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刺激”只是全面改革“缓冲带”
2014-05-26   作者:张茉楠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拨开迷雾看趋势”系列时评之六

  当前,中国经济正面临近年来少有的错综复杂局面,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以及短期需求放缓和中长期潜在增长率下滑交织叠加,让中国经济既难以延续传统“三高”增长模式,也再难以如2008年至2009年期间实施大规模政策刺激,“微刺激”不可避免地成为“不刺激”与“强刺激”之间的次优选择。
  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延续了2012年以来的下滑走势,首季GDP增速为7.4%,远低于2008年至2012年年均增长9.3%的水平,其他宏观经济数据也普遍低于预期,未来中国经济仍存进一步下行压力。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宏观政策要“托底”和“保稳”,以避免各类因素叠加导致中国经济过快“下台阶”,触发系统性风险,但却已经不具备进一步“加杠杆”和实施大规模刺激的政策空间。目前,除了地方政府以土地为基础的负债表式扩张,导致政府负债提高之外,包括企业部门、金融部门、居民部门的全社会总体债务率都有大幅度提高,去杠杆、稳增长、调结构、控风险多项目标难以同时兼顾。
  4月份以来,一系列规模小、力度弱、有重点的“微刺激”政策组合浮出水面。从当前形势看,投资下滑是拖累经济下行的重要因素。相关测算显示,1953年至2012年投资实际增速与GDP增速间的相关系数为0.85,消费实际增速与GDP增速间的相关系数为0.71,这意味着“稳增长”须先“稳投资”。但“稳投资”不能延续高投资低产出的老路,而是启动民间投资。近期,国务院重点锁定铁路、港口、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以及重大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等7个领域,对社会资本开放80个基础设施示范项目,这完全有别于以往政府“唱独角戏”式的大规模刺激。
  与此同时,“微刺激”政策组合中,扩大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范围、发挥开发性金融对棚户区改造的支持作用、提高贸易便利化、推进自贸区战略,以及针对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定向降准”,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等措施,也都是着力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短板”的政策措施,确实体现了“出手更加主动,目标更加长远,调控更重协调,手段更加多元,力度更有分寸”的特点,使之对经济下行更有韧性。
  不过,如果真正认识到是结构性因素约束了中国经济增长,那么“微刺激”只能起到“缓冲带”的作用,而不能成为防止经济下行的“保险杠”,更取代不了深水区改革。要打破经济复苏周期的“怪圈”,就必须将宏观调控政策全面纳入改革轨道,做到效率兼容、转型兼容、改革兼容,才可能真正推进“稳定增长——体制改革——结构调整”进入良性循环。
  当前,中国经济已悄然进入新周期,“高储蓄、高投资、高增长”的发展模式正面临新的拐点,由低成本衍生出来的高资本回报率优势,劳动力、资源、资本三大传统生产要素红利正在减少,整体经济生产要素成本趋势性上升,资本回报率趋势性下降,中国经济依靠低成本优势的粗放式增长已不可持续。要找到提质增效的创新出路,重塑国家竞争优势,就不应只局限于从宏观经济层面上扩大出口,增加消费和投资的需求管理,将刺激需求作为常规性政策,而更应该重点着眼于改革创新经济制度,矫正要素比价扭曲,降低经济运行的摩擦成本,提高资本产出和要素效率,构建中长期稳定增长的内生机制,走向新的增长模式。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不能以微刺激替代经济结构性大调整 2014-05-13
· 经济弱增长格局未变 宏观政策料继续“微刺激” 2014-05-10
· 4月CPI低于预期 微刺激力度或加大提振股市 2014-05-09
· 以微刺激来稳增长 2014-04-18
· 微刺激:最大限度避免负效应 2014-04-04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