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纺股份近日披露称,公司因2006年至2010年连续五年造假虚构利润高达3.4亿元被证监会给予警告处理并罚款50万元。据报道,南纺股份的实际控制人是南京市国资委,这也意味着南纺股份创出了近10年来上市国企造假之最。
对此,网民认为,A股造假频出根源在于监管层对相关机构和个人处置力度太轻,不能起到震慑作用。有网民建议,治A股造假顽疾须用重典。
处罚力度过轻
网民普遍认为,与其造假行为的严重程度相比,南纺股份所受的行政处罚太轻。
据证监会《处罚决定书》显示,南纺股份为了能满足继续上市的条件,公司自2006年起连续虚构利润,2006年至2010年分别虚构利润为3109万元、4223万元、1.52亿元、6053万元以及5864.12万元,合计虚构了3.44亿元利润,虚构利润占其披露利润的百分比从130%到5500%不等。
网民“快乐风雨雪”说,五年连续财务造假,虚构利润达3.4亿元之巨,居然只罚了50万元,并且保住上市公司的资格,公平何在啊。网民“pengliny”也表示:“赌场里面抽老千被逮着就得重罚,咱们怎么对违反游戏规则的公司这么仁慈?”
“讽刺的是,南纺股份第二大股东为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责任公司,持股比例为7.19%,该公司还以‘全心全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为宗旨。”网民“财经女记者部落”说,这样一家机构难道连续五年都不清楚上市公司正在造假?没有这个能力,又是如何保护证券投资者的呢?
圈钱本质昭然
对于这样一家造假恶迹昭著的企业仍留在A股市场,不少网民感到忿然和失望。
“南纺股份通过财务造假居然可达到‘保壳’目的,对A股退市制度无疑是一大嘲讽。”网民“贺宛男”说。网民“向威达”表示,监管部门存在“重审批、轻监管”的状况。监管部门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企业IPO审批,但对市场中的违规交易、信息披露、虚假信息、内幕交易、操纵股价等现象监管力度不足,就是查出也仅是轻描淡写,导致违规成本低、风险小,给市场造成很大风险。
一些网民认为,南纺股份通过造假维持上市资格,凸显了目前A股重圈钱、轻回报的本质。
网民“马靖昊说会计”指出,一直以来上市公司热衷于财务造假的最主要原因是中国股市本来就是一个“圈钱市”,上市公司通过财务造假可以得到巨大的利益。
提高违法成本
网民认为,只有让那些造假的和撑保护伞的人所得的利益远小于其得到的惩罚,才会使他们收起贪婪的手。
网民“周科竞”认为:“现在应该让南纺股份先行停牌,然后将公司大股东、涉事高级管理人员的持股全部罚没注销,以提高其他股东的含金量,把大股东和相关高管罚没了,剩下的就是召开股东大会,重新选举公司高级管理人员。”
“正是由于会计造假预期收益明显大于预期成本,不造假的机会成本过于高昂,我国证券市场才不断上演造假丑闻。”网民“黄世忠”说,只有尽快建立民事赔偿制度,对造假的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处以重罚,同时加大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稽查力度和稽查面,大幅度提高会计造假的成本,才能从根本上遏制会计造假屡禁不止、愈演愈烈的势头。
更迅速、更便捷阅读深度解析、分享新锐观点,请扫描二维码,关注经济参考报微信公共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