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群众针对环保部门“不作为”的质疑越来越多:我国环保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达1000多部,环保部门是拥有立法“尚方宝剑”最多的部门之一,然而,环保治理效果却差强人意。《经济参考报》记者走访广东、江苏、等地发现,部分环保官员“不作为乱作为”的背后,是环保部门审批权力过大,几乎不受监管,因此,有选择地对不合格环评企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主动利用职权寻租。
  “明哲保身的多 坚持原则的少”
  环保部门在解释自身为何难有作为时,往往归因于“不敢作为”。一些环保官员说,政府强势,环保弱势,地方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缺乏约束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北京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说,地方政府干预环保的事情时有发生,政府一介入,一些环保部门立马丢掉原则和操守。“不敢作为”的背后,多数是“不愿作为”。 …【全文】
 
 精彩阅读
  “不作为乱作为 利字当头两种病”
  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基层环保人员“一边不作为,一边乱作为”,这种行为最让群众寒心。群众多次向环保部门反映环境问题,部分环保干部装聋作哑、懒懒散散;然而,对于企业老板的“糖衣炮弹”,却又“挺身而出”,胆大妄为,敢破底线。
  “权力大没人管 不贪白不贪”
  不仅仅是造假上市频现,监管乏力还导致内幕交易横行。据《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近几年一家证券交易所上报涉嫌内幕交易的线索450多起,实际立案的只有100多起,最后查处的仅十几起。
  严格透明是加州水污染防治关键
  童卫星认为,加州防治水污染值得借鉴的另一个方面是案件处理公开透明。美国从联邦一级到州一级的立法都要求政府公开治理污染案件中的所有文件和资料,民众有知情权,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可以要求调阅与案件有关的档案和资料。
 
 
  《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期在北京、天津、河北、江苏、湖北、内蒙古等地调研发现,各地对于污水处理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应有的地位,重供水轻排水,重建厂轻管网,只管水不管泥,这导致城市污水非法排放愈演愈烈,污水处理效果不佳。
  城市污水非法排放“三宗罪”
  目前,我国城市污水正常情况下要进入污水管网,经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再排放至河道。然而,还有一些污水通过“非正常渠道”排放:有的污水不经隔油池直接排放到井里,有的直接渗入地下,还有部分则被当做农业灌溉用水。…【全文】
 
 精彩阅读
  污水处理厂“变身”最大排污主体
  记者采访京津蒙多地水务界专家、企业家,他们表示,各地普遍“重供水轻排水”,把污水处理厂当成是“化粪池”。而因为处理标准低,污水处理厂本身就成了最大的排污主体。
  污水处理标准亟待提高
  前端污水不能全收集、末端污染物不能全处理,是困扰污水处理的两大难题。相关人士建议,污水处理从现在一级A的排放标准升级到地表水四类甚至三类的排放标准,将污泥处理列入污水处理的全过程强制进行。
 苏州工业园形成污水处理循环产业链
  新加坡苏州工业园区经过20年的建设,通过实施雨污分流、供排一体化、厂网一体化,全区污水实现全收集、全处理,污泥日产日清,走出了一条政府负责供水、排水规划监管,企业负责运作服务的公共事业管理新模式。
 
 
  近年来,随着水污染、发黄、有异味、毒器材等自来水公共事件的发生,自来水安全成为人们切身的关注。《经济参考报》记者调研发现,除了水源地水质下降、自来水厂处理工艺落后外,一些用水单位二次供水设施存在设备老化、不能定期清洗的现象,水质合格的自来水在经过这一环节后,被污染的几率大大增加。
  自来水之“脏”触目惊心
  环保部日前发布消息称,我国有2.5亿居民的住宅区靠近重点排污企业和交通干道,2.8亿居民使用不安全饮用水。“这一结果触目惊心,但也是意料之中。”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说,在水源地水质下降、自来水厂处理工艺和管网设施老化等约束下,尽管自来水厂出厂水质达到国家标准,但是并不代表是健康的水。…【全文】
 
 精彩阅读
  二次供水设备卫生状况堪忧
  为保证高层建筑供水,二次加压有个蓄水池,自来水在此停蓄,疾控部门的检测不包含这个环节,一些二次供水设施的卫生条件不堪入目,极易导致饮用者感染疾病。
  二次供水设施管理不力
  随着我国城镇化不断推进、高层住宅不断增多,二次供水导致的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经济参考报》记者调查发现,二次供水设施产权管理分散、建设标准不统一、设备缺乏定期维护等,是造成二次供水污染的重要原因。
  专家:亟待建立安全健康水标准体系
  除了二次供水环节出现的污染之外,相关健康水标准的缺失也是困扰饮用水行业的一大难题。专家认为,现行检验项目合格率评价方法存在诸多缺陷,安全健康水并不是单靠《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说了算,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好水”健康标准。
 
 
  生活污水从沟汊直接进入丹江口水库入库河流之一的神定河,河水呈黑色并伴有异味;引滦入津水源地的潘家口水库和大黑汀水库,至今水源地依然面临尾矿扬尘、挖山取石和网箱养鱼三大威胁......
   记者最近在湖北、河北等地几个全国重要的调水源头采访发现,众多的污染隐患威胁着调水工程的水质安全,而水源地政府保护水质的主动性和能力普遍不足。
  水源地污染威胁重重
  在十堰城区,流入神定河的众多沟汊边分布着大量的居民点,不少沟汊成为“纳污河”,生活污水从沟汊直接流入神定河,河水呈黑色并伴有异味。…【全文】
 
 精彩阅读
  用水与保水存利益之争
  用水的不保护,保护的不用水,水源地保护因用水地和保水地利益之争面临重重困境。甚至有基层官员称,现在的调水现状就像是为了保发达地区“过好日子”,而让贫困地区“守苦日子”。
  亟待出台生态补偿法
  目前我国关于生态补偿的相关规定散见于一些不同层级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中,不仅没有一部生态补偿的基本法律或行政法规,而且现有的相关条文缺乏可操作性和强制性。
  水污染频发暴露城市备用水源短板
  记者近期在多地走访中了解到,不少城市备用水源建设陷入滞后,应急方案大多停留在纸面上,水质性、水量性缺水及中水、雨水和海水等综合利用水平较低,导致备用水源建设遭遇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