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成都大事难事汇集,多种机遇挑战并存叠加。在中央和四川省的坚强领导下,成都市委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贯彻落实四川省委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坚持科学发展、领先发展,大力实施“五大兴市战略”,取得了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保稳定、惠民生、转作风的可喜成绩,为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济发展稳中快进、提质升位
面对复杂经济形势,以及芦山地震、特大暴雨灾害的影响,成都连续两年确立“稳中快进、领先发展”基调,稳投资、促消费、扩出口,有效推动了经济逆势快速增长。
成都地区生产总值突破9000亿元大关,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和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速等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
大力实施“产业倍增”战略,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加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有序淘汰落后产能,突出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都市现代农业,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城市功能品质实现历史跃升
成都大力实施“交通先行”和“立城优城”战略,兴起科学规划、科学建设热潮。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支撑城市未来发展的基础骨架进一步成形。
双流机场第二航站楼投入运营,成自沪高速等一批出蓉大通道建成通车,成渝、成绵乐等一批快铁干线加快建设,蓉欧快铁稳定开行,成都新机场选址获批。
在城市交通方面,同时推进5条地铁线路建设,地铁2号线及西延线等项目建成通车。特别是克服巨大困难,以超常决心建成二环路“双快”工程,为城市缓堵保畅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加快推进天府新区、新川创新科技园建设。加快推进“北改”这项大规模的民生工程,初步探索出破解旧城改造难题的曹家巷群众自主改造模式。
全域开放建设国际化城市
大力实施“全域开放”战略,广泛开展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大开放、大交流、大合作,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准、代表产业高端的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在成都集中落地,过半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成都。成功举办了财富全球论坛和世界华商大会等一系列国际盛会,大力传播了“财富之城、成功之都”的城市形象,城市经济竞争力、国际影响力和综合承载力借势提升。
成都经济区、成渝经济区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与22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直接经贸关系。新开通国际直飞客运航线9条、货运航线3条,获批72小时过境免签城市,建成了一批国际化医院、学校和社区,对外开放的生产环境、政务环境和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突破
成都努力在深化改革中增添发展动力,在创新突破中扩大发展优势。大力抓好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在农村产权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户籍制度改革等方面探索出新鲜经验,城乡协调发展的态势进一步形成。
成都还深入实施“三圈一体”战略,着力解决各区县间发展不均衡问题,加快构建起三大圈层紧密承接、梯度推进、抱团融合的新型区域发展格局。
成都还进一步取消、调整各类行政审批事项116项,成为全国保留行政审批数量最少的副省级城市之一。深入推进金融、财税、投融资体制等经济领域改革,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显著发挥。
促进人民幸福建设宜人成都
成都市委、市政府把人民幸福作为执政追求,紧紧围绕“人有普保、劳有应获、学有良教、病有适医、老有颐养、住有安居”的目标,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宜人成都”。
近两年成都更大规模、更高标准实施民生工程项目316个,累计投入790亿元。成功创建充分就业城市、国家创业型城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覆盖率分别达到97%和98%。不断健全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积极推进优质教育、卫生资源满覆盖,率先成为全国整体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城市,成功创建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树立“大城市、细管理”理念,大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城市风貌整治,城市文明程度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特别是把环城生态区作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龙头项目来抓,就势造景、傍河成湖,加快打造大规模的大都市湿地景观。切实加强社会管理机制创新,深入推进“平安成都”“法治成都”建设。
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与正风肃纪紧密结合,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各项工作,旗帜鲜明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探索出了“三视三问”群众工作法等一批经验,实现了干部作风和社会评价的明显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