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在《关于进一步规范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问题的意见》发布后,有关部门对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进行了集中规范清理。中组部负责人近日称,已清理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40700多人次。清理工作中,对省部级干部在企业兼职更加从严把握,共清理229人次。
对此,不少网民表示,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的行为助长了腐败,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网民建议,除对党政干部到企业兼职制定严格监管制度外,更应厘清政府和市场边界,严格规范公权力的使用。
官员兼职存后患
“一段时间以来,党政领导干部到企业兼职的行为得不到有效规范,企业成为一些党政领导干部的‘第二战场’。出,是某某领导;入,是某某独立董事、独立监事或外部董事,俨然一个‘变形金刚’。”网民“剪尽寒枝”调侃称。
网民“剪尽寒枝”还表示,党政领导干部到企业兼职,实质上是把自己权力的触角伸向企业的暗地角落,运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推波助澜”和“中饱私囊”,让自己握紧“既能当官又能发财”的“双赢”,这严重破坏了市场经济的良好秩序,极大增加了领导干部腐败的风险,必须坚决予以抵制!
此外,也有网民称,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这种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做法影响了市场公平竞争,不利于政企分开原则的贯彻和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不利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
官商一体利字当头
网民认为,领导干部热衷于去企业兼职,原因是其中利益诱惑太大。
网民“吕良彪律师”表示,一定级别的干部有很多社会的公共资源,去担任公司独董,存在利用影响力为公司谋取不应有利益的可能性。
网民“王智导演策划人”也表达了相近的观点:“退休高官受上市公司欢迎的原因不是他们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这些干部在任期间有很广泛的人脉资源,其影响力来自公权力。很多领导干部在企业任职,很重要的工作就是与政府部门沟通,甚至为公司办到了其他公司很难办到的事。”
网民“我困惑了”认为,退休干部任公司独董不许领报酬的规定看似挺好,但实则很难监控。试想一下,若报酬以各种隐蔽的年卡或会费及实物礼品的形式出现,如何辨别?而网民“老徐时评”则表示,退休高级干部担任上市公司的独董,其实是一种变相的利益输送,也是一种腐败。
厘清政府和市场边界
网民建议,切断官员和企业之间不正当的利益链,要抓住防止公权私用、以权谋私的“牛鼻子”。严格监督公权力的使用,转变政府职能,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
网民“西风凋敝”称,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应对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继续坚持从严把关、从严审批;将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情况列入干部监督管理和巡视工作的内容。一旦发现违规,将严肃追究责任。
网民“陕西地方邪”认为,规范清理干部到企业兼职的行为,其核心是规范用权,将党政领导干部的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让党政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到利用权力“官商两道通吃”是条死路,官员手中的权力不能成为牟取个人私利的工具。
也有网民称,规范党政干部到企业兼职的问题实质是一个政府和市场边界能否厘清的大问题,而要让官员的有形之手闲下来,必须严格监督公权力的使用,转变政府职能,从与民争利的发展型政府向公共利益服务型政府转变,从行政干预过多的全能政府向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的有限政府转变,建立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基本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