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大学2014届毕业生春季就业双向选择洽谈会上人头攒动。 新华社发(张文魁/摄) |
“就业是民生之本”,保证充分就业也是政府的重要任务之一,尤其是占就业市场大半的高校毕业生。近年来,伴随经济形势变化和毕业生数量的快速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相当严峻。2013年,中国高校毕业生达到699万,被称作“史上最难就业季”。而2014年,毕业生人数更是达到创纪录的727万,对此,有人戏称,没有最难,只有更难!如何保证这几百万大学生就业成为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英国和荷兰特殊的“学徒制度”在保障大学生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经验值得参考。
英国:重视技能培训与市场对接 鼓励自主创业
□记者 吴心韬/伦敦报道
2013年以来,由于英国经济复苏提速,财政紧缩效果初显,英国政府开始有财政空间加大对青年就业问题的扶助。事实上,金融危机爆发前英国就已建立起了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相互支持的青年就业扶助体系。一方面,重视毕业生技能培养与就业市场信息的对接,另一方面,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
就业市场信息与毕业生技能对接
“欧盟委员会在一份报告中说,在2015年之前,欧洲的数字技术岗位空缺将达90万个,要知道,英国青年失业率过去几年一直超过20%,这反映学校教育跟不上市场的需求。”英国大学生就业服务网站enternships.com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拉吉德·德伊感叹道,“以大数据为例,目前企业对大数据人才的需求量激增,但是在英国很多高校还看不到关于大数据的课程。”
德伊说:“高校的毕业生技能培训存在短板,而这种短板是多种技能培训的短缺,如专业岗位技能、面试技能和沟通技能等,填补这种短缺不仅需要政府和高校的努力,和市场贴近的第三方就业服务机构也会发挥重要作用。”
对于一个青年失业率在过去数年盘踞在20%以上的欧洲国家而言,德伊的企业可谓应运而生,而且由于这类企业遵循市场化的灵活运作模式,已成为英国促进就业的润滑剂。自2009年创办至今,以搭建毕业生和企业实习岗位桥梁见长的enternships已经和全球20个国家的超过4500家企业形成合作,将数以万计的毕业生送上实习岗位甚至是全职岗位,一时间在英国大学校园里声名鹊起。
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
如果说市场化企业的参与是润滑剂,那么大学的技能培训、创业孵化,以及政府对初创企业的优惠政策则是促成青年就业的基础工程。事实上,英国大学和政府的这项基础工程在金融危机之前已经展开。早在2004年9月,英国政府设立了英国大学生创业促进委员会(NCGE),致力于促进英国高校加强对大学生企业家的培养,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
随着该项目影响力的扩大,NCGE升级为英国创业教育中心(NCEE),其职能不仅在于为英国超过100所高校和学院进行创业辅导,还在于为毕业生创业项目提供贷款支持,搭建高校和企业的联系,同时举办国际创业教育者年会,评选大学优秀创业辅导和创业方案等。
应该说,NCEE项目成立至今成果显著,据英国独立咨询机构的评估,投资该项目1英镑,其对英国经济的回报能够达11英镑。
尽管大学校园的培训和市场需求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但已有越来越多的英国高校花大力气投入这个回报率较高的领域。目前约有半数的英国大学开设创业辅导课程,课程设计包括理解创业、创业技能、创业途径和创业者交流等。此外,不少高校会为学生举行类似于创业周的巡讲、企业家谈创业和企业银行业务介绍等活动,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创业路径图,从而避免创业过程中不必要的挫折。
对已经走出校园的青年求职者,英国政府也推出了相关的实习培训计划。例如在2010年,英国政府推出“失业青年实习计划”,帮助19岁以上的失业青年到相关学院参加为期3个月的职业技能培训,以获得相关国家认证证书。其间,学院将支付学生往返路费,并提供午餐补贴。
“全国学徒服务”保障实习生权益
如果说政府、学校和第三方机构为毕业生提供实习岗位是把毕业生“扶上马”,那么在“马上行”的过程中,政府乃至第三方机构还需“送一程”,也就是说,政府需要保障实习生权益,为创业企业或中小企业创造宽松环境。
在这一点上,英国的“全国学徒服务”体系体现了政府的良苦用心。全国学徒服务为英格兰地区青年求职者提供各行各业的实习机会,并保障实习生的最低工资水平。为了鼓励企业招聘实习生,政府规定,中小企业每招聘一个实习生将获得政府1500英镑补助,企业将保证实习生获得至少一年的实习期,并能够达到一定的技术或职业水平。
该体系自推出以来效果明显,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通过全国学徒服务数据库发布的招聘广告约占英国招聘广告的80%。而在2013年2月至4月,约有37万人应聘3.26万个实习岗位,比例约为12:1,这一数据也反映出政府还需要做更多工作。
为减轻企业负担,已经连续4年实施财政紧缩政策的英国联合政府,近期在刺激就业方面的财政倾斜力度有所加大。此外,在2013年12月的秋季预算报告中,英国政府表示,自该届政府2010年执政以来,政府新创造了超过150万个学徒岗位,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青年失业问题进一步恶化。
荷兰:高校提倡“意识先行” 学徒制度缓解“就业难”
□记者 潘治 姜慧/海牙报道
受欧债危机影响,荷兰经济近年来陷入衰退。由于荷兰社会多年来通过多方努力共同促进大学生就业,因此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就业率仍保持相对稳定。荷兰高校提倡“意识先行”,尽早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而学徒职业培训制度也有效缓解了就业难问题。
荷兰文科生收入少于理科生
受荷兰政府与企业委托,荷兰爱思唯尔出版集团专门成立了一个调研小组,针对荷兰大学生就业状况进行调查,并写成报告。2013年度报告对1999年至2013年的毕业生状况以及现今所处社会地位进行了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在1999年至2013年间,荷兰职业大学毕业生寻找工作平均需要3个月,而学术研究型大学毕业生平均需要5个月。这个数据在过去数年变化不大,自2012年起略有增加。在职业大学毕业生中,文科生与理科生找工作的时长也有差别。理科生以及医药类大学毕业生平均需要2个月,而文科生则需要3至4个月。
荷兰的大学分为职业大学和研究型大学两类,每类大学中又分文科生和理科生。荷兰职业大学理科毕业生税前月薪平均高出文科生250欧元,研究型大学理科毕业生税前月薪平均高出文科生600欧元,而理科中的医药类毕业生甚至高出文科生1000欧元。
就业保障方面,职业大学毕业生中的27%在毕业后18个月内获得长期合同,研究型大学毕业生为26%。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大学毕业生中拿到长期合同的数量逐年下降,2012年跌至历史新低,目前还在持续下降。通过自己投简历与通过中介获得工作的毕业生数量几乎相同。
就失业率来看,无论是职业大学还是研究型大学,文科生失业数量尤其明显。自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大学毕业生对税前薪水期望值也有所下降,关于未来5年的税前薪水,职业大学毕业生希望获得3l00欧元月薪,而研究型大学毕业生希望获得4000欧元月薪。
高校尽早培养学生就业意识
荷兰莱顿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专家妮可·康帕涅认为,大学生就业在近几年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并没有变得特别糟糕,因为“不管是否有金融危机,他们都要面对这样的人生转型,他们实际上面对的是如何进入劳动力市场的问题”。
荷兰政府并没有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特殊资助,荷兰大学生能较为顺利地进入职场,“意识先行”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学生尽早思考职业方向,高校尽早培养学生向职员转变的意识,对于求职至关重要。
康帕涅说:“很多学生喜欢把求职准备拖到最后一年,而我们的目标是让他们尽旱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尽早进行准备。我们希望学生在离开学校前就已经了解到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以及要向哪个方向发展。”
引导学生进入能最大限度发挥才华的领域,是荷兰高校培养学生的重点。在荷兰高校中,第一年的学习非常重要,许多大学给学生充分的空间选修各种科目,让他们发现自己真正喜欢的专业。一些发现自己选错专业的学生,将有机会另选专业。事实上,学生们早在中学阶段就已有了职业实践课,可以尝试从事某种职业。
荷兰高校的授课内容也呈现与未来职业更紧密接轨的趋势。同时,各高校还邀请职场人士前来授课,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职场生活。
此外,大学生在本科阶段就要到企业实习。荷兰大学生普遍勤于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社会实践。一项调查显示,超过40%的荷兰大学生每周用于学习的时间少于30小时,他们把较多的时间用在社会实践及各类实习中。
同时,荷兰高校越来越重视国际化人才培养,鼓励学生到国外完成部分学业,并鼓励学生与国际学生进行团队合作以提高其跨文化交流能力,为在跨国企业中就业做准备。
学徒制度有效缓解就业困难
荷兰的“学徒制度”是指毕业生从大学或学院毕业后,走向就业岗位的过渡阶段中,参加公司、公共部门或组织提供的一种职业培训计划。学徒职业培训制度不仅有助于解决青年失业问题,还为劳动力市场创造了衍生就业机会。学徒制度成为保障荷兰就业率的有效手段之一。
培训计划通常持续12至24个月,内容包括理论技能和实践工作相结合的内部职业培训项目。目的是让学员在“学徒职业”期间能完整了解与其职业相关的岗位培训、职能要求、日常工作程序。培训期间,学员虽然仍处于培训状态,但其薪水与其将来胜任的工作相一致。
在荷兰,各大银行、中央和地方政府机关以及大中型企业均有自己的学徒职业培训体系,对学徒的“入门”标准也大同小异。通常招收学徒标准为大学或学院本科毕业生,工作经验不超过3年,年龄不超过30岁。
与实习不同的是,学徒职业培训更有针对性,在用人单位挑选学徒的同时,就相当于在挑选一名合格的员工。因此,用人单位在配送导师、提供学徒岗位、提供职业薪水方面就是在对一名人才进行全面投资,目的是培训后能直接胜任工作。而实习更倾向于用人单位为实习生提供一个机会,在此期间双方互相挑选的自由度更大,无论是在薪水、实习期限方面,用人单位的投入都会很有限。
两年的学徒职业培训,其实也相当于两年工作经验。在荷兰,大型公司或公共部门都不愿意招收刚毕业的“新手”,这给“高不成低不就”的毕业生也出了难题。学徒职业培训制度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让用人单位在用“新人”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培训合适的人才。同时,用人单位给刚入职的新人也提供了展现自己热情、志向和能力的机会。
在荷兰,有许多“学徒职业综合介绍所”等中介机构。这些私人公司在遵守纪律、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同时,帮助企业、银行和公共部门招收合适的人选。此外,还有一个名为“地方政府学徒职业联盟”的专门机构,负责协调、推广以及落实学徒制度。
更迅速、更便捷阅读深度解析、分享新锐观点,请扫描二维码,关注经济参考报微信公共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