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改革撬动近4万亿元市值 布局“炒地图”行情
2014-03-29   作者:黄婷  来源:证券时报
分享到:
【字号

    去年底,上海在全国率先破冰出台深化国资改革“二十条”。3个多月来,上海国资改革主线逐步清晰,金融国资整合先行,国资流动平台即将启动,引入战略投资者,发展混合所有制成为重要改革路径。

    证券时报记者近日获悉,上海市政府要求上海各国资集团于3月底前将国资改革方案提交上海国资委审批。上海市目前拥有的国资集团包括:上海国际集团、上汽集团、上海电气集团、上港集团、百联集团、华谊集团、仪电集团、光明集团、上实集团、水产集团、交运集团等,涉及40余家上市公司。

    国资改革主线清晰

    近期,上海国际集团动作频频:国泰君安明确收购上海证券,浦发银行披露正研究受让上海信托控股权事宜,华安基金20%股权转让项目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上海国际集团的系列举动标志着上海金融国资改革序幕拉开。

    除证券、银行、信托领域外,预计接下来还将有保险等其他更多的金融领域改革举动浮出水面。上海或将逐步形成浦发、太保、海通、国泰君安等几大金融集团。而按照上海市部署,上海国际集团的发展模式将实行产业剥离,逐步实现不干涉企业经营,以掌握控股权为主要目标的国资管理模式。

    在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方面,绿地集团借壳金丰投资成为典型样本。就在近日,媒体报道上港集团也希望向包括民营企业、国际资本等在内的更多投资者开放,吸引新的战略投资者参股。据了解,上港集团相关部门的确在落实国资国企改革相关方案,但还没有最后定稿。

    事实上,上港集团在国资改革中始终走在前列。2006年,上港集团合并旗下上市公司实现整体上市,成为A股市场第一家整体上市的国企,上市后建立起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也让上港集团步入发展快车道。

    对于发展混合所有制,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黄丹华曾明确表示,今年要在推进国资国企改革的一些重点任务上,比如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取得实质性进展。上海市国资委主任徐逸波则指出,如何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主要在推动集团整体上市和核心资产上市,使上市公司成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

    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的同时,实质性启动国资流动平台也是上海此次国资改革的主线之一。“今年公开、透明、规范的国资流动平台一定会推出,具体方案正在加紧制定。”上海市副市长周波在两会期间这样表示。据了解,上海要建立“一对多”的国资流动平台,在未来几年内形成2~3家充分发挥投融资和国资流动平台功能的资本经营公司。2014年会有1~2家国有资本运作平台公司进入实质性运转。有意向的单位将通过方案的竞争确定哪个更符合实际。

    国资流动平台将对部分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的股权等进行统筹管理和市场化运作,但并不参与企业内部管理,也不干预企业生产运营。建立国资流动平台意味着国有股权实际控制的变化,而国资委与企业集团的监管路径不变,对干部、资产和日常事务的管理权限也不变。建立一个可供国资流动、灵活运作的市场化平台势在必行。

    监管模式创新

    将国有控股企业分为竞争类、功能类和公共服务类,是新一轮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在监管模式改革上的一大亮点。进入竞争类,意味着不再有政府托底,要在市场中“真刀真枪”地参与竞争。竞争类企业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功能类企业以完成战略任务或重大专项为主要目标;公共服务类企业以实现社会效益为主要目标。

    据了解,改革根据不同分类,从企业的功能定位、治理结构、选人用人和激励约束各个方面切入,旨在激发企业的内在活力。就最新划分来看,长江经济联合发展集团旗下长江投资、上海地产集团旗下中华企业、上海实业集团旗下上实发展被划分为功能类企业;光明旗下上海海博股份、申通集团旗下申通地铁、上海久事公司旗下强生控股被划分为公共服务类;上海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则既是功能类也是公共服务类,旗下上市公司为城投控股;申能集团旗下申能股份同样兼顾功能类与公共服务类。其余集团下属大多数上市公司被划入竞争类企业。

    目前在上海市国资委系统的市管企业中,竞争类企业户数占67%,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占91.5%和84.9%。监管考核体系同样随着分类产生变化。对竞争类企业,业绩是最重要的考核标准;对功能类和公共服务类企业,考核以是否完成任务目标、是否实现社会效益为主,同时也按照市场规则,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共服务能力。

    在近期召开的国资国企工作会议中,上海市国资委明确将推动竞争类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革,功能类和公共服务类企业的竞争性业务引入战略投资者,探索公共服务行业的特许经营。2014年将全面落实“上海国资国企改革二十条”,重点推进12个方面41项工作。数据显示,2013年上海地方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达11.17万亿元,全系统实现营业收入1.86万亿元,同比增长13.2%,利润总额1003.5亿元,同比增长3.2%。

    可以明确的是,在新一轮国资改革方案中,管理的抓手在于“资本”,而不再是“资产”或者“企业”。国资的布局目标已然明确:未来3~5年内,上海80%以上国资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与民生保障等关键领域和优势产业。

    一些大集团负责人表示:“从管资产到管资本的变化,将使企业运营更为科学。过去管资产,更强调的是营业额,是做大;现在管资本,更强调的是利润、是资本收益率,是做强。”

    多样化激励激发活力

    怎么把国企的活力彻底激发出来,是新一轮上海国资国企改革的核心目标。本轮改革中,收入与激励改革成为搞活国企的重要突破口,将完善注重长效的激励约束分配机制,鼓励符合法定条件、目标明确、具备再融资能力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或基金激励计划。

    截至目前,上海已有光明乳业、上汽集团、上海建工、上海梅林、百视通等国有控股企业试水不同形式的股权激励,个别较早探索建立混合所有制的企业,如绿地集团等已实行大范围的职工持股。正如“二十条”提出,要建立市场化的选人用人和激励约束机制。比如,竞争类企业要加大外部董事的委派力度,强化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功能,而功能类和公共服务类企业则外派财务总监等。

    据了解,收入分配上,被纳入竞争类的企业集团将发生最大变化。竞争类企业中的领导人员,薪酬体系在现有“基本薪酬+绩效薪酬”的基础上,实施股权、现金两种类型的中长期激励。这一激励改革又被称为“金手铐”与“降落伞”,激励收益的10%~20%,要在正常离职或退休后兑现,既作为退休保障机制的一部分,又可作为可以追索扣回的“抵押金”。企业其他高管、骨干人才的薪酬激励,企业将拥有充分的自主权,市场化薪酬与劳动者利益捆绑同样是改革的主要方向。

    不少企业家认为,哪种形式的激励,还是要看企业的现实需求,股权激励可以在一些企业发挥巨大作用;但另一些企业多元化的激励形式效果会更明显。“二十条”指出,多元化激励的方案可适用于不同的企业,其中人力资本密集的高新技术和创新型企业,可实施科技成果入股、专利奖励等激励方案。承担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的投资公司,探索市场化项目收益提成奖励。国有创投企业鼓励采用项目团队参股股权投资管理公司的方式,探索建立跟投机制等。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沪指微涨 国资改革掀炒地图行情 2014-03-26
· 国资改革红利可媲美股改 2014-03-26
· 国资改革春雷阵阵 两维度挖掘投资机会 2014-03-19
· 上海金融国资改革序幕拉开 2014-03-18
· “两会”期间国资改革细则有望明确 2014-02-27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