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往太仓港的公路上,一辆辆带有标箱的大货车川流不息,犹如一条条长龙。在太仓港综合保税区,一些工人正在仓库里为即将出口的货物做一些简易再包装。 在长三角主枢纽港之一的连云港港,成片集装箱排放在码头上,矿石等大宗散货在口岸堆积,工人们在强劲的海风中,忙着上货卸货。 “泊位利用率前几年至少是50%至60%,今年只有30%至40%,出现了码头等船的现象,压力很大。”连云港港口集团有限公司生产业务部部长仲跻成说。 南京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联宏也表示,过去这两年吞吐量稳定在8000多万吨,原来今年想突破9000万吨,但目前看来难度很大。 在经济减速的大背景下,尽管江苏的港口看起来依然忙碌,但经营状况已是大不如前。数据显示,连云港4月份货物吞吐量完成1738.21万吨,同比增长3.63%,增速下滑;集装箱完成43.02万标箱,同比下降4.72%,1月至4月累计完成174.41万标箱,同比下降2.16%。 《经济参考报》记者调查获悉,江苏几家主要港口告别“飞跃式”的增长阶段,一方面是由于经济转型的传导效应,出现运量不足;另一方面是因为部分港口重复建设、无序竞争,导致运力过剩。 仲跻成称,这个行业投资大、回收慢,属于“微利行业”,依靠扩大生产规模的粗放型的发展方式更加不合时宜。再加上港口码头过剩的局面,让企业发展盈利的难度更大。 据业内人士透露,我国部分省份无论是沿江、沿海,几十公里就有一个港口,并且港口之间功能定位同质化、腹地重叠。 “现在港口都是地方政府把持着,港口之间的竞争已经不是企业间的竞争,而成为地方政府的竞争。”一位港口负责人说,与其邻近的一个港口建设集装箱码头时,一次性全部建设到位,结果货源不足、部分码头长期闲置,今年更是亏得找不到北,但地方政府还是为之兜底。 仲跻成表示,受利益驱动,国内的港口产生了无序竞争。特别是从长江沿线看,这个现象很严重。即使不是经济形势出现下滑,港口也面临着竞相压价、抢夺市场的压力,能够真正盈利的港口很少。 上述港口负责人表示,在很多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中注重项目对地方经济的直接贡献、眼前利益,较少考虑岸线资源的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港口岸线往往成为吸引投资的“厚礼”、项目落户的“陪嫁品”。 以长江岸线为例,长江深水岸线资源非常有限,一些已建成并投产的具备优越水深条件的长江港区,其后方陆域密布民宅和工厂,建港拆迁难度大,部分工业厂房贴近岸边,未给港口码头的后方陆域建设及产业扩张留下发展空间,致使码头后方陆域空间普遍狭窄,堆存和综合通过能力不足,优越的深水岸线长期得不到充分利用。随着腹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岸线资源利用将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瓶颈。 “‘水上改革’应不断深化。”太仓港党政办主任徐卫强说,要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货物的流动应更加自由,水上监管、水上收费等方面需进一步完善。 徐卫强建议,港口布局需要更加“梯度有序”,尤其是全国沿海重点港口的布局出台后应严格执行。港口定位要更准确,比如有些适合集装箱,有些更适合运散货。要让港口规划建设更能体现长江干线和沿海的产业特色,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 此外,在实行资质准入上要实行更严格的审批,大力推行区域间港口资源整合,尽量少建货主码头,鼓励重视投资社会公用码头的建设,以提高岸线资源使用效率,体现规划指导、市场引导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