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盐垄断食盐供应仍巨亏
生产企业不行贿就给穿小鞋
2014-04-23   作者:张国栋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分享到:
【字号

  作为全世界人口最多国家的食盐供应垄断者,中国盐业总公司(下称“中盐”)经营状况乍看之下令人惊愕:身掌利润丰厚的食盐专营,盈利却并不如意。

  食盐的生产、批发、销售等环节,中盐处于中枢地位。市场一般将中盐公司视为食盐专营的利益既得者和暴利获得者。的确,在食盐领域,中盐获利颇丰,但从整个公司的运营来看,其总盈利微薄,那么中盐的暴利去了哪里?

  “拿计划就是拿钱”

  食盐业的专营制度,起于国务院1990年发布的《盐业管理条例》以及1996年发布的《食盐专营办法》进行规范与调整。“《食盐专营许可证管理办法》是部门规章,废止该办法并不是废除食盐专营。”中盐方面称。

  4月22日,一位曾主抓盐业工作的退休官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不管是海盐还是井矿盐,工艺都很简单,“海盐是经过晒卤水、一环一环晒过后,再用锅炉蒸发、提炼,井矿盐的卤水是直接蒸,蒸完留下的就是盐”。

  这些生产出来的盐颗粒大小不等,再根据工业用户的具体需求进行提供,而从盐场初级产品到食用盐,则在生产线上加上碘,并包装即可。这也是与工业盐的区别所在。

  食盐的成本不高,但利润要比工业盐丰厚,“作为生产企业,同样一吨盐,当工业盐卖和当食盐卖是不一样的,食盐的获利能增加好几倍。”

  一位盐业生产企业人士介绍,大部分食盐生产企业只管生产,不能销售,他们要把生产出的食盐卖给中盐等专营资质企业。“加碘的成本这些年没太大变化,每吨大概的成本二三十块钱,平均到每斤更没多少钱。”该权威人士说。

  中盐的最大盈利正是来自食盐。作为全国食盐专营的生产经营主体,国内食盐的生产指标制定、批发以及执法等业务,基本由这家企业说了算。

  中盐官网去年5月份披露,截至2011年底,该公司总资产规模发展到436亿元,盐的产量1462万吨,主要化工产品产能1449万吨,食盐供应和配送覆盖国土面积37.85%。拥有全资、控股子公司47家。

  中盐此前既是市场上的玩家,也是市场规则的制定者。

  在审批权限下放到地方之前,中盐有一个重要职能,即全国的食盐分配计划均由它来编制,“因为全国盐业市场是垂直领导,发改委授权给它,下面各个省市把一年的食盐计划报上来,然后由它汇总后再报给发改委”。

  长期关注盐业案件的邹佳莱律师称,国内只要产出的食盐全部都由中盐收购,中盐按照报上的计划再分配,像上海、北京不产盐,由产盐地方调配,就是由中盐来做。

  “中盐拿计划就是拿钱。”邹佳莱说。

  中盐获利的途径在于:盐矿生产企业给中盐的价格是500块,中盐给各省市的时候就到了1000块,各个省市的盐务局再发到地方上,可能就是2000块,最终到人们手里可能变成了3000乃至4000块了。

  盲目扩张

  居于中枢地位的中盐本应是坐收渔利者,但其财报显示盈利微薄。

  如今,在中盐的业务板块中,不仅有食盐,也涉及盐化、农用化肥及农药产品、精细化工等领域。其中,中盐在2004年开始进入下游盐化工行业,目前已经形成无机化工、农业化工、精细化工、日用化工等系列产品。

  中盐的盘子在逐渐扩大,其业绩却乏善可陈。

  截至去年9月底,中盐的合并营业总收入达到204.07亿元,比上年同期的194.28亿元增加9.79亿元,但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均为亏损,其中,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亏损额为4.28亿元,而去年同期亏损1.51亿元。

  地方财政对中盐亦多有关照。

  在中盐同期获得的营业外收入中,政府补助额虽然较去年同期4.58亿元下滑很多,但依旧达到了2.36亿元。这一数额是2010年全年补助金额的近两倍。

  “盐化工是中盐的劣势,食盐这块也未必就是它的优势。”前述退休官员说。

  在该权威人士眼里,中盐财务报表之所以难看,主要还是企业自身存在很多问题,“中盐后来才收购了一些生产企业,这块应该是有利润的,但它又投资化工等其他领域,是外行,难免会出问题”。

  这得到了邹佳莱的认同。4月22日,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中盐的盈利不佳,主要是做了一件“既聪明又愚蠢”的事情。“中盐一直有上市的计划,在盐业体制改革的形势下,它把大量的盈利部分去投了氯碱和烧碱企业,这两块也是盐的最大用量的地方。”他说。

  按照中盐的想法,既然盐业体制要改革,如果向盐用量最大的领域投资,将来就可以把盐的下游也圈占起来。

  但在这些充分竞争的领域,中盐的惯常打法明显落伍。

  投资全面铺开以后,中盐涉足的多个领域面临产能过剩的尴尬境地。

  邹佳莱表示,中盐表面是很聪明,把盐业的上下游连起来,今后上市就有条件了,但“中盐没有从事过这个行当,产能过剩后,产出来卖不掉肯定就亏损了”。

  从中盐的多年财报看,一般前三季累计亏损的,但到了四季度以后,又往往能够扭亏为盈。前述人士表示,这种表现跟盐业的运行规律没什么关系,“因为一些企业可能就是亏损,但是为了做成盈利,年底有些账先不入账,形成当年盈利,转年后再入账,表现出开年就亏损”。

  但上述说法未得到中盐方面的回应。

  惊人招待费

  相对垄断的环境,常为寻租提供灰色空间。食盐专营形成的寻租活动屡见报端。

  “盐业公司按照每年的计划向生产企业‘买’食盐,生产企业为了得到这个计划,往往去行贿,如果不这么做,盐业公司可以在明年减少它的计划,给你穿小鞋。”前述退休官员说。

  在该人士眼里,“在盐业专营体系中,这种贪腐的情况多得很,盐业公司没有人敢说没这种情况的。”

  就在4月21日,北京市二中院一审以诈骗罪判处张虎春无期徒刑。张此前为中盐企业发展部副部长,在职期间,他先后负责企业兼并重组、项目收购、法律事务等事宜。

  根据检方指控,从2009年10月至2011年11月间,张虎春先后以支付调查费、办事费用、律师费等名义,骗取杨某2342万元,另一起600万元未遂,后因杨某举报,张虎春被查。

  作为容易滋生腐败空间的招待费,中盐更是惊人。2010年,中盐的管理费用为18.84亿元,其中业务招待费用为7557万元。到2011年,管理费用提高到23.27亿元,业务招待费也增加到8703万元。即便到了2012年前三季度,招待费依然高达6437万元之多。在2013年前三季度的报表里,16.61亿元的管理费用一栏中,中盐未再提供招待费用具体数字,仅列出3232.09万元的研发费用。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中盐再陷“垄断暴利”漩涡 2014-04-22
· [快讯]中盐总公司:目前食盐储备充足 2011-03-17
· 中盐推出有机食品盐 2009-11-25
· 废除食盐专卖亟须快刀斩乱麻 2014-04-23
· [网民关注]终结食盐暴利须靠市场机制 2014-04-23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