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改第一年 半年盘点》·形势篇
编者按 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个落实年,2104年已行至一半,年初定下的各项改革发展任务也棋至中局,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亮点频出,但经济回稳动力不足,稳增长面临压力,一些经济热点走势仍不确定。本报从今天起刊发《深改第一年 半年盘点》组稿,从形势、政策和风险三个角度来梳理和透视上半年的中国经济,并试图揭示下半年经济和政策趋势。
1日发布的6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达到51%,连续4个月上升。另外,从5月开始,一系列宏观生产指标都在走高。
业内人士认为,这些数据说明,随着国务院稳增长政策逐步生效,中国经济在二季度逐步企稳回暖,当季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速将不会慢于一季度。两会确定的全年7.5%增长目标能够实现。有专家提醒,三期叠加带来的冲击还将持续,下半年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不容掉以轻心。
|
赵乃育/绘 |
态势 总体已企稳区域仍失衡
国家统计局1日发布的PMI达到51%,在走势上与同日发布的6月汇丰PMI保持一致。6月汇丰PMI为50.7%,6个月来首次进入扩张区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分析认为:“6月PMI指数继续提高,表明经济平稳增长态势已基本确立。从分项指标看,稳增长各项政策措施已见成效。”
其实不只是PMI,从5月开始,一系列宏观生产指标都在走高。当月,第二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5.5%,增速比4月加快1.5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加快0.7个百分点;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环比增长0.71%,为今年以来的次高。
需求情况也出现了改善。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5%,比4月加快0.6个百分点;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累计增长17.2%,增速仅比1月至4月回落0.1个百分点,回落速度有所放缓;出口增速更是从4月的0.9%大幅反弹至7%。
从生产、需求两方面数据综合来看,中国经济二季度企稳态势十分明显。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刘利刚说:“实体经济数据和出口数据均显示,尽管下行风险仍存在,但中国经济可能已经触底。最近国务院呼吁加快投资和推进经济结构改革也开始初见成效。”高盛高华中国宏观经济学家宋宇认为,今年下半年中国经济有可能重拾增长动能。美银美林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陆挺预测,二季度GDP增长能达到7.5%。
然而,在中国经济整体走稳的同时,区域增长问题却在凸显。一季度,共有11个省份GDP同比增速低于全国,为历年最多。排在后三名的黑龙江、河北、山西,更是罕见的都低于6%。这三个省的省长都参加了6月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的部分省市经济工作座谈会。总理在会上强调,更好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确保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为此,6月10日,河北省长张庆伟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会议提出,把项目和投资作为核心内容,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加大投资力度,尽快促进项目投产达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6月23日,黑龙江省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黑龙江省促进经济稳增长的若干措施》,计划投资3000余亿元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
考验 应对三期叠加需要定力
在经济下行的过程中,一些行业、企业面临比较严峻的考验。比如说房地产行业就几乎被公认已经走到了拐点,未来甚至可能迎来深刻调整。5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环比价格自2012年6月以来首次由涨转跌。国有企业的经营情况也不乐观,1月至5月,共有32家中央管理企业和13个省份的地方国有企业利润负增长,4个省份的地方国有企业今年以来仍未摆脱亏损。
中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表示:目前中国处于三期叠加的阶段,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叠加在一起相互影响、放大和扩散,令宏观调控的难度前所未有。短期经济运行中出现一点问题,比如增长速度下降零点几个百分点不必大惊小怪,要平心静气、冷静观察、保持定力。我们经过35年改革开放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发挥稳定经济的作用,去年的情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这也是总理在部分省市经济形势座谈会和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会上两次提到要保持定力的主要原因。所以到了二季度,即使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政策调控也只是采取了“微刺激”的手段。就像总理在博鳌讲的那样,中国政府“不会为经济一时波动而采取短期的强刺激政策”。
而且从结构调整的角度看,中国经济已走在转型的路上。第一,产业结构继续得到优化。一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9%,比去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增速高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本身也发生了积极变化,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比平均增速高出3个百分点左右。第二,投资与消费的关系更趋合理。当前投资增速虽有所回落,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相对稳定,居民的消费增长速度有所加快,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提升。从投资内部结构看,第三产业投资还有民间投资比重继续提高。第三,收入分配结构有所改善。一季度居民收入名义增长速度比企业利润的增长速度及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高近2个百分点,居民收入占GDP比重提高。与此同时,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有所缩小,一季度农村居民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比为1:2.53。
前瞻 全年既定目标有望实现
展望下半年经济走势,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通过宏观经济模型预测,2014年中国GDP同比增长将达到7.6%。
“我的观点非常明确,短期应该稳增长,同时应该促改革。”该中心主任李稻葵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当期中国经济的杠杆率是历史上最高的,大量本应通过债券市场融资的长期投资项目通过银行贷款和信托产品形式得到了与其期限并不匹配的短期融资。这造成了一个困惑,就是一旦经济增长速度过分下滑,必然带来土地出让速度放缓、产能过剩加剧、企业利润下降,再经过金融领域的放大就很有可能对宏观经济带来不成比例的重大冲击。因此,短期稳增长具有合理性。从目前的势态来看,稳增长已经初见成效,全年的经济增长速度有望维持在7.5%以上。
李克强总理在英国智库演讲时说:“眼前来说,中国政府对经济的运行实行区间调控、定向调控,保证它的下限不越过7.5%。”尽管有人对这是否意味着经济增长不能低于7.5%存有争议,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总理的表态无疑有助于信心的恢复。一方面,它有助于投资者,尤其是海外投资者增强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另一方面,总理的发言对当前各地出台的稳投资政策也是一种肯定。其实早在3月、4月,地方政府就开始部署如何提速上项目。很大程度上也正是因为地方投资增长加快,二季度中国经济才开始企稳。6月各地开始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诸如“紧抓重点项目建设牛鼻子”这样的要求再次被提及,这显然有利于年度经济增长目标的完成。
不过同时也要看到,三期叠加带来的冲击还将持续,下半年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不容掉以轻心。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说,下半年经济下行压力将继续加大,主要表现在投资继续放缓,宏观经济有四道关口要闯。首先,地方政府面临偿债高峰压力,积极财政政策进一步扩张的空间有限。其次,房地产市场开始出现调整,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和房屋新开工面积下降,房地产投资与开发意愿明显不足。第三,抑制和化解产能过剩,将会制约制造业投资增长。第四,社会融资成本持续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