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提高非化石能源发电比重……开工一批水电、核电项目。”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寥寥数语,让期待“解冻”已久的中国核电行业吃下了“定心丸”,三大巨头更是极力争取证明自己技术路线的机会。
今年两会上,由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广核”)董事长贺禹等11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向大会提交了提案《加快推动“华龙一号”走出去,早日实现核电“强国梦”》,称由中广核和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下称“中核”)共同研发的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已完成初步设计并启动施工设计,呼吁国家尽快批准在国内开工建设,并加快推动其“走出去”。这意味着,与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下称“国核技”)CAP1400三代核电技术一争高下的阵营里,又添对手,核电巨头之间的技术路线之争再次升温。
“‘华龙一号’各项技术指标全面达到全球最新安全要求,满足美国、欧洲三代技术标准,是我国目前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技术。首台套国产化率即可达到90%,基础造价2800-3000美元/千瓦,与当前国际订单最多的俄罗斯核电技术产品相比有竞争力,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工程实践,还可快速带动国内技术、工程、装备和队伍走出去。”贺禹表示。
他和包括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金阳在内的其他10位全国政协委员在提案中建议,把“华龙一号”作为国家当前及未来10年核电“走出去”的战略重点品牌,国家应尽快批准在国内开工建设“华龙一号”,增强国外客户的信心,加速“走出去”步伐。同时,在三代引进技术的关键设备制造和设计固化完成之前,在国内批量建设“华龙一号”,以确保顺利实现国务院批准的2020年核电装机5800万千瓦目标。
而全国政协委员、国核技董事长王炳华却建议,把重大科技专项CAP1400作为核电“走出去”的国家战略品牌。“根据国产AP1000以及CAP1400示范工程的各项准备情况,应坚持统一采用国产AP1000标准设计,核准并开工建设一批AP1000后续项目,同时,核准并开工建设CAP1400示范工程。”
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发生之后,中国核电行业一度“冰封”,所有新建核电项目审批紧急叫停。这一情况在2014年将有所改变。国家能源局在《201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2014年新增核电装机864万千瓦,适时启动核电重点项目审批。这些积极信号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得到进一步确认。然而,随着核电审批重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就是,新建核电项目究竟采取哪种技术。
“目前国家确定的三代核电技术路线是AP1000和CAP1400。”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在年初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曾明确表示。据了解,2006年,中国决定引进美国西屋公司AP1000三代核电技术,并于2009年陆续开工建设了浙江三门、山东海阳两个示范项目,共计4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首台机组原定于2013年底建成发电,但因诸多因素影响一再延期。而国核技以AP1000为基础研发的CAP1400也于2013年经批准在山东荣成建设两台示范机组,目前在开展前期工作。
在资深核电专家张禄庆看来,今年就开工建设新的AP1000机组还为时太早。他认为,AP1000目前处于“设计难以固化、风险难以预计、成本难以承受”的困难境地,主泵研制还无最后定论,一台机组都未调试,离商用化批量推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而,建议优先核准建设国内已自主开发的三种三代核电机型,即ACP1000、CAP1400以及华龙一号。
“CAP1400全盘继承了AP1000的全非能动安全理念,又将单堆功率提高到1500MW,其中的关键设备如屏蔽泵制造难度更大,国产化更困难。而ACP1000设备国产化率已达到90%,去年已经在国外开工了,在国内核准新项目不应该再有障碍,但却还是批不下来。”张禄庆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实际上,这一切的背后是一直以来的核电技术路线之争。在国核技研发CAP1400的同时,中核和中广核也在分别推进着自己的ACP1000和ACPR1000+的三代核电技术。在统一技术路线的呼声之下,2011年中国开始推动中核和中广核将各自掌握的技术进行整合,“华龙一号”的总体方案今年1月份上报国家能源局等待审批。
据知情人士介绍,双方谈判历时近9个多月,中核坚持“两套能动+一套非能动”的方案,中广核坚持“三套能动+一套非能动”的方案,后来双方在形成“华龙一号”总体方案时只是确定了“能动与非能动结合”的设计理念,一些具体的技术选项在实际的项目操作中由两家公司各自做选择,也正因此在国家能源局组织的评估中遇到了问题。
“两个方案只是经济性上有些差别,对总体性能和安全性都没有影响。‘华龙一号’技术在阿根廷投了标,但如果在国内没有示范工程的话,对于中标来说非常不利。”张禄庆认为,选择何种技术应该由市场来选择,而这其中也需要解决核电的体制问题。
更迅速、更便捷阅读深度解析、分享新锐观点,请扫描二维码,关注经济参考报微信公共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