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记者面前的李克平刚刚结束在中国高层发展论坛的演讲。他出席的分论坛主题是“投资自由化与企业走向世界”,作为中国的主权财富基金——中投公司的副董事长、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这一话题对他自然再适合不过。而一向低调的他甫一露面,在论坛上的提问环节就接到了观众一共7个提问中的4个,市场对于中投公司和他本人的关注可见一斑。
拥有多年的海外投资经验,李克平如何阐述中投公司的投资理念和战略?在整体战略框架和战术调整上他是如何把握的?面对机构投资者普遍“头疼”的长期投资和短期盈利的矛盾,他又是如何平衡的?就上述问题,他接受了《经济参考报》记者的独家专访,这也是他在今年2月履新中投副董事长、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之后,首次接受媒体的采访。
藏在履历里的宝贵财富
|
资料照片 |
2011年6月,李克平加盟中投公司,任执行董事、副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2014年2月14日,经国务院决定,董事会审议通过,李克平被任命为中投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同时,其还兼任首席投资官一职。“担当此职务,深感责任重大。”他说。
根据公开的简历,李克平出生于1956年,在加入中投公司之前,历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宏观调控体制司副司长、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宏观体制司副司长,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投资部主任、秘书长、副理事长。而据他透露,他还当过8年工人、在学校教过书、在国外学习过。用他自己的话说,“无论什么经历,对我现在的履职而言,都是非常宝贵的财富。”
早在1990年至1991年,李克平曾经在德国研修。“有意思的是,我是1990年3月到的西德,1989年12月柏林墙倒塌。我由此直观地、近距离地观察到了两种体制产生的不同经济发展结果,也能比较深入地了解不同国家的价值观、文化理念和生活方式,更好地领会不同国家的政治体制和经济政策以及相应产生的社会问题。”他说。
而此后在国家体改委宏观司的工作则给李克平提供了很好领悟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实情的机会。“因为宏观司工作方式之一是借鉴国外好的经验,来帮助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也使得我的国际视野更加开阔。”李克平说。
如果说宏观司的工作带给李克平的是更广阔的观察经济活动的国际视角,那么在社保基金会逾10年的工作经历则使得他从一张毫无投资经验的“白纸”成为一名成熟的投资家。“2000年9月,中央政府决定成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并任命当时国务院体改办主任刘仲藜为第一任理事长。我是刘部长的部下,记得那时候他问我是否要和他一起筹备设立社保基金会,我愉快地答应了,也由此成为社保基金会的第一个兵,参与了筹建全过程和日后的投资管理活动。”回忆起此前的经历,李克平侃侃而谈,“那时候的我完全是一张白纸,和一帮年轻人一起,从头学习。记得我们一年内大概请了近百家国内外机构,白天听他们介绍情况,晚上再草拟自己的制度流程和投资指引。也是通过这个过程,我积累了很多对投资细节的了解,对投资框架的建立有了自己的想法。”
在与记者的交流中,李克平不止一次提到“责任”和“使命”两个词。“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有一种强烈的动力希望中国向好、富强,希望老百姓更多地分享社会财富的增长。”他说,“我很感激不同的生活经历所带给我的经验和见识,这也有助于我当前更好地履职。”
在长期投资和短期盈利间寻找“平衡术”
如何在长期投资和短期盈利之间寻求平衡,这几乎是每个机构投资者每天都会面临的“烦恼”,中投公司也不例外。
在李克平看来,作为中国的主权财富基金,中投公司的投资理念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长期性”。这种“长期性”不只是说说而已,而是有其依据和客观需求在背后作支撑。
“投资的长期与短期取决于投资资金的来源是长期还是短期,取决于投资资金的来源是不是有短期划出或是支付的需要。中投公司作为资本金来自于外汇资产的主权基金,它的资金来源具有稳定性。在中国拥有充足外汇储备的情况下,中投的投资资金不必在短期内被划拨出去,有可能专注于长期投资。”李克平说。“中投公司专注于长期投资也是由中国的需求决定的”。他表示,中投公司的目标除了受托资产保值增值外,还要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所以,中投公司有较大比例的长期资产的配置。“我们在战略资产的配置比例上要远高于其他主权财富基金、公共养老金等绝大多数同业机构。我们通过配置在基础设施、能源资源、房地产、私募股权等领域的长期投资,来实现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更好的融合。”
“我们专注于长期投资,但无法避免外界对短期绩效的评价。”李克平坦言,“专注于长期投资是因为我们希望过滤掉或者减少短期波动对我们的影响,避免频繁的调整而付出更大的交易成本,另外,专注于长期投资也可以从非流动性溢价中获得超额收益,但是任何机构无论负债关系的长短,总会面对别人对其绩效的评价。”
中投公司每次公布年报、甚至披露单个项目收益的时候,都会引发外界的评价,这无法避免。“一个比较好的治理结构是关键,中投公司的董事会给予我们为期10年的业绩考核周期,10年滚动的平均收益是考评的业绩指标,这样的安排给了中投公司长期投资比较大的容忍度。不过,每年的绩效分配和奖金还是会涉及到短期收益,因此除了治理结构,我们在对投资项目、投资组合业绩的考量上,也要尽可能把期限拉长,使大家不要过于专注短期。”李克平也直言,“客观上讲,这始终是一个难题,需要反复权衡。”
战略不变VS战术调整
由于一些长期投资项目的估值还未出炉以及业绩还未经过外部审计,中投公司去年的投资收益情况尚未正式对外披露。不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李克平透露,预估2013年中投公司境外投资收益率大约在9%左右,自成立以来的累计年化收益率大约在5.6%的水平。
根据中投公司历年年报,其2008年至2012年历年的境外投资组合业绩分别为-2.1%、11.7%、11.7%、-4.3%和10.60%,历年累计年化收益率为-2.1%、4.1%、6.4%、3.8%和5.02%。
“若从累计年化收益率的角度来看,相较于同类可比的约30家机构而言,中投公司自成立以来5.6%的年化收益率在平均水平之上。不过,若仅从去年一年的收益率来看,与其他一些重仓发达市场资产的机构相比,并不理想。”李克平表示,去年对业绩拖累比较大的有三部分,一是大宗商品;二是新兴市场超配;三是一些主动策略没能达到目标。
李克平进一步表示,中投公司在长期资产配置中比较偏重大宗商品,而去年,该行业进入一个下跌周期,在业绩上带来一些拖累。但对于持有的长期投资,要承受这种下行压力。另外,一直以来,中投公司在区域配置上,相比其他机构投资者,中长期是超配新兴市场,因为其整体看好新兴市场的前景。但在去年新兴市场下跌的背景下,中投公司的业绩也受到了影响。“因此,业绩的表现和战略资产配置的框架有很大关系。”李克平说。
“中投公司的整体投资战略没有变化,不过,我们也会根据一个时期内的市场情况,进行一些战术性调整。”李克平说。在他看来,这种战术的调整从2013年已经开始,并不排除根据全球经济和市场的变化做进一步战术调整的可能性。
“比如,过去一年多内,全球市场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一是发达国家呈现出复苏趋势;二是以美联储为代表的货币当局对宽松货币政策的调整和转向。在这种情况下,此前长期的低利率和宽松货币政策将迎来拐点,利率将进入上升周期。与此同时,受到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新兴市场出现了分化。”李克平说,只要投资者认同这种趋势的发生,都会相应的做出投资策略的调整。中投公司在公开市场上的调整:一是降低了固定收益资产配置的比例,因为在利率转折期,固定收益资产的回报将承受很大压力;二是在区域配置上,一方面从过去几年明显低配欧洲恢复到正常配置,另一方面由于新兴市场分化的速度超过预期,在短期策略上降低了新兴市场的配置。
中投公司2012年年报显示,在公开市场股票投资的地域分布上,美国股票占比最大,达49.2%,非美发达股票和新兴股票的占比分别为27.8%和23.0%。
除了在公开市场战术性调整之外,李克平也透露了未来一个时期内中投在长期资产投资方面的一些重点考虑,比如农业,房地产、基础设施、私募股权等领域。“就拿农业来说,对很多机构投资者都是一个难题,所以我们要加强研究,探索好的投资方式。另外,基础设施,尤其是核心类基础设施,也是长期机构投资者比较喜欢的一个资产类别,因为它能提供稳定的现金流,在投资组合中可以发挥稳定器的作用,也可以支持组合的再投资和优化调整。”李克平说。
市场化探索也有“磨合”
尽管2011年才正式加入中投公司,但李克平和中投公司的渊源要追溯到2007年。“2007年中投公司成立初期,我也加入了相关的讨论或者说咨询工作。”李克平说。
李克平对中投公司的观察也从那时候开始的。在他看来,中投公司自成立以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7年到2008年,那个时期大家都是“现金为王”,中投公司也是以持有现金为主,重点研究市场和建立团队,建仓速度很慢,只有少量投资;第二阶段是从2009年到2012年,中投公司进入一个快速建仓时期,包括完成了多笔长期资产的投资;第三阶段是2012年到现在,中投公司的建仓、大体布局已经完成,主要注意力逐渐转移到对现有组合的调整和优化投后管理工作。
中投公司成立之初,也曾面临外界对其投资策略等各方面的质疑。“在我看来,中投公司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完成一个投资组合的建立,是很难得的一件事情,或者说是非常不容易的,而出现一些误判或考虑不周的情况也在所难免。”李克平坦言,“中投公司做的事情在中国没有先例,在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的经验是非常宝贵的。与此同时,中投公司在这个过程中也建立了一支既有较高国际化水平也具有一定专业能力的队伍,这也是宝贵的财富。”
李克平说,中投公司是国有企业,建立这样一支国际化的队伍,这是一种摸索,客观说需要很多磨合,至今也还有不太适应的地方。很多国外的主权财富基金或者公共养老基金都有一个目标,就是尽可能地市场化、商业化和专业化。但是能朝这个目标走多远,几乎每个机构都在探索,有的走得很快,有的还在发展阶段。“中投公司距离这个目标也还存在差距,有些问题不是我们自身能够解决的,会涉及到对国有企业的整体管理方式。但不管怎么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探索和实践。”
“在中投公司成立6年多的时候,我们要继往开来,坚持市场化、专业化、商业化和国际化的方向,更好地履行中投公司的使命。”刚刚履新的李克平,在谈到自己未来的工作时说,“我们需要认真总结自己的经验,包括教训,更要充分利用现在积累起来的财富,这些财富不仅是可以看得到的投资网络、投资平台和国际资源,也包括看不到的制度流程中体现出来的行为方式、工作态度和工作关系。因此,提升管理水平是中投公司今年的工作重点。”
他还说,中投公司需要寻找、摸索和建立一种更有效的投资模式,来实现自己的收益目标。这一投资模式涉及到建立一个什么样的资产配置体系和对应的风险管理体系,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实现长期资产投资的方法和团队。“这里面有大量投资相关的建设工作,是我们需要花大气力去做的。”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