大学地球系统区域过程综合观测试验基地从2011年成立至今,已有不少富有价值的科研成果,但难以落实到有关部门环保政策的对策建议中。丁爱军说,环保部门的很多科研项目通常首先委托下属的环科院,此外还经常去国外、省外请专家,其实本地的研究力量都没有充分利用。同时,高校在学科建设上也跟着社会上短期热点走,缺乏长期谋划。前几年水污染和环评有需求,高校研究项目就着重于水污染和环评,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几乎没什么人才储备。美国在治理PM2.5后又出现了光化学污染、臭氧等问题,我们应当吸取教训,提前布局,做好人才和科研储备。 
  顾为东说,当前雾霾研究问题上存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张皮的现象。研究发现,雾霾频发与我国东部地区水土环境污染、大量滋生微生物种群有直接关联,而国外引进的仪器均不具备微生物监测分析功能。建议大气研究跨界融合,引入生物工程等方面专家,尽快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大气污染科学研究体系。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洛杉矶治霾之战真切还原
· [高端访谈]欧盟将与中国分享治霾方案
· [环境•面对面]立足实际 打赢天津治霾持久战
· [网民关注]“限令”并非治堵治霾万能帖
· [第三只眼睛看中国]伦敦治霾经验可为中国提供借鉴
 
频道精选:
· 【思想】央行建立利率调控框架任重道远 2013-06-14
· 【读书】盖特纳:危机之后的感悟与反思 2014-07-11
· 【财智】长线资金持续加仓 A股逐渐迎来趋势拐点 2014-07-14
· 【深度】白酒电商成为行业变革“催化剂” 2014-07-14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