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国、欧洲、日本针对中国的稀土贸易诉讼案初步裁定中国败诉。4月25日,我国作为应诉方向WTO的上诉机构(Appellate
Body)提交了上诉文件。不过,多数业内人士预计,此案胜诉的可能性较小。
中国以仅占世界23%的稀土储量供应着全球90%以上的稀土市场,而在这场WTO诉讼中却落得败诉的境地,原因何在?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贸易系主任何维达认为,中国没有从源头上实行有效管控。在国内,很长一段时期由于稀土经营主体过多,造成供过于求的局面,厂家之间不得不低价竞销而无法掌握定价权,导致国内、国外两个价,并且国外价格高于国内,从而形成了所谓的倾销行为。结果是大量利润拱手让人,而境外资本家得了便宜还卖乖。
“有些国内厂家以国内价格购买稀土产品之后,转手高价在国际市场上销售,所以给国外造成错觉。此外,中国限制出口只是针对美、日、欧等市场,是不公平的隐性贸易,这也是败诉的原因之一。”何维达进一步分析称。
不过,在业内看来,此番败诉未必完全是坏事,这一事件或将倒逼我国政府对稀土行业进行深度整合,从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并加速稀土行业的市场化松绑。
近年来,我国政府已开始对稀土开采业进行了一系列整合,从2010年开始,我国对稀土政策从单纯的贸易管理转为更加注重对生产端、流通端的管理。2012年11月,财政部、工信部联合发布《稀土产业调整升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专项资金支持内容包括稀土资源开采监管,稀土采选、冶炼环保技术改造,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等。
与此同时,为促进稀土内需,各地政府也在积极学习其他金属市场经验,积极推进稀土产品交易所平台的建设。2014年1月4日,国内首家专业稀土产品现货电子交易中心——湖南南方稀贵金属交易所(以下简称南交所)稀土产品交易中心在广东平远正式开业运营。两个月后,包头稀土产品交易所也紧随开业。南交所稀土交易中心5月2日的交易数据显示,16个稀土产品单日成交量超过461万手,对稀土这个小产业来说,这一数据比较可观。随着越来越多交易商的参与,将能更好地反映市场对稀土未来价格的预期变化。
据记者了解,南交所稀土交易中心这个平台是对任何人开放的,直接签署一个银行资金托管协议,便可以将交易所和银行的客户账户连接起来,投资者可以通过客户端直接访问并参与稀土产品交易。通过南交所稀土交易中心,稀土产品已从单纯的工业品变成了投资品。因为门槛极低,极大地调动了民间资本参与收储。同时,更多的稀土生产企业和下游冶炼分离企业也可以参与其中,极大地促进稀土产品的销售和流动。此外,还可以鼓励国内投资者参与到稀土产业中,最终形成从探矿、开采、冶炼、深加工,再到循环利用的有序化和合理化的市场。
业内认为,随着稀土交易电子化平台的建立,不仅可以稳定稀土产品的价格和规范交易行为,统一的市场报价也有利于中国稀土企业在和国外买家谈判时争取更多的话语权,确立中国稀土的全球定价权,形成中国稀土定价机制。
稀土行业当前正处破局前的拂晓时分,正如之前的煤炭和钢铁行业一样,此轮稀土产业的松绑,将对产业投资者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一旦机会成熟,势必将形成一股集“稀土产业基金”、“稀土产品交易”、“稀土金融”一体的投资浪潮。如此,对于即将敞开大门迎接国际竞争的中国稀土产业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