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11日公布,3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2.4%。由于这一数字略低于此前各方广泛预测的2.5%,而且环比还下降了0.5%,市场普遍认为,至少在二季度,通货膨胀将难以构成对经济的威胁。进一步说,全年物价上涨幅度也很可能保持温和。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解读称,春节过后气温回升,蔬菜、水果等鲜活食品价格下降较多,是3月CPI环比下降的主要原因。从发布的环比数据看,肉禽、蛋、水产品、鲜菜和鲜果价格环比均有所下降,合计影响CPI环比下降约0.55个百分点。从同比数据看,食品价格上涨4.1%,影响CPI上涨约1.35个百分点,占CPI总涨幅近六成,是同比上涨的主要因素。食品中,蔬菜、水果和奶类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2.9%、17.3%和11.3%,牛肉、羊肉和水产品价格涨幅均超过7%,合计影响CPI上涨约1.23个百分点。非食品中,居住、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衣着价格同比分别上涨2.5%、2.1%和2.3%,合计影响占CPI总涨幅的38.3%。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分析认为,3月当月CPI翘尾因素为1.3,比上月升0.9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为1.1,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二者叠加起来导致3月CPI同比净增加0.4个百分点,所以实际上是翘尾因素推升3月了CPI同比涨幅。从CPI环比变动看,在阳春三月气温回升,蔬菜、鲜果等鲜活食品供应充足的背景下,3月CPI食品细项中的肉禽、蛋、水产品、鲜菜和鲜果价格环比均有回落,合计影响CPI环比下降约0.55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环比更是深度下探-7.1%,环比跌幅创下一年来的新低。3月猪肉价格环比回落及新涨价因素持续走弱,预示未来物价变动将相对温和。
展望二季度,多方分析认为,虽然受基数影响CPI同比涨幅可能略有扩大,但是很难构成实质威胁。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刘利刚表示,由于基数效应,3月CPI环比下跌意味着中国的通货膨胀水平继续保持温和。
展望未来,尽管季节性趋势规律显示,物价水平在第二季度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上升,但由于经济增长的动能相对较弱,未来通胀下行的可能性仍存在。
3月生产资料价格指数(PPI)同比下跌 2.3% ,低于2月的-2%
,这意味着对工业生产商品的需求疲弱。由于生产资料物价指数已经连续两年多处于负增长,而生产资料物价指数又是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先行指标,因为我们认为中国通货紧缩的风险在中国开始出现。
由于通胀保持温和,中国央行可能维持目前宽松的货币政策,市场的流动性整体上也将保持宽松。但是,商业银行对于未来流动性的状况仍然保持审慎,今年第一季度的贷款利率仍维持在高位。因此,我们认为,央行需要释放更加明确的政策放松的信号,例如降低存款准备金,以此来帮助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周景彤也向《经济参考报》记者预测称,二季度,由于经济回升力道有限、食品价格涨幅缓慢、PPI持续为负等原因,物价将继续保持较低水平,预计
CPI同比上涨2.2%左右,远低于政府3.5%的调控目标。物价低水平运行,将为货币政策操作带来更大的空间和灵活性。
从全年来看,CPI上涨情况也很可能保持温和。食品价格一直是CPI上涨的主要原因,3月占CPI总涨幅比重接近六成,但是根据1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3~2014)》报告,2014年食品消费价格同比涨幅将缩小到4%左右。该所副所长杜志雄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尽管国内进一步提高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继续执行玉米、油菜籽、食糖临时收储政策,但是考虑到新粮上市前国内粮食供给充裕、上半年甚至前三季度猪肉供应充足,进口农产品价格走低,都压抑食品消费价格上涨,预测2014年食品消费价格涨幅比上年有所回落。预测粮食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油脂消费价格基本稳定,肉禽及其制品消费价格同比上涨7%,蔬菜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水产品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
唐建伟认为,未来如果国内需求有所回暖,物价涨幅可能会略有扩大,但考虑到年内产出缺口不会明显回升,需求对物价上拉作用不会太明显;国际大宗商品仍有震荡下行可能,国内输入性通胀压力并不大;以及国内流动性仍将维持稳中偏紧的趋势,物价并不具备大幅上涨的货币条件等原因,年内CPI同比上涨压力不大,预计全年物价平均涨幅仍将略低于3%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水平,整体涨幅温和适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