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明星企业贝达药业终于赶在证监会7月1日大限前,于6月27日公布了招股说明书,就此揭开了其财务的神秘面纱,其中95%以上的收入及利润来源于一种药品凯美纳。
2011年至2013年,贝达药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6283万元、3.1亿元、4.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76.58%。公司实现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21.98%。招股书称,2011年,贝达药业自主研发的国家1.1类新药埃克替尼(商品名叫凯美纳)获国家食药监管局颁发的新药证书和生产批文并开始上市销售,为公司的收入及利润带来了快速增长。但《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贝达药业手中这一王牌产品面临多重风险。
在销售模式上,凯美纳十分依赖学术营销方式。贝达药业2013年营收4.8亿元,其中销售费用占据1.7亿元。招股说明书中称,公司销售模式采取专业化的学术推广,通过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市场销售人员组织学术推广会议或学术研讨会,向目标市场和专家、医生等介绍产品,“本公司和相关学会机构有着广泛的合作,每年都参与各种全国学术年会,在相关学术年会上设立展台,并做产品品牌发布会或专题研讨会”、“本公司与中华医学会、中国抗癌协会等多个相关学会机构合作,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全国授课,就相关产品涉及的医学领域进行学术报告”。
但是,这一推广模式目前面临很大的政策风险。审计署6月24日曝光,贝达药业的合作对象之一中华医学会,“依托行政资源”在2012年至2013年召开的160个学术会议中,用广告展位、医生通讯录和注册信息等作为回报,以20万元至100万元价格公开标注不同等级的赞助商资格,收取医药企业赞助8.2亿元;未经批准违规收取资格考试复训费1965.04万元,将618个继续教育培训项目收入1.14亿元存放账外。中华医学会办公室工作人员指出,目前,学会所有招商活动已暂停。同时,中华医学会官网首页及学术活动版块,已搜不到相关学术会议的企业参会通知。
“学术推广是目前医药企业很流行的一种销售模式,但现在查医药商业贿赂,连中华医学会都牵涉进去了。未来药企如何操作学术推广,大家都不清楚。”一位业内人士指出。
此外,《经济参考报》记者还了解到,国内与贝达药业凯美纳同类治疗领域的药品一共有3个,其余2个是外资药企的专利药品。这两类药品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在中国的专利将于2016年年初到期。目前,国内至少有4家公司在申请上述两类药品的仿制,包括科伦药业、华邦药业等公司。
上述业内人士指出,仿制药一旦获批后,肯定将从价格、市场等方面打破专利药垄断市场的局面,“凯美纳的美好光景也就这一两年的时间了”。
关于上述问题,《经济参考报》记者联系采访贝达药业,其证券部相关人员7月1日回复记者称:“招股说明书已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披露。”但记者查阅其招股书,仅看到贝达药业称公司在销售过程中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存在不正当竞争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