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之剑拨雾霾见蓝天
2014-03-12   作者:赵晶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雾霾天气范围扩大,环境污染矛盾突出,是大自然向粗放发展方式亮起的红灯。要“出重拳强化污染防治”,“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
  两会前夕,大面积长时间的雾霾覆盖了1/7国土,其中重霾覆盖面积高达81万平方公里。11日开始,西北风一停,北京又被雾霾所笼罩。异常严重的污染态势,愈加增强了中国防治雾霾的迫切性。
  然而,据《经济参考报》报道,前不久环保部对12个地方督察时发现,一边是遮天蔽日的重重雾霾,一边却是企业“花样繁多”的违规排放,大量工业企业本应该淘汰的落后产能,依然在堂而皇之地进行生产。负有监管之责的当地政府,是真的不知道,还是装着不知道? 
  显然,解决包括雾霾在内的环境污染问题,既要有背水一战的危机感和政治决断,也要有推进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长远之计,更要破解问题背后的利益博弈难题,深化改革,建立起防治雾霾的长效机制。
  首当其冲需要破解的,是排污企业和环保监管之间的博弈。在许多地方,这样的现象几成“公开秘密”:上级领导或环保部门来检查时,治污设备开启,排放随即达标;检查者一走,治污设备又成摆设。如此“猫和老鼠”游戏得以持续的原因在于,企业违法排污成本低,守法治污成本高,以至有的企业宁愿扛着罚单搞生产。对于诸如此类的治污成本外部化现象,有专家提出对策:应当在法律和政策层面作出新的制度设计,“以其之矛攻其之盾”,即在严格监管的同时,使企业的排污成本大大高于治污成本,违法违规排放甚至要冒“倾家荡产”风险;与此同时,综合运用产业、财税、金融等政策,鼓励产业结构优化、能源效率提高、环保企业发展和环保设备使用。
  其次,是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博弈。在全国政协委员、环保部前副部长张力军看来,环境保护的最大压力,是来自地方政府追求GDP的冲动。为此,从上到下,要形成独立的环境监管、行政执法和环境信息公开、社会监督体系,破解抵制环保的“地方保护主义”。同时,必须改革领导干部考核标准,纠正部分地方和部分领导干部的错误政绩观。要使得以牺牲环境、人民健康为代价创造的GDP,再不能成为官员升迁的阶梯。
  第三,破除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尽管大气污染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可是,一些地方和利益集团,不是尽职尽责、尽己所能地为防治污染做贡献,而是一而再地发表一些似是而非的言论,以邻为壑,推卸责任。比如,甲地发生严重雾霾,却把原因归咎于乙地。再如,针对雾霾成因,不同工业部门之间,或互指对方是造成雾霾的主因,或淡化自己对雾霾的贡献,甚至不惜搬出貌似公正实为代言人的专家学者予以佐证。以致真正的雾霾原因到现在还锁在重重“雾霾”中。凡此种种,更是需要从全面科学的顶层设计入手,通过立法和建章立制,建立健全由政府、科研机构、企业、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雾霾防治新机制,实行区域联防联控,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防治雾霾诚然是今日中国面临的重大挑战,破除事实上阻碍雾霾防治的固化利益藩篱则是更为严峻的挑战。如何拨开“雾霾”见“蓝天”?惟有坚定不移地祭起全面深化改革之利剑。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李玉玲委员:推广轻烃燃气治理雾霾 2014-03-05
· 傅莹:雾霾问题已经成为一些城市标志性难题 2014-03-04
· 生态:全力治雾霾 制度护生态 2014-03-02
· 打掉雾霾深处的“老虎” 2014-03-02
· 雾霾治理需要下一大盘棋 2014-02-28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