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银行保密制度"松动"
执行新标准仍需克服多重阻力
2014-05-16   作者:记者 刘美辰 王昭 王婧/日内瓦 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资料照片
  在近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合组织)年度部长理事会上,包括瑞士和中国在内的47个国家签署了《税务事项信息自动交换宣言》,承诺执行一项信息自动交换全球新标准。这意味着瑞士在有近百年历史的银行保密传统方面终于做出妥协,将在该标准约束下提交与税务相关的外国客户账户信息。但分析指出,执行这项新标准并不意味着瑞士不再为外国账户保密,具体实施将面临诸多问题,瑞士银行业离告别保密传统还很远。

  新标准直指逃税

  5月6日,经合组织年度部长理事会在巴黎举行。根据在经合组织框架下制定的税务信息自动交换新标准,各国和各司法管辖区有权从各国和各辖区内的金融机构收集金融信息,并每年与其他政府和辖区自动进行信息交换。经合组织表示,将进一步细化新标准的实施规则,并提交今年9月二十国集团(G20)财长会议和央行行长会议通过。今年2月,经合组织公布了上述新标准的前半部分内容,将于今年7月中旬前确定标准的各项技术细节。
  据悉,这项信息自动交换的新标准如果在2015年开始实施,可能要在2017年才能生效。签署宣言的国家没有公开承诺具体的实施日期,但一些先期加入的国家打算在2017年9月前开始交换从2015年12月31日开始收集的税务信息。
  经合组织秘书长古利亚表示,签署宣言的各方做出了尽快执行新标准的承诺,在各国联合打击逃税行动上迈出了重要一步。经合组织税务事务主管帕斯卡尔·圣阿芒说:“显然,这是被逃税者滥用的银行保密传统的终结。”
  2013年6月,瑞士联邦委员会宣布其准备好积极参与该标准的制定,以确保杜绝逃税、税务欺诈等违法行为。瑞士联邦委员会同时提出了若干项要求,其中包括新标准需要遵守专属性原则和数据保护等,并要求确保标准在使用上的相互性,互惠互利,进行信息交换的国家履行同样的义务,此外还要求在确定包括信托和户籍公司在内的所有法律实体的受益所有人身份方面做出规定。
  瑞士联邦国际金融事务秘书处7日在立场文件中就瑞士政府签署的宣言表示支持,该宣言凸显出瑞士通过信息自动交换以打击税务欺诈和逃税行为的政治决心。
  该部门称,瑞士政府认为目前通过的标准内容满足了瑞士政府提出的要求,同时表示瑞士联邦委员会将就该标准的落实、如何将标准写入瑞士法律以及将与哪些国家率先进行信息自动交换等事项进行表态。该机构称,瑞士将继续做出努力解决与未报税资产相关的税务问题,并推动瑞士金融机构更为便利地进入外国市场。
  参加经合组织此次年度会议并签署该宣言的瑞士联邦委员兼经济部长施奈德-阿曼称,瑞士签署该项宣言意味着该国在税务信息自动交换方面迈出了第一步,而协商进程刚刚起步,需要各方通过让步达成两全之策。
  施奈德-阿曼再次强调了在一定条件下接受尚未最终成型的新标准,并重申了需要满足瑞士提出的各主要金融中心参与制定进程、专属性原则、数据保护、互惠等各项要求。

  银行业承受压力

  瑞士最大银行瑞银集团(UBS)回复本报记者采访称,瑞银致力于遵守全球标准,就瑞士政府参与经合组织制定该标准的进程表示欢迎,瑞银集团在实现客户守法纳税方面有着严格的相关规定。
  瑞士银行家协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对瑞士政府的举措同样表示支持。该协会发言人韦尔纳称,税务信息日益透明化是全球趋势,与瑞士相关,也与全球其他金融中心息息相关;只要信息交换出于确保守法纳税的目的,瑞士银行非常愿意与其他金融中心一道执行上述新标准,同时期望就过去的未缴税资产达成妥善的解决措施,以便新标准的执行。
  但韦尔纳特别强调,需要对一般意义上的银行客户保密原则和税收信息交换加以区分,她表示,与税务事项相关的信息自动交换新标准并没有改变瑞士银行法明确列出的保密原则。韦尔纳强调,新标准信息交换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所交换的信息与税务事项相关,除税务机构外,其他机构或第三方没有权利和渠道得知信息。
  瑞士银行业保密传统由来已久,被视为该国银行业竞争力之本。根据1934年通过的《联邦银行法》,瑞士银行业应防止客户信息被第三方获知,无论第三方是私人还是官方,否则将面临监禁或高额罚款等重罚。
  瑞士银行因此赢得全球客户信赖,吸收离岸财富逾两万亿美元,而瑞士也因其银行业保密传统缺乏透明、涉嫌帮助客户逃税被指责为“避税天堂”。
  但近年来,以银行保密传统为核心竞争力的瑞士300多家私人银行正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尤其是金融危机以来,欧美各国希望加大逃税打击力度以缓解自身财政难题,不断加紧向瑞士施压,要求其改变现有银行制度,提供本国客户的账户信息。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介绍说,另一个反对瑞士银行业保密制度的原因是跨国资金背后所包含的政治因素和反恐忧虑。“最近几年,地缘政治因素的升级,各个国家尤其是西方世界的很多反恐资金和洗钱恐怕有很大程度与它(瑞士)有关联,这可能是招致西方国家对它有很大压力的一个原因。”
  近年,美国尤其加紧追查美国客户借助欧洲银行逃税、洗钱,美国司法部警告刑事起诉不合作的欧洲银行。2008年,瑞士最大银行瑞银集团被美国指控帮助美国客户逃税,最终支付7.8亿美元罚金,并向美国提供了4450名美国客户信息,得以免予起诉。2013年1月,瑞士韦格林银行因协助客户向美税务机构隐瞒12亿美元的收入被美司法机构起诉,该银行为结案同意缴纳包括罚款、赔偿及非法获利在内的7400万美元。
  目前,瑞士第二大银行瑞士信贷集团正因协助逃税指控而遭美国调查。有报道称,瑞信或将以16亿美元和解有关其帮助美国人逃税的指控。

  保密传统难消融

  瑞士做出承诺接受新标准,确实是一个重要进展,但不意味着这一全球最大的离岸金融中心将会马上执行该标准。
  首先,6日签署的宣言是瑞士政府就参与全球打击逃税行动、确保税务信息透明化所做出的姿态和承诺,但这一表明态度和立场的宣言性文件并不具有约束力和强制性。此外,瑞士政府的立场是在一定条件下接受新标准,目前该标准尚未最终成形,要在经合组织框架下敲定技术细节,瑞士政府是否认定后续的内容依然满足其所提出的要求,仍需拭目以待。
  第三,瑞士实施这一新标准需要修改国内法律,标准的落实必须得到相关法律支持。施奈德-阿曼明确表示,最终决定权在瑞士议会和人民手中,并指出就此存在全民公投的可能,反映出该标准的落实仍存在不确定性。
  目前,瑞士联邦议会国民院(下院)在打破保密传统方面相对保守,2013年6月曾第二次投票否决一项允许银行向美国移交信息的紧急法案,令该法案最终无法生效。此外,银行保密传统在瑞士拥有广泛民意基础。2013年3月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86%受访者支持瑞士坚持银行保密传统,不希望本国政府就此问题向外国政府做出过多让步。
  曾刚认为,目前对《税务事项信息自动交换宣言》具体约定内容尚不清楚,因而究竟瑞士银行业将会在多大程度上调整其保密制度还不得而知。“因为(《联邦银行法》)法律依然存在,而且这作为瑞士一个长期的传统,我觉得它也不会放弃,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确实是它很强的一个核心竞争力。”
  分析指出,瑞士作为全球最大离岸金融中心,未来还将继续就打击避税等金融问题成为欧美各国的关注和施压重点,这场“争战”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对瑞士联邦政府来说,根据当前形势,让瑞士政界、议会、民众和银行业界就银行业未来发展形成一致观点与立场,并作出充分的应对措施,打造银行业的其他竞争力,无疑是需要做出努力的方向之一。

  海外反腐贡献有限

  尽管采用新标准并不意味着瑞士不再为外国账户保密,但中国舆论却将此视为对中国海外反腐的一项重要利好,反映出中国公众对非法资金移至海外的高度关注以及对海外反腐工作的期待。
  有观点认为,从全球范围来说,瑞士加入信息交换系统对于打击逃税避税来说是个重要突破,但其影响需要假以时日才能显现。因此,对中国海外反腐的影响可能并不如大众期待的那样乐观。
  除了来自瑞士国内的阻力,新标准的采用还面临其他许多问题。有分析指出,即便宣言生效,如何具体实施也是问题。各国在界定逃税法律法规方面并不一致,同意打击逃税在执行中还具有弹性空间,出现分歧在所难免。全球多数地区和国家尚未加入自动交换信息新标准,其他资本管制宽松的离岸金融中心也能为全球灰色和黑色资金提供新的避风港。而且,瑞士的承诺只在税务领域,不是所有问题资金,瑞士都会将信息公之于众。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部副主任贾晋京表示,瑞士告别银行保密传统的意义被夸大了,此事是个专业性很强的事务,仅在税务领域有用,很难影响到富豪的隐匿财富。
  不少分析指出,贪官不会坐以待“查”,当前应利用相关有利因素,加强国际反腐败合作,自身更应强化制度性反腐建设,内外夹击,惩治腐败。而打击黑金和逃避税不是朝夕之事,更不是瑞士单方面有所作为就可以完成的任务,需要国际社会和相关国家切实下定决心密切配合。

  [相关链接]瑞士银行保密传统

  银行业对瑞士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就人口比例来说,瑞士是全球银行数量最多的国家,拥有数百家私人银行。私人银行的最早历史可以追溯到14世纪。有数据显示,瑞士银行业的纳税额占到总税收的约20%。
  银行对客户的保密义务在全球普遍存在,但是瑞士银行业的独特之处在于,这种保密义务被明确写入刑事法律之中,并逐渐成为其银行业重要的竞争力之一。
  1934年11月,瑞士通过了《联邦银行法》,1935年3月开始正式生效。根据这项法律,瑞士银行业必须保护银行账号的安全,凡是银行工作人员或者在银行业工作过的人泄漏客户信息或者银行秘密,都将受到法律的严惩。泄密人将被监禁和处以罚款。而客户可以选择自己认为安全的开户方式,甚至可以开设匿名账户。
  瑞士银行业的保密规定吸引不少来源不明的资金和希望避税的收入流入瑞士银行业。来源不明的资金在瑞士经过暗箱操作后可以变为正规资金,避税收入送往瑞士后,他国的税务局则无法在瑞士查到这些资金信息。
  保密制度是把双刃剑,为瑞士带来财富的同时也招致全世界的诟病。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瑞士银行业丑闻不断,被指责为“避税天堂”,“清浊不分,为虎作伥”。纳粹黄金事件、犹太人存款案、菲律宾前总统马科斯、尼日利亚前总统萨尼·阿巴查等在瑞士巨额存款的消息相继曝光,更让瑞士陷入极其尴尬的窘境。
  瑞士保密传统逐渐松动。2004年7月,瑞士银行开始禁止匿名转账,通过匿名账户转账的客户必须提供真实身份。瑞士还在不断修补自身形象,在调查尼日利亚前总统阿巴查、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在瑞士的账户时,均表示积极配合。
  同时,2013年瑞美两国正式签署协议,瑞士同意其金融机构执行《海外账户纳税法案》,自2014年1月1日起向美税务部门通报美公民在瑞士金融机构账户有关情况。
  除美国外,欧盟也要求与瑞士实现银行信息自动交换,直接获取瑞士银行中欧盟客户信息。但瑞士坚持在经合组织框架下讨论银行信息交换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国际规则,而不只是与欧盟达成一个双边协定。同时,瑞士与德国、英国等欧盟国家签署双边税收协议,制定代扣税规定,在坚持本国银行保密传统的情况下照顾对方要求。

    更迅速、更便捷阅读深度解析、分享新锐观点,请扫描二维码,关注经济参考报微信公共账号。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瑞士银行开口有助全球反腐 2014-05-08
· 瑞士银行业将不得为美国公民开设秘密账户 2013-08-31
· 银行保密制度之争影响外国企业在瑞士投资设厂 2013-06-25
· 瑞士否决允许瑞士银行业向美移交客户信息法案 2013-06-19
· 瑞士银行业称有能力应对银行保密制度的变化 2013-04-22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