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片担保——影视金融产品本土探索”论坛暨《如果还能遇见你》、《双重记忆》项目完片担保签约仪式日前在第1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举行。这是国内电影界首次全面讨论并试水国际通行的完片担保运作模式。中影国际和盛万影视成为“最早吃螃蟹”的两家担保企业。
业内人士表示,作为专门为电影摄制设计的金融工具,“完片担保”把金融手段与制作管理相结合,可以为非行业资本提供风险控制服务,同时促进电影产业升级。但目前完片保险、银行信贷产品等方面还不够配套和健全,亟须进一步与国际接轨,统一设置游戏规则和标准。
“完片担保”最早出现在上世纪50年代初的好莱坞片场,其作用是担保一部电影或电视制作,能够按照预先对作品形态的基本约定,在预定时限及预算内完成拍摄,并送交发行方。一般认为,完片担保制度的建立,能降低投资者介入电影项目的风险,提高投资信心。目前,“完片担保”在英美等影视发达国家已逐步成熟,并发展出一套完整而周密的机制和一定数量专门从事“完片担保”的机构,如救火队基金保险公司、国际电影保险公司、电影金融公司等。
据了解,在好莱坞,私募基金在向电影项目投资时,一定会要求这些项目取得“完片担保”。提供“完片担保”的公司需保证电影项目能按时完成,如影片超过预算,需提供超支资金;如制片方中途无法或不愿继续项目,由完片担保方接手;在最糟情况下,当完片担保方决定放弃完成电影项目,也要向影片投资方赔偿已经投入的资金。
推动国内首单完片担保项目实施的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局长胡劲军说,通过引入“完片担保”,投资者实际上为制片方设定了一套严格的制片管理流程。相比之下,完片担保方比较客观中立,因此能真正保证制片管理制度落到实处。相对以往国内一些电影项目粗放式的生产管理而言将是很大的进步。
专家指出,完片担保模式在国内的推广,其意义不仅仅是确保导演按时完成影片,保障投资人利益,更主要的目标在于扶植有爆发潜质但还处在成长期的青年电影人,使他们在启动拍摄时更易获得投资人信任,获得更多机会。
参与完片担保试点的盛万投资副总裁何晓秋说,对于像冯小刚、张艺谋这样的大导演,票房号召力强劲,不愁找不到业内外投资。而对于电影行业的新锐导演,一些票房前景容易分歧的题材,先期投资就成了难题。这时候,或许就要借力非行业资本,那么完片担保机构实际上是代替制片人向金融机构提供完片过程的风控保证。
据了解,《如果还能遇见你》与《双重记忆》的完片担保试点,以扶植中小成本电影为主要目的,并将通过与上海国际电影节“青年电影计划”的联动,使理论探讨与项目实践结合起来。
值得注意的是,“完片担保”的引入既是为非行业资本提供风险控制服务,也是完善电影工业化产业链的重要一环。
胡劲军认为,本土化的“完片担保”,必然是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上海试点的项目将更重视担保方与制片方共同承担风险,并依托上海自贸区文化领域开放的契机,推动体制机制以及管理服务的再创新。
参与本土首单完片担保试点的中影国际董事总经理唐季礼说,完片担保对电影工业标准化的要求极高,一旦涉足,将是一个系统改造,这对中国电影工业未来的健康发展一定是有帮助的。何晓秋也认为,“这将是中国电影产业真正走向工业化的重要一步。”
“海外的完片担保模式虽然已经非常成熟,但要在中国落地,完全照搬行不通。”唐季礼进一步指出,目前国内的保险业、银行业等对于电影“完片担保”尚未形成良好的支撑,与文化产业的成熟对接,还需要一定时间。
出品《画皮》系列的麒麟影视首席执行官庞洪认为,国内电影出品机构在内容精益求精、传播正能量的基础上,其制片方法和制作标准,包括完片保险、银行信贷产品等方面还不够配套、不够健全。“目前已经到了进一步与国际接轨,统一设置游戏规则和标准的时候了。”
EASE娱乐公司制作执行官达玛·克莱尔在电影节论坛上说,“完片担保”是生发于传统电影工业模型中的产物,随着互联网影视产品和观影受众的崛起,在“完片担保”以外包括“娱乐宝”等“众筹”模式也是减少和规避电影摄制风险的另一种路径。“当然,哪一种更适合中国的小微电影团队和草根电影人,都还要通过不断的实验和试错来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