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中国经济统计数据可能低于预定值,外部复杂的经贸外交环境,李克强近三天海南之行和强有力的发言,正在有效稳定外界对中国平衡增长转型和推动亚太合作的预期。
4月10日上午10点,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开幕大会现场,已经入座的听众纷纷起身,因为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身影出现了,他即将发表的主旨演讲备受期待。
博鳌亚洲论坛自2002年成立以来已经举办十二届,这是李克强第一次以总理的身份出席年会。
会场安静下来,李克强站在聚光灯下,纵谈亚洲的新未来,以及中国将如何寻找新的发展动力。
这届博鳌亚洲论坛的主题即为“亚洲新未来:寻找和释放增长新动力”。李克强的讲话紧紧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亚洲和中国增长的新动力到底在哪?
“解决亚洲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要靠发展。发展改变世界,发展创造未来。发展仍是亚洲国家的第一要务。”在演讲的开始,李克强连续四次提及发展,语气坚定。
“总理在他的主旨演讲中,明确回答了两个大家关心的问题。第一,亚洲未来发展将如何发掘新的动力?第二,怎么看待中国当前和未来的经济走势?”国务院研究室司长向东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中国增长动力学
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中增长最好的国家,无疑最受关注。中国3月的进出口数据再创新低,出口同比下滑6.6%。这与预期中发达经济体初步复苏会拉动对中国需求恰恰相反。这引起了中国增速出现进一步放缓的担忧,经济学界普遍预测第一季度增速会低于7.5%。
“总理讲话,最大的效应,就是针对国际上对中国经济的疑虑,给世界释放一个稳定的预期,吃下定心丸。”向东说。
李克强在论坛上发言着重解释了他的“合理区间”。去年年底,他在中国工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被网民们称为“中国经济公开课”而广为传播。他在“公开课”中提到中国经济增速和物价指数的底线和上线,其中增速为7.5%左右,但外界传播往往误以为就是7.5%。李克强解释说,“既然是左右,就表明有一个上下幅度,无论经济增速比7.5%高一点,或低一点,只要能够保证比较充分的就业,不出现较大波动,都属于在合理区间。”这意味着,他可能容忍比7.5%更低的增速。
但是“比较充分的就业”目前并没有清晰的解释。中国就业数据的准确度一直相当落后,广受经济学界诟病,登记失业率并不包括进城的农民工,其数据多年来变动并不大。2013年9月,李克强在英国《金融时报》上撰文,首次披露中国的调查失业率为5%。虽然国家统计局早就开始对调查失业率的统计,但是这一数据仅仅在去年公布了一次。
显然,李克强对就业问题更为关注,将就业作为比经济增速更重要的底线。他在博鳌论坛的讲话也特别强调,“通过扩大就业创业来推动居民收入持续提高。”
李克强对增长动力的概括包括三个方面:改革、调结构和改善民生。通过释放改革红利拉动经济增长是李克强执政思路的主线之一,通过简政放权改革,建立权力清单制度和负面清单制度,从而激发社会活力,稳定市场预期。“他提到要给予市场更多权力和影响力。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事情。”波士顿咨询公司全球主席博克纳说。
一位分析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我听说现在到处都在注册公司,海南也是井喷式增长。”在公司注册登记制度改革之外,最近国务院常务会议还通过决议,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的优惠范围扩大,由原来的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6万元(含6万元)的小微企业,扩大到10万元(含10万元),并将政策截止期限延长至2016年底。
调结构对中国经济而言是个老大难的问题。李克强认识到中国经济结构存在城乡、区域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于是提出以结构改革推动结构调整。改革措施包括营改增继续扩围、新型城镇化、推动沿海向内地梯度发展以及发展绿色工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产业。通过这些结构改革,“促进我国产业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着力提高生产要素产出率”。
过去十年,中国宏观经济结构的失衡不仅没有缓解,反而进一步加重。其主要体现在投资、消费和出口的占比上,投资占比一路狂奔,而消费占比增速缓慢。李克强将中国十三亿人的消费比作需求的“富矿”,并提出采取鼓励居民消费的综合政策,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扩大商品和服务消费,降低流通成本,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寻找亚洲新动力
亚洲都在倾听中国的声音,而中国同样需要倾听亚洲。
亚洲格局一直是李克强关注的重点。他在上任后首次出访的国家中就包括印度和巴基斯坦。去年十月,他又到访了文莱、泰国和越南三个东盟国家。
去年以来,新兴经济体中的印度、印尼等国普遍出现了资金外流、货币贬值的现象,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对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的影响出现了新变化。
如何寻找亚洲发展的新动力?李克强给出的答案是:坚持共同发展的大方向,结成亚洲利益共同体;构建融合发展的大格局,形成亚洲命运共同体;维护和平发展的大环境,打造亚洲责任共同体。
目前,亚洲地区展开了多项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其中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是东亚地区参与成员最多、规模最大的贸易协定谈判。RCEP谈判启动于2012年,面对16个发展程度各异的谈判成员,RCEP表现出更多的灵活性。“RCEP采取循序渐进方式,兼顾成员国不同发展水平,不排斥其他区域贸易安排。”李克强说。他同时提议,可考虑启动亚太自贸区(FTAAP)的可行性研究,以实现亚太地区贸易投资利益最大化。
对于亚太地区的另一个自贸区谈判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李克强说,中国对此持开放态度。“只要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有利于公平开放的贸易环境,中方乐见其成。”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融合发展的基本条件。为了给亚洲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融资支持,中国提出了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提议。按照规划,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注册资本金规模初步考虑为500亿美元,由成员国分期缴纳。中方已经成立了筹建工作组,并计划于今年秋季签署筹建政府间框架备忘录。
无论是共同发展还是融合发展,都离不开一个和平发展的环境。
“以德报德,以直报怨”,李克强引用孔子的话来解释中国的立场。他说:“我们重情义,不会亏待朋友;我们讲原则,坚定维护根本立场。”对于南海问题,他明确表示,对加强海上合作的积极行动,会倾力支持;对破坏南海和平稳定的挑衅行为,则会果断回应。
和四国签署系列合作协议
博鳌论坛,正是中国和亚洲交汇的一个重要平台。
在抵达博鳌之前,李克强在三亚先后会见了老挝总理通邢、东帝汶总理沙纳纳、纳米比亚总理根哥布以及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来到博鳌后,他还分别会见了韩国总理郑烘原、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
在三亚,中方分别与老挝、东帝汶、纳米比亚和澳大利亚签署了多项合作协议。这些协议围绕中国目前对外经济交往的几大核心议题--自贸区和投资协议、区域互联互通及基础设施建设等等。
4月8日下午,李克强在海南三亚市和老挝总理通邢举行了会谈,这是他们一年之间的第二次会面。李克强表示,中老铁路是当前两国大项目合作的重点,希望尽快签署两国政府间铁路合作协议。通邢回应称,将重点推进老中铁路合作项目尽早取得实质性成果。
这条铁路从地处云南省的中老边境城到老挝的首都万象,全长400余公里,是中国泛亚铁路建设规划中的一部分。但项目进展并不顺利。2010年12月,老挝国会批准了这一项目。2011年,出席中国-东盟外长会议的老挝外交部长通伦西苏里曾透露,铁路整体设计工作已经完成,老挝境内段预计当年4月25日开工。但此后,工程并没有如期展开。
中国政府网的消息称,两国总理共同见证了双边金融等领域合作文件的签署,但没有透露具体的协议,是否和铁路建设融资有关尚不确定。
中国还和东帝汶签署了双边经济技术、旅游等领域一系列文件。国家旅游局的网站显示,当天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和东帝汶旅游部部长黎发芳代表双方签署了关于旅游合作交流意向书的文件。
纳米比亚是出席本届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唯一非洲国家。4月9日上午,李克强和根哥布共同见证了双边经济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矿业、人力资源培训等领域合作文件的签署。李克强表示,中方希望纳方尽早批准《中纳投资保护协定》。
4月9日下午李克强与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的会谈是重头戏,也属于中澳总理年度定期会晤的活动之一。
在迎接阿博特的欢迎仪式上,当李克强和阿博特检阅完仪仗队,他们没有直接走向会谈现场,而是在检阅台前交谈起来。当时没有翻译在场,外人并不知道他们谈话的内容,这次在户外高温条件下进行的对话在五六分钟后结束。在随后开始的会谈中他们透露,两人讨论的是马航MH370航班的搜救工作。
在接下来的会谈中,双方谈及中澳自贸协定谈判。李克强说,早日签订中澳自贸协定是双方的重要共识,希望双方能达成更加平衡、高水平的协定,中方期待澳方继续为中国企业赴澳投资经营提供公平环境。阿博特也表示,将加快澳中自贸协定谈判进程。
会谈结束后,中澳两国总理见证了双边金融、农牧业等领域合作文件的签署。据中国银联官方网站消息,中国银联董事长苏宁分别与澳大利亚西太平洋银行集团和澳新银行代表在海南三亚签署合作协议,约定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太岛国全面开展银联卡业务合作。
这是李克强第一次以总理身份出席博鳌亚洲论坛,但并不是他第一次来到博鳌,他第一次出席博鳌亚洲论坛是在2012年。
4月10日早上,在会见博鳌亚洲论坛理事会成员时,李克强说:“很高兴和博鳌亚洲论坛理事会的各位理事见面。我记得在两年前我们就见过面,这里都是老朋友。老朋友见面也总是有新话讲。”
李克强在博鳌的活动以另一场会见活动结束。在离开博鳌之前,李克强与30名中外企业家代表进行了座谈,其中包括沙特基础工业公司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阿尔马迪、沃尔沃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欧罗夫·佩森和澳大利亚FMG首席执行官安德鲁·福利斯特等人。
李克强说:“今天我在博鳌参加了多场活动,这是最后一场,可以说我的博鳌之行就此画上了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