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圆满访欧助益双边经贸关系
金融、海洋、能源等领域合作有突破性成果
2014-06-23   作者:本报综合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资料图片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2日上午结束欧洲两国之行回到北京。访英期间,李克强总理与英国首相卡梅伦举行中英总理年度会晤,在英国智库发表重要演讲,并见证中英代表签署金融、科技、教育、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合作文件。出访希腊期间,李克强总理与希腊多位政要进行会晤,出席中希海洋合作论坛并发表重要演讲,两国还签署了基础设施建设、海洋、文化等领域合作文件。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李克强此访成果丰硕,将有力推动中英、中希乃至中国与整个欧洲合作关系继续朝着共赢的方向发展。
  李克强总理于2014年6月19日至21日对希腊共和国进行正式访问。当地时间20日,李克强在雅典与希腊总理萨马拉斯共同考察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比雷埃夫斯集装箱码头,之后出席中希海洋合作论坛并发表演讲。
  李克强在演讲中指出,两国签署了海洋合作谅解备忘录,决定将2015年定为中希海洋年,成立中希政府间海洋合作委员会,加强在海洋科技、环保、防灾减灾和海上执法等领域务实合作。
  根据中希两国发表的联合声明,双方同意,在尊重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国际法的基础上,推进双边海洋合作。双方同意,将继续鼓励两国造船领域的机构间加强合作。中方肯定希腊在2014年上半年轮值欧盟主席国期间为丰富欧盟海洋政策所作的贡献,愿与希方共同努力,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框架内打造中欧海洋领域合作务实成果。中方高度重视希腊作为进入欧洲门户的独特区位优势,愿与希方扩大在港口、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务实合作。希方欢迎中方积极参与比港港务局私有化项目。
  李克强在演讲中还提到,两国还要拓展贸易投资合作领域。“希腊的橄榄油、葡萄酒、大理石等农矿产品和加工制品在世界享有盛誉。我们将优化贸易结构,增加从希进口,欢迎希腊企业到中国推销优质产品。中方还愿扩大在希投资,鼓励本国企业以多种方式同希方合作,在机场、铁路、公路、水电等领域,不断拓展双方互利互惠合作。去年中国公民出境近1亿人次,如果有1%到希腊,就是100万人次,扩大中希两国旅游等人文合作潜力巨大。”李克强说。
  此前的16日至19日,李克强总理对英国进行正式访问。访问期间,中英签署40多个政府间协议和商业协议,涉及能源、投资、文教、高科技、金融等诸多领域,总金额约300多亿美元,为历年之最。
  在进行本次中英总理年度会晤时,李克强总理提出,中英要结合两国发展进程和国情特点,以增长、改革和创新为抓手,进一步提高务实合作水平,其中一点是扩大贸易规模,争取实现2015年双边贸易额1000亿美元目标。
  在李克强总理访英期间,经中国人民银行(央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宣布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开展人民币对英镑直接交易。央行表示,开展人民币对英镑直接交易,有利于形成人民币对英镑直接汇率,降低经济主体汇兑成本,促进人民币与英镑在双边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有利于加强两国金融合作,支持中英之间不断发展的经济金融关系。中国人民银行对此予以积极支持。
  外国媒体对李克强总理本次出访欧洲两国给予高度评价。
  法国《欧洲时报》18日发表题为《李克强访英 凸显中欧战略“相向而行”》的评论说,李克强此次访英,实际上是中国对欧洲“全方位外交”的又一里程碑。中国领导人访问欧洲的个人魅力,中国在欧洲展示的“和平崛起”与“互利双赢”的诚意,中国对欧洲建设力挺与救援“欧债危机”的作为,都向欧洲人说明,中国人是可信赖的朋友与伙伴。
  英国《独立报》发表署名文章说,李克强总理此次访英可以使中英两国实现互惠共赢,中国需要英国,英国也需要中国。清晰而互惠的经济利益构成英中两国关系的基础。英国采取措施简化中国公民赴英签证手续,即是反映了这种互利互惠的合作模式。
  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说,中国和希腊签署价值46亿美元的贸易与投资协议,协议范围包括再生能源和航运。德新社报道说,中国希望通过李克强总理对希腊的访问加强同希腊的双边贸易和投资关系,中国试图加大对欧盟的投资力度,希腊则被视为这一战略的切入点。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英国对华出口四年来翻一番 2014-06-20
· 中英达成联合创新研究项目 2014-06-19
· 李克强访英将谈中国参与英国高铁项目 2014-06-17
· 中英将签署约300亿美元合作协议 2014-06-16
· 英国央行公布利率决定 2014-06-05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