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科技厅厅长陈秋立曾在行政审批事项较多的部门工作,回想当时的情形他仍深有感触:上门办事的人络绎不绝,办公室经常的门都很难关上,手机从早到晚响个不停。
近年来,福建省不断深化改革,多次简政放权,现在科技厅只剩下两项审批权。形容到科技厅工作后的感受,陈秋立用了四句话:权力“小”了很多,应酬“少”了很多,服务“多”了很多,实事“办”了很多。“正是由于失去了审批权,我们才真正树立了服务意识,让科技发挥驱动经济、服务民生的引领作用。”陈秋立说。
过去科技厅也是实权单位,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机关病”: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其中科技计划项目和经费安排更是科技管理权力的核心和焦点。“以前厅里权力也不小,审批核准事项最多时有35项,计划处一天到晚忙于项目安排、审批。”省科技厅计划处处长郑怡彤说。
近年来,随着科技项目和经费不断增长,各界对科技工作的要求好期待也在提高。去年福建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受理近3000项,项目资助经费4亿多元。但以往繁琐的项目申报、冗长的审批流程为人们所诟病。福州一家通讯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项目申报、审批有时甚至要一两年,企业要花大量时间和成本应付检查、评估、汇报。”过多的行政审批,不仅加大了科技项目申报和管理成本,也束缚了企业的创新空间,也给权力寻租提供了温床。
“简政放权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得看内心深处是不是真想放,能不能突破利益藩篱。”陈秋立说,“福建省曾经是改革前沿,现在正在做出新探索。我们不把简政放权当成‘应付’上级的事,而是主动梳理出权力清单,清单做的是减法,减掉不必要的审批事项和程序。”
科技厅的改革从“割肉”开始,拿最核心的科技技术项目管理权力“开刀”。在科技厅网站上,涉及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全部10事项权力清单及其41张权力运行流程图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简政放权,就是要用部门权力的‘减法’换取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的‘加法’甚至‘乘法’效应,进而为市场创新主体的又好又快发展增添更多筹码,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陈秋立说。
近年来,科技厅经历了从有权到放权、从简权到服务的转变,经过多次清理,现在只剩下两项审批权,即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审批和实验动物许可证发放。项目申报审批流程大幅削减,让科研人员有更多时间用于科研。
失去了审批权后,计划处在项目安排数量上减少了近三分之二,郑怡彤说,“现在我们把更多时间放在项目策划和打造平台上来,通过市场调研,走访企业,了解他们的需求,通过科技扶持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福州新大陆电脑股份公司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公司每年都会申报科技项目,项目管理部负责人刘娟说,“这两年科技厅在科技项目设计上更符合企业需求,从关系企业转型升级的技术创新到行业重大课题攻关、重点人才培养等,我们都能找到契合点,并通过积极申报获得支持。”
审批权减少之后,福建科技厅不断增加服务职能,出台了10多项激励政策,不断释放创新主体活力。预计2013年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额45亿元;科技经费后补助占到去年全部科技经费的26.4%;推进科技金融结合,成立科技支行,设立资金风险池,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形成财政资金60倍的放大效应,将带动相关银行提供科技型企业贷款24亿元。
陈秋立告诉记者,从以往的闭门审批到走进科研院所和企业主动服务,科技管理部门变得更接“地气”;从以往单纯上项目、批经费到做好顶层设计,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推动、平台支撑、环境营造,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发展和科技成果对接,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2013年,福建共获得国家新立项科技项目1288项,资助经费13亿元,比增29.5%,再创历史最好水平;全省综合科技进步水平居全国第11位,其中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居第5位;全省共有12个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