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规划首提双目标 从数量增长转为提质
2014-03-18   作者: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分享到:
【字号

  在北京打拼10年的司机张晓足(化名)心满意足。

  目前在管庄木材市场开车已经有十个年头的他,今年40多岁,和妻子2人月收入共有1万多元,迄今已经存有数十万的存款,正准备为即将大学的儿子毕业买房。

  “以后他到哪,就在哪给他买房。”每天忙于给各个客户运输木材的他,忙中的间隙,对记者说。

  张晓足来自于内蒙古农村。其儿子正在内蒙古一个城市上大学,尽管他10年前的月收入足够其在北京按揭买房,但是他认为,北京并不是长久的定居之地。

  他的想法,是目前在城市打工的上亿农民工的缩影。

  目前全国农民工有2亿多人,但是大部分并未享受城市的社保和福利,也就是说,他们尽管被统计为城市常住人口,但是并不被视为城市市民。2012年全国居住在城市常住人口比例占52.6%,但是真正有城市户籍的常住人口比例只有35.3%。这其中差距的10多个百分点,即农民工。

  根据近日公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国家下一步的城镇化要同时实现常住人口城镇化,以及户籍人口城镇化双比例的提升。

  该规划提出,2020年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60%、45%左右,与2012年相比,8年提高7.4、9.7个百分点。21世纪经济报道了解到,这意味着从2012年到2020年的8年时间,城市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将分别增加1亿人、1.27亿人以上。

  不过,实现这种过去从数量增长,转为质量增长的城市化并不容易。

  中国区域经济协会秘书长陈耀认为,户籍人口城市化率达到45%难度大,“就目前来讲,在大城市快速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是比较困难的,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主要依靠中小城市。”

  城镇化规划首提双目标

  根据3月16日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下一步国家将在提高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同时,也提高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率。

  这与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城镇化率从2010年的47.5%,上升到2015年的51.5%的情况还不一样。当时该比例实际上是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

  21世纪经济报道了解到,2012、2013年全国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分别为52.6%、53.7%已经提前实现了2015年的目标。

  不过,上述规划提出了新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指标。即2020年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60%、45%左右,比2012年提高7.4、9.7个百分点。

  如此调整的原因是,目前2013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3.7%,但是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只有36%左右,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80%的平均水平,也低于人均收入与中国相近的发展中国家60%的平均水平,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首都经贸大学城市学院副教授张智新告诉记者,这意味着,以后多年在城市生活、已经成为城市人的居民,将与其他有户籍的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同样的权利和社会保障。

  为此,《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在提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同时,给出了新的具体指标。

  这包括2020年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大于90%,比2012年提高23.1个百分点,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为98%,比2012年提高3个百分点。2020年城镇常住人口保障性住房覆盖率为23%,比2012年提高10.5个百分点,比例提高一倍。

  同时到2020年,城镇失业人员与农民工等,免费接受基本职业技能培训的覆盖率,要达到95%以上。

  从数量增长转为提质

  不过,这种由数量增长,转为提高城市化质量的难度比较大。

  主要原因是,居住在一个城市打工容易,但是在一个城市享有各种社会保障,成本太大。

  此前有说法是,每年农民工中断养老金缴纳的人数多达3000多万。这与其工作不稳定,换工作单位养老难续上,以及回家不易转等有关。

  而一般农民工都愿意往大城市跑,因为大城市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收入。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优化城镇规模结构,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加快发展中小城市,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把加快发展中小城市作为优化城镇规模结构的主攻方向,加强产业和公共服务资源布局引导,提升质量,增加数量。

  对此,中国区域经济协会秘书长陈耀认为,核心是要提高小城市的吸引力。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像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配置要向中小城市和县城倾斜。

  此前2013年11月12日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

  首都经贸大学城市学院副教授张智新指出,对于小城镇,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居住环境等比大城市有吸引力,但是,它最大的软肋就是产业没有起来,不能吸纳就业人口。

  控制大城市人口规模,大力发展中小城市的提法,已经有数十年。但是小城市的数量,特别是小城镇的数量仍在减少。数据表明,20万人口以下的小城市数量,从2000年的353个,减少到2010年的258个。吸纳人口比重从18.52%,下降到2010年的10.31%。

  不过也有专家认为,只要大城市与周边建设好了城际铁路,甚至地铁延伸到周边小城市,小城市的产业有了,就业机会就多了,农民工也会愿意去。

  中国科学院地理所专家方创琳认为,小城市和小城镇房价、物价低得多,农民市民化的门槛低,容易就近就地获得稳定住所,带动农村地区的现代化发展。“只要通过政府扶持产业和就业岗位向中小城市转移,就可以解决中小城市就业岗位不足的问题。”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城镇化规划勾勒户籍进城路径 2014-03-18
· 新型城镇化别忘6句话 睡城鬼城弯路不能走 2014-03-17
· 华南城以市场为导向 走新型城镇化之路 2014-03-17
· 新型城镇化规划发布 明确五大发展目标 2014-03-17
· 新型城镇化规划出手不凡 2014-03-17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