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国家统计局公布了6月份的物价数据:2.3%的CPI涨幅,延续了今年以来物价平稳的态势。随着一系列经济数据的发布,中国经济半年以来的表现逐步呈现在了大家面前,那么,当前的中国经济走向到底如何?上半年物价的走势平稳,是否会给下半年的稳增长政策留下进一步的调整空间?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沈竹和特约评论员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著名财经评论员张鸿共同评论。
CPI涨幅2.3%,下半年物价走势如何?会否有通胀隐忧?
今天,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2.3%,涨幅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国CPI同比上涨2.3%。
据国家统计局测算,在6月份2.3%的CPI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约为1.5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约为0.8个百分点。在构成CPI的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中,6月份食品价格上涨对CPI的推升作用仍较突出。当月食品价格同比上涨3.7%,影响CPI涨约1.21个百分点。其中,鲜果价格上涨19.8%,水产品价格上涨4%,粮食价格上涨3.2%,猪肉价格下降2.7%,鲜菜价格下降1.8%。
数据还显示,6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1.1%,环比下降0.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1.5%,环比下降0.1%,上半年PPI同比下降1.8%,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2%。
曹远征:PPI下行比较明显 中国经济依然有下行风险
今年全年CPI涨幅大概不会超过2.5%,从前半年来看,都是在2.3%左右,预示全年不会很高,那么也就是说,通货膨胀今年不是中国经济最大的压力。与此同时,你会看到PPI还在下行,27个月了,或者说PPI比较明显,企业的销售还是比较困难,那么产能过剩,企业的发展变成一个很大的压力,换言之,中国经济依然有下行风险。
中国经济过热的风险基本上不存在,因为对CPI的压力并不是很大,它上涨的势头并不是很高。其中很重要原因是PPI下降,工业制品价格都在下降,于是传导CPI中间的传导力是减弱的,那么今年CPI这个上升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农产品。从下半年情况来看,我们说PPI现在还是负方面运行,看来今年转正都还是有一定的困难,那么这时候物价继续上行的压力并不是很大。相反,就是说PPI这个下行代表另外一个含义,就是工业产品销售依然不畅,那么这会经济下行风险反而是事实存在。
张鸿:猪肉蔬菜以及房租的价格在下降 下半年通胀压力不大
昨天我们总结了房地产的上半年,然后今天我们从CPI来看整个上半年的经济半年报,上半场的表现我觉得还不错,但是经济下行的压力可能挺大。CPI,就是通胀的压力,应该说今天可以松一口气了,2.3%左右。看这个结构其实和我们的感受是差不多的,比如说手机便宜,通讯工具便宜;然后菜价,因为新鲜蔬菜6月份开始上市,所以它的价格也下来了;猪肉,我们前一段时间还专门做了一期猪肉价格下跌的节目,因为猪肉对CPI的影响特别大,所以上涨压力会小一些;包括房租,如果你在北京,那你就会感受到房租已经开始下降了,不仅不增长,有些地方开始下降了。
还有一个,家庭服务和维修,如果你用人的话,你去理发店,你去饭馆,你家里需要人服务的话,你会发现这个涨幅很大,上半年是7.3%的涨幅,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人工增幅在上涨,这对很多企业来说也是压力比较大的,但是从另一个侧面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好的这个一面是什么呢?就是可能就业的压力没有那么大,因为人工成本上涨了,所以就业压力可能就没有那么大。
曹远征:预计在今年年末或明年年初 PPI会由负变成正
PPI下降,它已经持续27个月,我们说它有下行的压力,但是如果从今年的情况来看,情况又在好转,这就是PMI指数从5月份以后开始上扬了,而且现在一般在50%。从历史上来看,很可能是我们经济,就从短期波动来说它已经到底了,尽管上升这个动能并不是很强,但是看来进一步下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在这种情况下,PPI可能会逐步转稳。那么我们预计可能在今年年末,甚至明年年初,可能它会变成正的。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今年经济维持7.5%的问题不大,但是这个7.5%是微刺激连在一起的。今年2月份已经开始预调,微调,而稳增长最核心的是稳投资,因为现在投资下降最快,所以一定稳增长、稳投资。我们注意到稳投资是政府在发挥重要作用,最典型的就是铁路,刚开始年初铁路规划是6000多亿投资,后来增加到7200亿,现在8000多亿,那么铁路投资实际执行下来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高一次投资。这反应出一个很重要的变化,就是我们过去产能过剩很大程度上是全球生产、全球经济不好,出口不好,产能就过剩。那么要对付产能过剩一方面要靠投资,但投资只能代替一部分,更重要是靠消费,扩大居民收入,扩大消费才能把它真正稳住,才能真正让经济增长。从这方面看,其实今年以来居民消费开始在上升,大概是上半年在12点几左右,这是最重要的要看的信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稳投资来稳增长是为消费扩大争取时间,争取条件。
曹远征:如果经济出了底线 我们把它托一下就叫稳增长
稳增长的政策措施的调整余地更大,但是我反问个问题,为什么要稳增长,而不是促增长?这是它一个最重大的转变。过去我们看中国经济过去经济增长是投资驱动型的,然后出口带动的投资,因为出口,民间就要去投资出口产业,如果出口不行,政府就得投资抵补出口的下降,于是变成投资驱动型的。
现在看到的是我们的支持能力开始在减弱,其中最重要的可以看到,出口市场可能长久会不看好,因为是全球经济开始一个低速增长。另一方面,弹药也不够了,覆盖率如此之高,也撸不上去,那么这个时候我需要是,只要经济不超出意外,那我就不需要努力打强心针叫它涨的更快,于是他这个字就变化了。从促增长变成稳增长,稳增长在我们看来是个托的一个办法,只要经济不划出底线,我就不用管,叫经济自身的规律来发挥作用,那么如果经济出了底线,我们把它托一下,这叫稳增长,稳增长的关键是稳投资,这可能是今年的逻辑。
张鸿:我们政策的余地较大 资金流向的渠道应更精准
我还是比较乐观,因为我们政策的余地比较大,但是在我看来,它不是余地的问题,而是我们渠道是不是更精准的问题。其实我们今年的货币没有那么紧,6月底也没出现去年那么大的问题,隔夜拆借利率也没有特别的高,所以好像是钱不是特别的缺,但是这些钱是不是真的能够投到,或者银行的意愿是不是愿意去那些比如说小微、三农,所以这是我们为什么要定向宽松。
定向宽松,第一,小微,三农能解决更多的就业,那就有更多的人能够有钱,他能挣更多钱,就能够有更多的钱来消费,这是我们一个合理逻辑。如果他能更多的消费,那对经济的结构就会有好的变化。因为我们再沿原来那条路走的话,就靠投资来拉动的话,其实我们产能过剩,PPI意味着很多企业不是特别活跃,不是特别有这种意愿来投入到生产,因为产能过剩。其实现在消化起来还是挺困难的,做节目之前我们一个同事还说,他老家的钢铁厂、水泥厂现在要考试上岗,考完试以后可能一个月能拿到1000块钱,考不上的,可能就像隐性失业一样,就是你在家待着,那说明什么?说明企业其实在消化自己的产能上面已经出现的困难,所以我们那条路是走不通的。我们现在走这条路,就是要用政策的结构来调整整个经济发展的结构。
曹远征:扩大内需和扩大消费的核心是扩大居民收入
如果说调结构,我们来说说看中国经济结构是个什么结构,要朝什么方向调?这最重要。其实,你观察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形成结构有两个最重要的特点,第一,是以工业为基础的,以制造业为基础的;第二,制造业是高度外向,是出口导向,那么形成两个最重要结构特点。那么调结构的目标也就很简单,就是我们常说的,你在一二三产业均衡发展,重点是发展服务业,这个是内需外需共同提高,重要是扩大内需,而扩大内需核心是扩大消费,那么要朝这方向调。那么就得关注这个调了没调,怎么调的。其实如果说扩大内需,扩大消费核心是扩大居民收入。
十二五规划中间有一个很重要的要求,我们叫两个提高,两个同步。第一个,是在初次分配中间提高工资收入的比重;第二,是在国民收入中间提高居民收入的比重,那么这两个提高要同步起来,工资收入增长与劳动生产力提高相同步,居民收入跟GDP增长相同步,而且后一个同步。在2010年到202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那么居民收入翻一番,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收入是不是跟同步增长是最重要的,尽管消费有改善,但最终靠收入增长,你观察这组指标中国正在变化,因为从2009年开始,中国居民收入增长基本跟GDP保持相同步,特别重要的是农民收入增长超过GDP增长速度,于是农村市场变成很有潜力的消费市场,这是带动中国经济的一个很重要变化。
我们现在遇到的困难是什么困难呢?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是增长动力的一个切换期,过去增长是靠投资推动的,未来要靠消费拉动,那么消费是刚刚有了新的表现,但是还不足以强劲的马力,那么这时候你需要为消费的扩大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这就叫宏观调控,稳住增长。然后看看消费的产业,服务的产业是不是会成长壮大,然后变成中国经济的新的引擎?从这个意义上,宏观调控来稳增长,来给未来的新的产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一个适宜的温度和适宜的湿度,这是我们理解的长短结合。
张鸿:我们要放眼长远 转成健康的发展方式
一个是要有规划,第二要下决心。昨天晚上,我熬夜看球感触特别大。我们说转方式,调结构,比如说德国队,我小时候看球的时候是长传中调,人高马大的,大家都叫德国战车,从来没有打过特别细腻的球,但是今天凌晨,德国队和巴西队对决,德国队更像拉美派,全是小传,进7个球没有1个球是头球,没有1个球是禁区外进的球,就全是技术派,这是怎么来的?这是人家十几年前就定下来,我们要踢足球,要有健康的足球增长方式,就是我们踢足球是要技术的,不是光靠身体的。所以那个时候他要忍受什么?要忍受一时的低增长,这个低增长是什么?他连续四届,仍然进四强。
其实,我们的稳增长也是有一个底线的,在基础上,我们要设定,要把风格转下去,所以无论是德国足球,我觉得给中国足球,包括给中国经济的一个很好的借鉴就是,我们真的要放眼长远,然后我们保住底线以后,下决心去做那个事情。包括德国2002年的时候,和巴西争冠军,也是没争过,但是他下决心,我就是要转,结果就转成一个健康的发展方式。
曹远征:转方式最核心的要靠改革 医疗、教育体制改革尤为重要
其实我们说转方式最核心的要靠改革,按照中国过去30多年的改革经验来看,哪排队那就是体制不行,现在我们说就医难,就学难,不就是排队吗?那就是它的机制体制有问题了,那么像医疗体制的改革,教育体制的改革,这些可能会变成新改革的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