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互保火烧连营 银行停贷釜底抽薪
|
资料图片 |
挥之不去的破产阴霾依然笼罩在这座城市上空。温州,昔日商贾往来勤的繁荣景象似乎已被企业家脸上的债务愁容所取代。近日,《经济参考报》记者前往温州调研时获悉,温州企业倒闭潮仍在延续,并且今年在整体经济状况下行的背景下,外贸需求疲软,致使温州这样一个出口导向型小企业居多的地区首当其冲。
与此同时,银行对企业抽贷、停贷现象日益突出。“似乎温州的资金链状况已经陷入了一种僵局,同时,互保联保所引发的企业资金链断裂非常突出。担保公司的招牌满地都捡得到,九成担保公司都已经倒闭了,欠债跑路时有发生,情况不比2011年好多少。”温州当地一企业协会人士对《经济参考报》记者坦言,“整个市场的信用体系都处于崩溃的边缘,今年金改恐怕难有突破。”
连坐 企业互保带来多米诺效应
据《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浙江全省法院共受理了企业破产案件346件,同比上升145.07%,破产企业债务总额达1595亿余元,比2012年的243亿元增长了近6倍。其中,发生在温州的企业破产案就有198起。据业内判断,今年的情况或许会比去年更严重。
在温州当地,以家居行业为例,目前,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的企业起码超过50%以上,很多企业勉强开工。同时,不少出口导向型小企业,订单量有所减少,且订单倾向于短期化;诸如电线电缆等企业,由于铜价波动,企业成本有所增加。
据知情人士透露,在温州,实体企业破产潮的背后,担保企业已大面积倒闭,超过九成的担保企业已经关门。2013年7月,温州最大的担保公司——温州市中投信用担保有限公司破产。一般而言,担保公司的利润来自担保额2%左右的佣金收入和存入银行的保证金利息收入,但却必须覆盖100%的代偿风险,收益与风险并不匹配。为增加收益,“温州担保公司早已不再做房产抵押业务了,而是做过桥贷款。在担保链中,无论担保资金还是出借资金大部分来自民间借贷,一旦资金链断裂,破产倒闭,由此可以想象在民间借贷市场中的波及面之广。”上述知情人士透露。
“现在企业借贷越来越难,整个企业资金链紧张本身已经陷入困境。在这场危机中,民间借贷市场也开始萧条,不敢出借资金。”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对《经济参考报》记者分析称,“不仅仅是温州,杭州、萧山等浙江省内很多地区都如此。其实,全国的小企业状况都不太景气,外贸疲软、企业订单减少,并且成本增加,再加上融资不畅,这种状况很难在短期内化解。更要命的是,企业互保联保所带来的资金链断裂连锁反应,这种危机仍在蔓延。”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明在浙江调研时指出:“若参与互保联保的所有企业都面临危机,那么银行担心所有企业都会倒闭,反而,不会较快地对担保企业催收贷款;但是,如果参与互保联保的企业中有一家企业经营状况较好,银行就会集中针对该企业催收贷款,那么,该企业也会因无限担保责任而死得更快。”这无疑是一种恶性循环。
恶化 失信频繁致银企关系更加紧张
来自温州银监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度末,全市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分别为332.11亿元和4.53%,环比双升。温州银监局认为,今年不良贷款控制在4%以内的任务相当艰巨。
目前,在不良贷款处置中出现了诸多新情况。“一是关注类贷款保持高位运行,截至2014年2月末,全市关注类贷款约360.67亿元,比年初增加38.15亿元;二是风险企业和担保圈风险仍在蔓延;三是温州区域外的不良贷款形势恶化,给温州的不良贷款处置工作带来不利影响。”温州银监局相关人士分析称,“由于长三角地区部分城市的不良情况也很严重,部分银行总行都调整了不良贷款处置的部署,使得温州的不良贷款处置工作进展缓慢。”
同时,温州银监局还发现,银行客户还款意愿有下降趋势、客户担保配合及贷款重组化解意愿下降。温州银监局还指出,一季度的迹象表明,不良贷款客户有下沉趋势,小微企业、个人经营性客户、信用卡客户还贷违约苗头出现。有银行反映,新增的小微企业客户中,有30%已经出现风险。
张明分析称:“宏观经济出现下行局面,银行加大了抽贷力度,与此同时,国家也采取多种措施调控房地产市场,温州房价大跌,这些企业投资于房地产的资金无法收回,企业不得不跑路。贷款得不到偿还,银行自然要起诉这些企业,而那些为它互保联保的企业也一并受到起诉,于是形成了多米诺骨牌效应,最终导致整个社会担保链中断,社会融资链断裂。”
“在经济环境好的时候,银行求着企业来借钱,甚至有的银行行长跑家里来请你去贷款,借钱实在太容易,甚至银行会撮合企业之间互保。”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现在,要想解开温州的互保资金链,至少需要投入100亿元,谁来埋单?杭州最大的一个企业牵涉到600多家企业互保;萧山一个企业出了问题也牵涉到300多家互保企业。无论政府怎么出谋划策,呼吁银行不要停贷,但互保资金链的僵局几乎是无解的。”
据悉,在温州,银行与企业的关系从去年开始就已降到“冰点”,整个温州的信用体系处于崩塌的边缘。企业害怕银行抽贷,银行害怕企业重新注册公司进而转移资产,企业背负的偿贷压力巨大。一边是银行承诺贷款不能如期兑现,另一方面是银行不断地压贷、抽贷,在这双重打击下,温州企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僵局 金融改革年内难有实质突破
对于温州目前的危机,金改作用难以发挥。据了解,在金改后成立的民间借贷登记中心,资金成本下降,资金供给较多,但是符合借款条件的很少。并且,尽管《民间借贷管理条例》已经出台,并提出了300万元以上的借贷需要强制备案,但实际上能达到这个金额的借贷已经很少了,备案操作难度大。
为了化解银企之间的债务矛盾,浙江省政府也多次出面要求银行不停贷、不抽贷,同时,也默许各个行业协会去做转贷基金,解决小企业融资问题,类似的民间“救急基金”也在温州一些社团、协会内抱团设立。今年3月,温州市沪光集团发行了首期企业定向债,通过“直接融资+私募资金”的形式完成资金募集,这也被作为化解企业资金链问题的新尝试。
但是,也有分析人士认为,温州企业主要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主,但中国银行体系以大中银行为主,这就致使温州的银行体系与企业的民营模式不匹配,温州的小微企业依靠大中型银行融资是不现实的。在近期宏观经济形势疲软与银行不良资产积压严重的双重作用下,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加无法得到根本性解决。
据悉,在当前状况下,温州在酝酿“双十条”的升级版,即在去年的政策基础上加强企业帮扶、担保圈化解,并继续打击逃废债。温州金融办也提出,要引导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和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加大对银行不良资产市场化处置力度。
业内专家指出,其实温州金改的目的就是为了化解小企业融资难,但是当前这种融资市场的僵局导致金改今年难以有实质突破。“实际上,温州可以创新一些小贷定向债等创新型金融产品,来缓解当前的企业融资状况,更重要的是,与温州企业相匹配的民营银行尽快成立,让市场竞争更充分,真正实现普惠金融和服务小微。”周德文分析称。
更迅速、更便捷阅读深度解析、分享新锐观点,请扫描二维码,关注经济参考报微信公共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