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28日在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上表示,当前中国经济增长已经止跌企稳,但是改革亟须进一步落实。
该中心发布的报告表示,4月份以来,随着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效果的逐步显现,经济总体情况在二季度止跌回稳,基建投资的回升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房地产开发投资大幅下滑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消费在稳增长的过程中起到了支撑作用,减速中的经济结构转型正在发生。尽管稳增长已见成效,但未来关注的落脚点应该还是改革。经济减速中的各种问题,解决的根本之道还是改革,要向改革要动力、要增长。我们预计下半年货币政策继续维持二季度以来有所调整的稳健态势;消费对未来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会不断增大,经济结构调整的趋势仍会延续;宏观经济杠杆率进一步提高,但增幅收窄迅速;地产行业受利率市场化压低住房投资需求的影响,或将步入长期调整。根据模型预测,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全年增长7.6%。其中,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2.5%;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3.2%;地产投资仍处于可以承受的低位,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在基建支撑下回稳,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7%;全球经济增速不及预期,外需仍然疲软,全年出口增长4.5%,进口增长5.8%,顺差2655亿美元;零售全年增长12.8%,依然是经济减速中的稳定器。
李稻葵说:当前中国经济处于一个非常微妙的时期,增长速度从2010年的10.4%和2011年的9.2%骤然下降到2012年和2013年的7.7%,而经济增速自身还有不断下滑的趋势。我的观点非常明确,短期应该稳增长,同时应该促改革。主要理由是当期中国经济的杠杆率是历史上最高的,同时高达200%以上的宏观经济杠杆率大部分是在过去五年中形成的。较高的宏观杠杆率反映的是大量本应通过债券市场融资的长期投资项目通过银行贷款和信托产品形式得到了与其期限并不匹配的短期融资。这一基本事实造成了一个困惑,那就是一旦经济增长速度过分下滑,则必然带来土地出让速度放缓、产能过剩加剧、企业利润下降,再经过金融领域的放大就很有可能对宏观经济带来不成比例的重大冲击。因此,短期稳增长具有合理性。应该看到这一轮稳增长的动作主要集中在一些民生性的建设项目,以及中国经济仍然需要的基础性投资如保障房、城市地下管网及高铁。
从目前的势态来看,稳增长已经初见成效,全年的经济增长速度有望维持在7.5%以上。问题的关键是,稳增长政策只能在短期发挥效应,当前中国经济存在问题多是深层次的,社会民众和投资者关注的改革方略尚未完全落实。不仅国有企业改革、混合所有制、打破垄断、简政放权等改革项目尚未完全落实,许多各级政府官员应该主动去创新试验的改革项目也并没有推行。李稻葵在调研中发现,在不少地区,正常的经济决策搁置停顿,处于无人负责的状态,这种全面懈怠观望的不作为局面对于整个经济的发展是极其有害的。因此,他认为当务之急是如何在整顿整个官员队伍、清理腐败的同时能够调动一系列政府机构改革创新、简政放权,形成各级政府敢于担当、锐意进取的新局面。这是中国经济在明年、后年以及未来若干年能否焕发活力的关键之关键。社会各界应该高度关注这一问题,应该把注意力从短期的稳增长中转向改革的动力问题,从而保证中国经济能够较快地恢复增长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