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国城镇化高层国际论坛将于4月18-20日在上海举行,论坛的主题是“政府与市场”。本届论坛由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世界经济论坛和世界银行[微博]共同主办。
发改委主任徐绍史为本次大会发表了主题演讲,他谈到中国城镇化起步较晚,急迫需要转型发展。将推行人口居住证制度,建立与常住年限挂钩的居住证制度;完善土地规划和分类,建立与城镇低效用地挂钩的约束机制;健全生态产权交易制度,实行最严格的环境监管制度。
以下为发言实录:
徐绍史:尊敬的CLOS 先生和与会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早上好。很高兴参加2014年中国城镇化高层国际论坛,与在座的国内外专家、朋友共同探讨中国城镇化问题。我也借这次机会向论坛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
综观世界各国,中国的城镇化起步较晚,近些年我们将城镇化作为一个理论和实践层面的课题自觉地进行探索。因为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这是一个关系到中国当前和长远,涉及发展与民生的一个重大的战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令人瞩目的快速城镇化过程,城镇化水平年均提高1.02个百分点。城镇人口和城镇数量大幅度增加,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全面提升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于世界经济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快速城镇化中积累起来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大量农业转移人口未能真正融入到城市社会、城市建设用地和空间利用粗放低效、一些特大城市的“城市病”日趋严重,总体上来看,中国的城镇化迫切需要转型发展。
当前,中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也正处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历史时期,实现“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需要不断发掘新的增长动力,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更需要实现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协调推进。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不仅是中国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而且在与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当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融合作用,是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结构成功转型和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建设的重要指点,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回顾世界和中国城镇化的发展历程,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城镇化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受自然地理条件、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和影响,各国城镇化道路和模式的选择,都必须遵循规律、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稳妥推进,使之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简单模仿或照搬别国经验,或者脱离实际、超越发展水平和自然禀赋,人为地盲目快速推进,都会付出极大的代价。因此,如何立足中国的国情条件和发展阶段,科学规划、正确引导城镇化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就成为当下中国必须认真思考回答的一个历史性课题。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前不久我们制定、发布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明确了从现在起到2020年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战略任务。
我们将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出发,紧紧围绕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加快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努力实现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高、城镇化格局更加优化、城市发展模式科学合理、城市生活和谐宜人、城镇化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的发展目标。
一是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以农业转移人口为重点,兼顾其他城镇常住人口,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要放宽户籍限制,允许不同规模的城市实施差别化的落户政策,到2020年努力实现一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对未能落户的城镇常住人口,通过实施居住证制度,建立健全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城镇常住人口。
二是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加快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战略格局,促进城镇化宏观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协调,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要进一步优化提升东部地区现有城市群,同时,在中西部条件较好的地区培育发展新的城市群,通过现代交通基础设施和信息网络的连接和城市群协调机制的完善,加快推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要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强化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产业功能、服务功能和居住功能,把条件较好的县城、重点镇和重要边境口岸逐步发展成为中小城市。
三是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增强城市经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资源环境对人口的承载能力。建设和谐宜居、富有特色、充满活力的现代城市。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营造良好创业环境,增强城市经济活力和竞争力,强化城市产业支撑。要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推进创新城市、绿色城市、智慧城市和人文城市建设,不断完善城市治理结构,创新城市管理方式,提升城市社会治理水平。
四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要通过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良性互动,进一步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实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缩小城乡差距。要加快消除城乡二元体制障碍,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严格城乡建设用地标准,在城镇化过程中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农村建设成为广大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女士们、先生们,去年11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并对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总体部署,明确提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总目标。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涉及到人、地、钱、房、生态等多方面的体制机制创新,是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改革总体部署的重要内容。我们将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切实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我们既要履行政府在创造制度环境、制定规划政策、建设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职能,又要遵循市场规律、运用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和作用,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重点推进以下五个方面的改革:
一、推进人口管理制度改革。在加快改革户籍制度的同时,全面推行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建立健全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健全人口信息管理制度,建设覆盖全国、安全可靠的国家人口综合信息库和信息交换平台,为完善人口服务和管理提供支撑。
二、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完善现有城镇建设征用土地制度,严格执行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提高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探索实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与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同时,进一步改善完善农村建设用地和进城落户农民宅基地的流转制度。
三、创新城镇化资金保障机制。通过财税体制改革,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使城市政府的财力与公共服务事权相匹配。加快建立规范透明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建立健全地方债券发行管理制度,不断创新融资工具,通过多种渠道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
四、健全城镇住房制度。加快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更好满足城镇居民不同层次的住房需求。继续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建立财政保障性住房稳定投入机制,完善租赁补贴制度,努力构建房地产市场调控长效机制。
五、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完善推动城镇化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体制机制,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城市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建立健全生态文明考核评价机制、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资源环境产权交易制度,实行最严格的环境监管制度。
女士们、先生们,城市作为现代文明的载体,其治理能力和水平是一个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和标志。目前中国的城市治理能力与中国城镇化推进的速度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把城市治理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切实克服以往一些地方存在的重发展轻管理、重硬件建设轻软件服务的倾向。要进一步强化规划引导,进一步增强城镇规划的法律权威性和约束力,一张蓝图绘到底,持之以恒地加以落实。要积极借鉴世界各国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先进理念,积极运用先进的管理手段,不断提高城市的微观管理和服务水平,切实增强城市的内在品质,真正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望。
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中国的城镇化不仅关乎中国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必将对人类文明和世界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我们愿意倾听来自各方面的建议,借鉴各国的有益经验。同时也欢迎更多国家、城市、企业和机构参与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为世界城市文明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最后预祝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