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现场]“找工作就像找对象,不要以‘貌’取人”
|
|
|
2014-03-17 作者:记者 叶健 实习生 刘小桐/上海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
“欢迎各位同学来到三星宣讲会现场。”女主持人以简洁的开场白拉开了宣讲会的序幕,也为复旦大学2014年的春季招聘揭开帷幕。女主持人面对的,是座无虚席的礼堂和跃跃欲试的2014届毕业生。 “我是学朝鲜语的,如果有机会进入三星的话,是否更有优势呢?”一位女同学现场向主持人发问,而相关的专业或经历是否有助于就业成为很多学生关心的问题。“当然!”主持人迅速地给出了肯定的回答,“我当年进入三星时就有一个学朝鲜语的同事,她晋升得非常快,现在是一个项目组的财务负责人。三星的很多高层都是韩国人,所以会朝鲜语的学生进入后没有语言障碍,可以进行汇报或者随高层做一些工作。” 在春季招聘会现场,记者随处可见忙着投送简历的大学毕业生。“之前的秋招我在准备跨专业考研,所以就错过了”,中文系大四学生小吴告诉记者,“今年春招刚开始,已经投了二十多家企业,基本上都是些没有专业限制的工作,诸如市场营销、人力资源之类。” 其实,在招聘会现场火爆景象背后,近年来,所谓高校毕业生“最难就业季”的说法频频被提及。据统计,2013年中国高校毕业生达到699万,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而2014年毕业生在此基础上仍有增长,预计将突破700万人,成为“更难就业季”。 在其他毕业生为找工作四处奔波时,复旦大学公共经济学系的施同学却已在2013年秋招中收获了四份offer。在谈及心得时,施同学告诉记者,“我只投了九家公司,虽然少,但都很有针对性,例如银行或房地产公司等。找工作不是撒网捞鱼,与其广泛撒网、跑得要命,倒不如精挑细选、用心准备。” 虽然在就业压力下,名校学历会为求职增色不少,但非名校毕业并不意味着没有机会,关键还是看能力和经验积累。李丰松毕业于湖北江汉艺术职业学院,专业是室内设计的他,很早就在上海浦东一家装修公司实习,甚至还拿下了这家装修公司最大订单。“实习开始时工资只有1000多元,真觉得在上海很难混下去。后来接的单子多了、被拒的也多了,经验就多了起来。” 李丰松告诉记者,他实习时还发现,室内设计做了五六年后,月薪过万并不少见。有些资深的设计师,年收入六七十万元也是有的。“虽然读书时成绩不太好,但好歹学室内设计学了这么多年,所以对于就业一点也不担心。” 一直以来,很多高校毕业生都习惯“求职”而不是“谋职”,习惯通过企业的大小来定义工作的好坏,并将银行作为理想的就业单位。不过,在记者采访多位2013届毕业生后发现,一些在银行柜台坐了不到一年的人心生抱怨,不仅觉得工作内容机械重复,而且看不到前路,甚至萌生跳槽的想法。对此,一位已走上工作岗位大学生向记者坦言称,“找工作就像找对象,不要以‘貌’取人,要了解清楚岗位后再做决断。”在这个行行出状元的时代,比“求职”更重要的是学会“谋职”。
|
|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