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冲击公务员考试,还是去大企业上班?
这是摆在邓小光面前的一道难题。
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了4年新闻的小邓,还有4个月就该毕业了。目前他拿到了恒大集团的offer ,底薪3500元,对本科生而言,这不算低。
但他有些不甘心。他认为,毕竟自己曾是所在大学新闻学院的学生会主席,对行政工作有超乎常人的能力。而他也更喜欢行政工作。
不幸的是,去年11月,他参加广州市南沙开发区事务局宣传职位竞争以失败告终。当时是250人选3个,难度可想而知。
“尽管近年福利有些下降,但是公务员仍有着优厚待遇。”他表示,工作后有机会一定会再参加公务员考试。
不过,他的同学不这么看。
2013年,他们班考公务员人数有四分之一,即10人左右,但今年,虽然国家公务员考试(11月)还未举行,而广东公务员(4月)却只有1人参加。
其实,毕业生参加公务员考试人数降低,在全国其他省份也普遍存在。
21世纪经济报道调查发现,“公务员热”正在减退。据统计,目前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已公布招考及报考人数的,仅山西、内蒙古、陕西的报考人数有所增加。其中民营经济最为发达的浙江,今年最终确认缴费的报名人数为22.7万人,与去年的36万人初报规模相比,下降幅度近三分之一。
有意思的是,在整体报考人数下降的同时,有些职位竞争仍激烈,千人争取一个职位的情况依然存在。然而,公检法以及边远和基层岗位大都无人问津,有的甚至因为达不到报考人数要求不得不再次招考或者取消。据了解,此前,包括北京在内,出现了大批法官因为收入低等原因,辞职下海的情况。其中一个省年流失法官近200人。
对此,清华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任建明指出,下一步将加快公务员制度的改革,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一些公务员将去行政化,在行政职务未提升的情况下,根据职级提高待遇。比如,最高职级的法官收入甚至可达到副部级官员水平。
“公务员制度的改革方向是要去掉官本位思想,一些基层岗位的工资会根据情况动态调整,否则靠奉献精神去工作,很难持续。”他说。
这些迹象表明,高烧数年的公务员报考,或将迎来拐点。
报考人数下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从4月12日、13日开始,福建、吉林、山东将分别举行公务员笔试考试。至此,今年各地的公务员大考拉开序幕。
记者发现,今年大部分省市参考人数和交费人数均有所下降。
根据21世纪经济报记者统计,报名人数下降幅度最大的是浙江,最终确认缴费的报名人数为22.7万人,与去年的36万人初报规模相比,下降幅度近三分之一。
其次是河北,今年报名总数为200060人,而去年近28万人,减少了近8万人,降幅也约三成。当然,该省招考3236名,比去年减少5729名。
江苏、天津、云南等8省市,今年的报名人数为近四年来的首次下降。其中江苏省今年33万余人参加考试,报名人数减少4万。
尽管报考数量整体下降,但到底是算公务员考试降温,还是热情仍高涨,各种说法不一。
浙江当地的部门的解释说,整体报名人数下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招考数量下降,不一定说明公务员考试热下降。该省今年招考8995名,比去年减少1500名。
记者统计发现,在各省市中招录人数增加的仅有四地。其中,山西招录人数3659人比2013年的2420人增加了1239人。陕西招录人数增加241人。重庆招录1746人比去年增加了100人。而因为隔了一年没有招聘的内蒙古招录5437人,比2012年增加1358人。
总的来说,全国共有16个省区市实现了报名人数、招录人数双下降。只有山西、内蒙、陕西三地呈现报名人数、招录人数双上涨。
西南交通大学廉政研究所李景平告诉记者,总体报考人数下降,或许是因为近年反腐力度加大,让公务员隐形福利受到影响有关。
“公务员的很多灰色收入受到了限制,报考者必然会考虑到福利受到影响这种问题,因此公务员报考者减少是一个正常现象。”他说。
不过,也有人不这么看。
毕业生邓小光,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如果去企业恒大,底薪3500,加提成,每天交通伙食补贴30元,养老保险自己担负一半,住房自找,奖金不定,买房买车全看自己有多拼。
对比公务员,工资扣除五险一金和个人所得税还有3000左右,伙食象征性收费1元或2元,看病不收费,出差有补贴,有住房公积金,上班朝九晚五,有午休,有周末。
在邓小光看来,在企业做销售,前几年必须要很拼很累,四处奔波,一定要做好辛苦劳累准备!而公务员不一样,平时下班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周末假期还能做些小生意什么的,悠闲惬意。
公检法、基层职位遇冷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在整体报考公务员似乎降温的情况,一些部门竞争激烈。比如,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人民法院文字综合职位,报名比例高达1:1325;安徽公务员最高开考比例达1:630。
另外一方面,有很多职位面临着无人报考的情况,当地因此不得不取消该职位招考。
比较明显的是,各地省市自治区招考公务员中,大批警察、检察官、法官等职位无人问津,或者不到基本的报名人数要求,一些基层岗位也如此。
比如山西省。该省共715个职位未达到5:1的报录比而面临取消。这其中,有426个岗位是公检法党政机关,占比59.6%。吉林省的情况也同样如此,在涉及取消的237个职位中,151个是公检法机关的岗位,占了一半多。
比如,贵州和湖北省不得不再次发布招考公告。这些省份大批职位需要补招,有些甚至最后因为报名不足不得不取消。其中湖北3月下旬公布重新补招的公务员有400多名,95%左右是公安、检察和法院系统,以及税务、镇级干部。
这些职务包括司法警务及办案安全保障等工作,警卫、传唤、拘留、提解、押送、看管等司法警务工作,以及参与对判决、裁定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没收等工作以及从事基层派出所内勤、宣传、对犯罪人员进行教育等工作。
一位中部某省地市监狱警察告诉记者,自己所在的监狱目前有200多人到位,今年还缺60多名,之所以不好招人,是因为待遇不行。
像监狱长月薪只有5000元,一般的警察只有3000多元。目前最大的福利是单位集资建房,每平方米3000元左右。虽然离工作地较远,但警察可以分100多个平方,且有班车接送。
“如果没有这个住房福利,基本上没人会愿意呆在这儿。”这位狱警说,“毕竟警察太苦,还每天和犯人打交道,都不好意思对外介绍”。
上述说法有一定代表性。
据了解,近年来公检法人员流失严重。数据显示,从2008年到2012年,北京法院招录2053人,流失了348人。占同期招录人数的16.9%。
其他地方也有类似情况。上述5年间,江苏、广东分别流失了2402、1600人,主要以法官居多。一个中部省份2008年至2012年全省法院流失人员共计2115人,其中法官为1733人,占到81.94%。
检察院的情况也类似。2011年检察人员流失人数为6011人,2012年检察人员流失人数上升为6252人,2013年检察人员流失人数更是高达6415人。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律师刘红宇告诉记者,公检法只是靠工资来生活,像法官每天几乎要平均判决1-2个案子,但是不是按照计件来算工资的。也不可能按照计件发工资,因为恐有损正义。但刘红宇认为,如果不解决工资收益低等问题,法官很难在法院待下去。“这个问题亟待解决,需要国家赶快组织调研,拿出解决方案。”
城外的误解
21世纪经济报道了解到,外界对于公务员工作存在一定的误解,出现了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的“围城现象”。
法官、检察官、公安警察行业,为什么报考人数少,还留不住人,实际上远远没有收入低这么简单。
一位警察告诉记者,收入低只是表面现象,核心是没有做好改革。
比如目前的工资都是根据职务挂钩,但行政职务很难上升。“一个基层单位,有一个处级干部就不错了,其余的很难晋升。没有晋升,工资很难上升。”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主任、正部级官员孟学农称,自己月工资只有1万多元。以此工资算,这位正部级干部,别说在京6环内买房,到周边河北买房都存在问题,更何况处级、厅级的警察、法官和检察官了。
2013年3月7日财政部部长楼继伟也算了笔账:“一个人一个月挣5000块钱不多,自己生活还不错,但是一个人挣5000块钱同时还要养一个孩子就很艰难。”
本报了解到,近10年来,公务员的工资的确都没有多大变化,变化的只是一些津贴。
湖北一位官员说,10年前工资2000元左右,目前总的收入近4000元。主要是工龄,以及岗位津贴增加。这个岗位津贴是根据每年的物价水平,当地政府根据财政增加的。
但是这位人士也指出,目前武汉一个处长,月薪也才4000,就这个收入,3个月才能买1平方米房子。在当地要是买房养孩子,难度太大。
西北大学考古专业大三学生魏子元,今年就改变了自己对公务员的看法。
在今年寒假期间报名,他参加了大学生进陕西省政府见习活动,半个月的“准公务员”体验,让他完全改变了以前对政府领导干部存在着一些误解甚至偏见。
“比如政府部门的领导并不是经常吃大餐,而是每天吃着食堂,甚至有时吃的还不如西北大学的食堂;公务员的生活也不是“一杯茶、一包烟、一张报纸看一天”,而是忙碌而又有序。机关的办公室没有想象中的豪华,而是好几个人共用一间,甚至连饮水机也没有,自己用热水壶烧水。”
在见习期间,最令他印象深刻的莫过于两件事:一是自己挡住车道时,陕西省长娄勤俭的车没按喇叭,而是一直尾随其后缓行;二是他和几位同学散步碰见了省长娄勤俭和秘书长陈国强一行,拿出手机“偷拍”被发现后,两位领导反而走近亲切询问他见习的感受。“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关怀,使政府那种亲民形象一下子在脑海产生。”他激动地说道。
而带他的老师,一位从军队转业当公务员20年有余的周副处长,也时不时感慨很后悔当公务员,因为这个岗位并未像大家所说的那样高福利。一个月工资4000多,“还没有教师工资高”,但他每天都会准时7点40到办公室上班。
为什么很多人还很羡慕公务员职位呢,这是因为仍有很多的单位有隐形福利。
一位某市委领导人士指出,公务员最大的好处是稳定,公务员养老以及住房公积金,与企业缴纳的不一样,比如公积金单位给自己缴纳的可以达到工资的18%,此外每月还有车补1000多元不等,退休的养老待遇比企业要高。“名义上收入不如企业,但是很稳定,压力不大。”
但这些福利可能也无法持续了。
清华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任建明指出,根据中央精神,以后公务员的保障将与一般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并轨。此外,隐形福利都将取消,行政级别以后也要和职务慢慢脱钩。
“2014年是一个转折点,公务员的福利将逐步减少,政府与改革和用人制度都将有大的变化。”他说。
即将到来的去行政化改革
21世纪经济报道了解到,即将在全国公务员系统进行的去行政化改革,将给公务员过去的虚热以致命一击。
这表现在,很多非核心的业务部门将采取外聘制度,同时很多职位将不再与行政级别挂钩,即行政职务与具体的工作职务分开。
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文件,下一步要深化公务员分类改革,推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与待遇挂钩制度,加快建立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和聘任人员管理制度。
且要完善基层公务员录用制度,在艰苦边远地区适当降低进入门槛。此外,
还要完善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服务保障机制,提高公务员定向招录和事业单位优先招聘比例。
中国人事科学科学院原副院长吴江告诉记者,今年有望加快实施职级与待遇挂钩制度的试点。
地方已经有所行动。
根据深圳市委常委会2014年1月21日通过的《深圳市法院工作人员分类管理和法官职业化改革方案》,法院工作人员将划分为法官、审判辅助人员和司法行政人员,并对各类人员实行不同的管理制度。法官将直接作为第四类别公务员,单独按照法官职务序列进行管理,以法官等级定待遇。
这意味着法官晋升有了新的程序。对不设职数限制的下一等级法官,每个等级每年按照80%的比例在符合条件的法官中择优选拔一次,法官连续两年考核优秀的晋升上一个等级的年限可减少一年。
过去深圳法官具有行政级别,在上级的法官没有晋升时,本级法官很难晋升,工资也很难提升。
类似的还有警察。一位警察告诉记者,在区县,县长才是处长,警察大部分不可能是处级干部,因此警察也应该有技术级别,以后可以与工资挂钩。
西南交通大学廉政研究所副所长李景平告诉记者,上述改革,本质上要实施公务员的“两官分途”,即是把政务员和业务员分开的公务员制度,两者不会混淆,想当政务员的人可以向行政发展,而有的业务员也可以向业务的高层发展。
这样就不会出现处长当了20年还是处长、工资没有什么变化现象,让这些公务员觉得没有前途,于是混日子。
任建明指出,根据职务级别来定收入,这样可以解决法官以及基层单位人员流失的问题,像大学生到边远地区工作,不能仅仅是奉献,仍需要给以高的报酬。
公务员改革以后要去行政化,以后高级法官仅仅是因为职业化专业技术身份,收入就可以比副部长高。除了根据技术职业能力,还应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给公务员加薪,可以像新加坡一样设置薪点,“不同的级别设置不同的薪点,根据经济好坏来决定涨降薪。”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