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有媒体发布消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已经完成公务员养老金并轨方案的制定,目前进入论证阶段。其核心内容是根据公务员的工龄进行一系列计算来确定如何补齐养老保险。(3月30日《北京青年报》)
关于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金改革方案,这几年来一直没有定论,从最初的公务员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与企业退休金差距过大的争鸣,到现在已经基本确定必须并轨的事实确立,再到该怎么并轨才能保证“皆大欢喜”,可以说“养老金并轨”就像是一场漫长的棋局博弈一样,充满了各种悬念和未知,而这其中的曲折和各种猜测,都是因为这是一场“改革的推动者是利益的受损者”的改革,是“用自己的刀削自己的把”,这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
从各路专家学者以及政府官员在一些场合的各种充满模糊性表达来看,养老金双轨制距离方案确定、措施出台还需要一段时间,但是关于养老金并轨的大方向和大原则目前看来已经并没有多少悬念——保障公务员的利益不受损,按工龄由国家财政补齐以往的养老金缺口,总体上不降低公务员的退休待遇似乎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而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在保障公务员群体利益不受太大损失的前提下,尽量缩小这个群体与企业退休人员巨大待遇差距,成为并轨政策在出台之前首要要考虑的问题。
从目前各种方案的现实可操作性来看,根据公务员工龄来补齐养老金似乎是最能保障个体公务员利益的方式,因为根据工龄长短来确定福利待遇高低这也是世界各国通行的员工福利发放原则。但是造成公务员群体和企业退休人员退休金差距巨大的是养老金的替代率问题。
据了解,目前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的养老金替代率(养老金占退休前工资的比例)相差悬殊,即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可拿到在职工资的80%至90%,而企业职工退休后只能领到在职工资的40%至60%。
有专家指出,现在的改革原则已经确定,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收入主体将由基本养老金和职业年金两部分构成。职业年金将保证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替代率不会降低,也就是说改革后不会降低相应人群的退休金。也就是说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可以靠基础养老金兜底,又可以靠职业年金来保障水平不降低,那么养老金并轨的一个重要目标——缩短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退休待遇差距的矛盾如何解决,就成为摆在决策者面前的一个难题。
虽然企业也有企业年金来保障和补贴退休人员的生活水平,但是现实的尴尬是我国目前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数量很少,主要集中在一些大型垄断国企,覆盖人群也主要是石油、电力、通讯等企业效益较好的行业,而大多数企业并没有实力建立企业年金。所以在基础养老金“十连调”依然不能缩小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保障待遇之间的差距的时候,让一些具体的能够缩短这种待遇差别的措施早一天放在公共媒体进行讨论,达成社会共识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而越是这样久拖不解,越会造成巨大的改革成本,因为公务员队伍以及机关事业单位人数的庞大,每年新增和退休人数都不是个小数,早一天出台解决方案,改革成本就会小很多,所以养老金并轨,不能老是这样“雾里看花”,还需早一点露出真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