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午后,蓝天、白云、微风,36岁的台湾青年朱昱成推了推鼻梁上的墨镜。电话铃声响起,又是订餐的客人打来的。“好的。10分钟,马上到!”他一边麻利地回答着,一边记下地址,随即提着奶茶和蛋饼,发动电动车疾驰而去。 朱昱成在上海市中心浦西香格里拉酒店和嘉里中心脚下,开了一家名叫“烘蛋森林”的小店。店面不到10平方米,挤着5桌客人,三个店员忙里忙外,转身时要互道一声“你好,请小心”。 一块烧红的铁板,两把轻巧的小叉子,鸡蛋、面粉、洋葱、香肠加上各色果蔬,不到5分钟,店里的招牌“烘蛋吐司”就出炉了。两年时间,从无到有,朱昱成和合伙人们一起卖各种台式早餐,比如蛋饼、汉堡、铁板面……小本生意居然已经开出三家店面。 上海是大陆最大的城市,常住人口已突破2400万,超过了台湾地区人口总数。茫茫人海中,如朱昱成这样的青年台商越来越多。与第一代台商不尽相同,他们抵沪时未必带着雄厚的资金,更多的是三五合伙,从开小而美的店铺入手,起早贪黑,靠双手创业。 高职毕业后,朱昱成原本在台北做过保险、旅行中介、快餐等行当,直到两年前有朋友告诉他,上海有个合适的店面,他“想也没多想就来了”。 抵沪之初,朱昱成根据自己的“台北经验”,判断大都市里的青年男女几乎都不吃早餐,即使吃质量也很差。如何让他们爱吃和吃到所喜爱的早餐,就是商机。他决心早一点起床做早餐生意。 “烘蛋森林”的第一家店开在凯旋路某轻轨站附近,但起初生意并不好。朱昱成开始反思,细心观察周围年轻人搭乘地铁的习惯,发现上海白领的早起出门时间有规律,决定调整成每天7点开始营业,8点就开始接外卖单。 就这样,小店生意一步步好起来,甚至开进了闹市区,三家门店都选址在地铁交通枢纽附近,定位是早餐、快餐,小本经营,价格不贵。店里最便宜的主食是7元一份的奶油吐司,最贵的也不过是三种风味香肠混合而成的“总汇吐司”,一顿早餐20元不到。他说:“实惠才是竞争力。” 无论卖什么,朱昱成都觉得自己是在“卖服务”,推销一种温情的、小而美的台式服务。店里播放着华语乐坛的小清新音乐,点菜单选用台湾流行的便笺本,食材都是精挑细选,还有部分原料从台湾进口。 改造后的“烘蛋森林”很快走红。位于市中心的富民路店没开多久,就一传十、十传百,还上了电视新闻。附近LV等大牌企业的白领男女对店里的特制奶茶和煎蛋饼情有独钟,令朱昱成自己都感到有点意外。 忠实的顾客中还有小学生。一个从凯旋路店一直“粉”到富民路店的小粉丝,每次来店里点餐,都会把自己心爱的卡通彩塑公仔送给朱昱成。一来二去,小店变成了一个收藏动画玩偶的展示厅。这里最多的是“海贼王”系列公仔,其次是“灌篮高手”和“小黄人”,无意之中成了“烘蛋森林”吸引回头客的品牌特色。 在上海,朱昱成不仅创业有成,也收获了爱情。他做梦也没想到,在上海遇到了自己的另一半——一个他在台北时并不相识的台湾女孩。今年店里的两对小伙伴也正在筹备婚事。朱昱成说,这是上海带给大家的爱和缘分。 如今朱昱成和合伙人手下共有20多名来自大陆各地的员工,配备了6台电动车在三家店送外卖。大家齐心协力,每天清晨起床,忙得不亦乐乎,有时一天可以卖出300份吐司。人手紧张时,朱昱成自己也要开车送外卖,还要下厨煎蛋饼。 虽说是早餐生意,小店的服务时间偶尔也会延长到晚间,“有时打烊回家都10点多了,通常倒头就睡。有时也会和在上海的台湾朋友开派对,或者去按摩,忙里偷闲。”他说。 “上海和台北有很多相似之处,也很有人情味,真的是一个可以让梦想变现实的地方!”在静安寺商圈鳞次栉比的高楼中,朱昱成感慨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