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多数新兴经济体资本市场遭遇资金逃离的境况不同,中国A股正迎来资金的热情流入。
中国结算最新公布数据显示,仅2月份,QFII新开A股账户11个。这已经是QFII连续25个月在A股开户。根据国家外汇管理总局公开信息,2014年前2个月的QFII和RQFII新增投资额度分别达到26.17亿美元和219亿元人民币。截至2月,立陶宛银行、中国信托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家机构获批资格,QFII增至237家,RQFII同样新获批2家,增至59家。
那么,如何解读近期外资对我国A股市场的“情有独钟”?中研普华研究员黄金时认为,无论是从A股发展史还是从全球主要股票市场发展史看,目前A股都处于低位,具备一定的吸引力。
2002年起,我国正式启动QFII机制,外资有了参与A股市场投资的机会。10余年过去,这些“外来客”的投资收益究竟如何呢?
因为投资经验丰富和国际化视野,这批进入者曾被国内机构投资者当做股市投资的“风向标”。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外来客的投资“成绩”却起起伏伏,整体表现不如市场预期。除了在2007年牛市和2009年股市回暖的时候,QFII拿出了比国内股票型基金收益高近10%的好成绩以外,2010年之后的3年熊市里,QFII业绩表现欠佳,平均亏损33.29%,远差于国内股票型基金。
据中研普华数据,截至2013年12月底,纳入统计的20余只QFII基金平均净值跌幅达到4.12%,而同期A股市场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为正。QFII基金当年最高收益率不到20%,亦不到同期A股基金最高收益率的三分之一。
Wind数据显示,2013年,采掘业、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和金属非金属等权重行业板块位居市值跌幅榜前5位,而这恰恰是QFII的重仓领域。以恒生银行有限公司投资为例,因为持有兴业银行15亿股,仅在2013年上半年就造成了近35亿元的浮亏,位于QFII持单只股票“亏损榜”之首。同期,北京银行、华夏银行、宁波银行等股价下跌,也给重仓持有的外资机构带来巨大的损失。
显然,紧跟指数、做长期化价值投资、买业绩优良的大企业股票曾是外资机构在牛市大赚的“三大法宝”,在近几年却似乎成了大规模亏损的根源。“去年,A股市场传统产业、新兴行业表现‘冰火两重天’,与国内公募、私募基金相比,QFII风格转换较慢,偏好蓝筹股票,造成投资收益远远落后。”西南证券首席分析师许维鸿分析。
尽管如此,从近期的表现来看,外资机构钟爱蓝筹的投资思路似乎仍然没有太大变化。
根据已发布的上市公司2013年年报,主板20余家公司获得QFII增持,宁波银行、万科、中国石化、中国联通等巨型蓝筹均属被增持大户。其中,华侨银行继续增持宁波银行至4.4亿股,宁波银行也因此一跃成为目前外资持股数量最多的个股。金浦钛业、建新矿业为去年四季度QFII资金新进入个股,分别为121万股以及154万股。
“当前A股市场相对低迷,A股市净率和市盈率跌至历史低位,因此蓝筹股成为理想的投资标的。”黄金时预计,2014年A股上市公司业绩仍将保持两位数的增速,同时A股上市公司平均静态市盈率、动态市盈率将随之下降,从这一角度考虑,当前A股已经具备相当的吸引力。
许维鸿还建议,除了购买股票类标的,外资机构应关注债券、资产证券化以及固定收益类产品带来的机会,才能更加全方位地分享我国资产增值的盛宴。
更迅速、更便捷阅读深度解析、分享新锐观点,请扫描二维码,关注经济参考报微信公共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