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丝绸之路”上的宁夏,作为黄河流经的地区,有古老悠久的黄河文明,著名的旅游景点沙湖、沙坡头、西夏王陵、镇北堡古城、贺兰山岩画等游人如织,四季不息。
其实,在领略完沙湖、沙坡头、西夏王陵等景点的游客,“完全可以”且“有必要”领略另外一番草原景象——内蒙古鄂托克前旗大草原。
之所以“完全可以”,是因为驱车不到一小时的路程就可以实现;之所以“有必要”,是因为鄂托克前旗是内蒙古大草原的浓缩之地。
鄂托克前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地处蒙陕宁三省交界处,有着内蒙古自治区西南大门之美誉。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秀美、民族风情浓郁。河套文化、西夏文化、草原文化、农耕文化、戍边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相映成趣。共同构筑了一条内蒙古自治区通往西部的重要文化、生态和景观廊道。
这里是著名的“鄂尔多斯婚礼”的发源地、是久负盛名的“筷子舞”的发祥地,同时也是摄影者的天堂,更是鄂尔多斯文化保留最为完整的地区。独具特色的歌舞文化、祭祀文化、婚礼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马文化等都在这里得到了最原真的保护和传承。为此,这里被国家民协命名为“中国鄂尔多斯文化之乡”、“中国马文化保护基地”和“中国鄂尔多斯婚礼文化传承基地”。
翻开鄂托克前旗的历史,就如同翻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民族交融发展的历史画卷。这里是北方草原和中原地区的重要交汇处,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蒙汉各族人民共同演绎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历史传奇。早在7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著名的“河套人”就在鄂托克前旗境内南部的无定河流域繁衍生息,点燃了人类文明的火种,创造了灿烂的河套文明。无定河边的河套人遗址与稍晚于河套人的水洞沟遗址共同向人们诉说着这片土地的厚重与久远。
在这里,汉代、南北朝时期的墓葬遗址随处可见。唐代“宥州城”“六胡州”及明长城等众多遗址遗迹,虽历经沧桑,至今仍能看到当年雄伟的风貌。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西征途经此地,也被这里的美景所倾倒,至今,成吉思汗三大旗帜之一的花纛——阿拉格苏勒德,依旧被虔诚地供奉在昂素镇境内,作为蒙古民族的守护神,三百多年来一直接受着蒙古人民的顶礼膜拜。
这里被誉为“中国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的摇篮”和“中国民族政策的试验田”。中央民族大学的前身——延安民族学院旧址,就坐落在这里。早在1936年,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的不久,就在这里建立了内蒙古最早的革命政权——三段地工委。一大批优秀的民族干部在这里经过培养并走上了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岗位。很多至今沿用的民族政策在这里孕育、成熟并最终推广到了全国各少数民族地区。
这里有闻名中外的毛乌苏沙漠源头、中国西部最具挑战性的沙漠赛车基地——大沙头,有塞北江南之美誉的天然奇观——鄂尔多斯沙漠大峡谷,有神话般的蒙古长调祭祀地——榆树壕,有令人神往、广袤无垠的巴音希泊日草原、哈拉萨尔草原,这里还有十万亩马兰花基地和数十万亩藏锦鸡儿自然保护基地,每到春夏,漫山遍野的马兰花在草原上灿然怒放,千枝万朵摇曳生姿,把无边的绿野渲染成紫色的花海。真是蔚为壮观、美不胜收!
这里的草原壮美辽阔,这里的沙漠变幻神奇,这里文物古迹荟萃、人文环境优良,是了解内蒙古草原的必经之地。这里西邻宁夏,南接陕西,距宁夏银川市30多公里,距银川河东国际机场20多公里,北上距109国道104公里,南下距银青高速30多公里,距鄂尔多斯市、陕西榆林市、乌海市等重要客源地的距离也都在300公里的半径范围内。
鄂托克前旗正在全力建设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特色鲜明的旅游目的地。围绕鄂尔多斯风景道总体旅游形象,主动融入宁夏创建西部国际旅游目的地大框架中,将上海庙旅游综合体、大汗行宫生态旅游区、鄂尔多斯文化旅游村、大沙头生态文化旅游区、敖镇民族文化产业园和大沟湾水利风景区等重要旅游节点连为一线,与宁夏、陕西旅游形成差异互补,努力实现旅游资源产品共享,旅游节庆活动共联,共同开发旅游市场,全力推动鄂前旗旅游业发展。
目前,鄂托克前旗已建成大型旅游景区4家,国家水利风景区1处,其中:国家3A级旅游景区1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2家。鄂尔多斯沙漠大峡谷旅游区已完成了规划编制工作。遍布全旗的农牧家乐乡村旅游接待户也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
鄂托克前旗,你来了就不会后悔的地方;鄂托克前旗,你走了就会留恋的地方。这片焕发着生机,彰显着魅力,催生着活力的热土,一轮朝阳正喷薄而出,光彩夺目,等待着你的到来。
(本稿件由本报记者万栋组稿 本报记者王欲鸣、石毅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