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时期以来,随着“沪港通”落地和伦敦人民币清算银行的正式启动,人民币国际化步伐正在加快推进,未来全面完善人民币全球清算网络将对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人民币走向世界是历史的选择。2013年中国GDP占世界总量达到12.4%,对外贸易占世界贸易额的11.4%,其中进口用人民币结算比例达17.5%,人民币也已成为全球第七大支付货币和全球第九大交易货币。数据显示,2014年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规模继续扩大,一季度达1.65万亿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大增64%。预计2014年规模可望超过7万亿人民币。 然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仍处于起步阶段,人民币在全球支付清算的使用份额仅为1.4%,在国际贸易中采用人民币计价及结算的比率不到9%,人民币外汇交易占全球外汇日均交易量的比重也仅为2.2%,特别是与国际货币市场外汇日交易量5万亿美元规模相比更是相去甚远,跃身全球三大结算货币并非一日之功。 “清算——定价——储备”是人民币国际化不可逾越的三步走,而全面完善全球人民币清算网络,推动人民币支付清算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之中的关键。 推进人民币国际支付清算体系的着力点之一是大幅增强人民币在贸易中的信用。从国际经验看,美元和欧元在自身国际化进程中,都十分重视为全球贸易服务,并与之形成了非常紧密的贸易圈和金融圈。当前,中国与亚太地区贸易、产业分工深化,已形成了紧密的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未来亚太地区,特别是东亚国家之间,将逐渐采用本币结算,鼓励差额部分用人民币结算。可以参照国际清算银行(BIS)在上世纪50年代的运作模式,由中国央行牵头,联合东盟成员国央行发起设立东亚清算银行(BEAS),欢迎其他国家地区志愿参加。让东亚国家能按此利用本国货币进行贸易结算,并利用人民币或其他主要储备货币进行最终余额清算,这样就可以调节各国之间的外汇盈余或缺口,也可以有效降低汇率风险和交易成本。 此外,增强人民币信用要加快推进“清迈协议多边化机制”,扩大亚洲双边互换范围,将原先松散的双边援助网络提升为较为紧密的多边资金救助机制,促使亚洲特别是东亚区域财金合作水平迈上新台阶,以增强人民币在本区域乃至全球的金融稳定器作用。 最后,人民币国际化是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呼应。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规模越来越大,宜以通常做法建立管理中心逐渐形成境外资金池或资金清算中心,统一为区域内成员企业提供投融资、利率及汇率风险管理等服务。在目前的外汇管理制度下资本项目尚不能完全自由流动,资金不能自动进入到全球资金池或清算轧差中心内,因此增加了资金结算成本,境内外融资渠道也较为有限,无法实现全球资金统一运作。未来可以按照年度实行双边差额互换以及余额结算,既包括经常账目系统,也包括逐步建立资本账目系统,进而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全球清算体系的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