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担保项下资本项目可兑换水平进一步提升。为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促进贸易投资便利,有序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规范跨境担保项下收支行为,国家外汇管理局19日出台了《跨境担保外汇管理规定》(下称《规定》)。
《规定》主要内容包括简政放权,取消或大幅度缩小跨境担保的数量控制范围和登记范围,只将“担保履约后新增居民对非居民负债或债权的部分跨境担保”纳入逐笔登记范围;全面规范跨境担保外汇管理,根据外汇管理的目标和职责,合理界定跨境担保的外汇管理范围,将符合法律的形式要求、以付款为担保履约方式、对国际收支可能产生重要影响的所有类型跨境担保纳入政策调整范围;从事前审批转向事后监管。取消所有事前审批,以登记为主要管理手段。取消担保签约和履约的事前审批和核准事项,代之以比例自律和登记管理;取消大部分业务资格条件限制。
“《规定》的发布实施,实现跨境担保外汇管理政策的统一和跨境担保的基本可兑换。”外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这表现为:在内保外贷领域,此次改革在取消担保事前审批、担保履约核准和大部分资格条件限制的同时,仍然保留了签约环节的逐笔登记;在外保内贷领域,在符合相关限制性条件的情况下,允许中、外资企业自行签约,并允许在净资产的1倍内办理担保履约,统一并大幅度改善境内中、外资企业的外保内贷政策。
《规定》也强化了风险防范。在简政放权的同时,通过配套制度和监管手段,防止跨境担保成为资金异常流动的通道。
上述负责人表示,为了应对大额、集中的担保履约而引发的对外债权和债务急剧上升对国际收支造成的风险,《规定》采取的主要风险控制手段有:一是逐笔采集可能新增对外债权债务的担保签约和履约数据,二是通过担保履约倾向审核(尽职审核)、违约后暂停新签约、资金用途负面清单等自律性要求约束当事各方的跨境担保交易行为,三是通过债权债务登记、非现场核查和外汇检查等手段,加强对违规担保行为的监测和处理力度,四是通过国际收支保障条款保留外汇局对跨境担保管理方式进行适时调整的权利。“通过以上安排,担保项下跨境资金流动风险总体可控。”该负责人说。
更迅速、更便捷阅读深度解析、分享新锐观点,请扫描二维码,关注经济参考报微信公共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