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中几乎毫发无损的三元股份却未能走上“康庄大道”,反观受冲击最烈的伊利股份、蒙牛乳业等早已触底反弹,并再次把三元股份甩出了几条街。
三元股份期望通过收购破产的河北三鹿集团、湖南太子奶集团等资产冲进一线乳企的美好愿望,从目前来看仍然还只是一个待完成的目标。
三元股份日前发布的2013年业绩预亏公告显示,报告期内三元股份经营业绩预计亏损-1.85亿~-2.15亿元。
实际上,记者梳理三元股份2008年至2012年的年报发现,若去除其拥有的北京麦当劳50%股权所带来的投资收益,三元股份的主营业务——乳制品实则常年亏损。
日前,复星国际公告称,附属公司上海平闰投资以及创泓基金合共认购三元股份3.06亿股A股,涉及总额约20亿元。完成后,平闰投资与创泓基金共持有三元股份扩大后股本20.45%。
目前,三元股份已经进入国家第二批婴幼儿奶粉企业名单,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随着政策的支持和公司业务的转型,三元股份有望借政策的东风重振旗鼓。
不过,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产品附加值低
三元股份公告显示,在三元股份盈利情况最佳的2010年,当年利润总额为7068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5146万元,而同期三元股份对麦当劳的投资收益为9433万元。由此可见,对麦当劳的投资收益为三元股份扭转当年的亏损业绩功不可没。
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有限公司乳业分析师陈连芳告诉记者:“三元股份的亏损,主要是由于原奶价格上涨,导致成本上升。同时,三元股份整体产品结构主要集中于中低端液态奶,高附加值产品较少,但在品牌推广上花费较多,导致盈利能力较差。”
根据三元股份的年报,其营销费用自2008年的2亿元上升至2012年的7亿元,涨幅达到250%。公开数据显示,2013年前三季度,三元股份营销费用已达到5.7亿元。
目前,三元股份销售收入中仍旧以中低端液态乳产品为主,而具有高附加值的奶制品却因为蒙牛、伊利等乳业巨头挤压,市场空间较小。三元股份年报显示,2011年、2012年和2013年1至6月,公司液态乳营业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81.9%、84.4%和73.9%,乳粉、干酪等固体乳产品占比仍然较低,难以抵御原奶价格起伏带来的经营风险。
根据中国奶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13年1~12月份,生鲜乳价格从3.4元/公斤升至4.16元/公斤,涨幅逾20%,乳企的原材料成本上升压力剧增。
另据业内人士透露,国内中低端液态奶的毛利平均在26%,而乳粉以婴幼儿奶粉为例,毛利则能达到50%,三元股份的奶粉业务市场占有量小,以液态奶为主的主营业务平均毛利率在2011年、2012年和2013年1至6月仅为21%、22%以及23%。
乳业高级研究员宋亮同时指出,受到其他乳业巨头以及洋品牌的冲击,目前三元股份液态奶在北京区域市场占有量也已经从鼎盛时期的80%缩减至50%左右。
三元股份2013年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旗下5家子公司、参股公司,除合营的北京麦当劳食品有限公司实现净利2800万元,其余公司均出现不同程度亏损。
其中,接受三鹿相关股权的全资子公司河北三元食品有限公司(下称“河北三元”)亏损581万元,三家控股子公司呼伦贝尔三元乳业有限公司、上海三元乳业有限公司和湖南太子奶集团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分别亏损691万元、1451万元和994万元。
陷三鹿、太子奶泥沼
在“三聚氰胺事件”中,全国乳业前三伊利、蒙牛、光明产品中均被查出含有该物质,全国停产的乳制品企业多达150家,而三元股份却在这场乳业安全危机中一枝独秀,成了为数不多质量过关的大型乳企。原本只扎根北京以及周边市场的三元股份,借由此次乳业安全事件迅速提升了公司的公众形象,并开始了多元化投资走向全国的计划。
三鹿集团破产后,在北京市与河北省的协调下,三元股份担起了重组三鹿的重任,由全资子公司河北三元接手三鹿相关资产。2008年,三元股份的主营业务收入仅14亿元,而三鹿作为中国乳业曾经的主力军之一,2007年时销售收入就已达到103亿元,奶粉产量更是居全国首位,销售额仅次于伊利、蒙牛。希望借助三鹿原有优势进入全国婴幼儿奶粉市场的三元股份,在完成“蛇吞象”的收购后,并未能顺利消化吸收三鹿破产资产。2009年,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31%,但由于三元股份收购三鹿后疾速扩建营销队伍,重建市场网络,销售费用同比增长164%。
广州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也告诉记者,三元收购三鹿后,供应商捆绑式的销售政策也使得原三元供应商与三鹿供应商之间的矛盾激增,对三元股份原有业务也造成负面影响。
负重前行的三元股份以1.28亿元的巨额亏损为2009年交了卷。
过去的几年中,尽管河北三元的亏损额已从2010年的1.5亿元减至0.3亿元,业界依旧认为,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对三鹿品牌而言是致命性打击,三元要想借助这一负价值资产将奶粉市场打开,道路依旧很漫长。
三元“逐鹿”尚未止损,2011年11月,三元股份又发布公告称,拟与新华联(6.40, -0.01,
-0.16%)以不高于7.2亿元的金额参与湖南太子奶、株洲太子奶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及湖南太子奶集团供销有限公司的破产重整。市场普遍分析认为,太子奶在乳酸菌生产技术方面在全国奶业企业中领先,而三元股份在这部分几乎一片空白,如果三元吸收太子奶资产,正好可以弥补其短板。只是想要借助“太子奶”原有的品牌影响力,补充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的三元股份似乎选错了合作对象。
陈连芳指出,湖南太子奶破产前已经由株洲市政府托管经营,整个品牌的经销商网络已接近于瘫痪,要整合这样的品牌极其不易。想通过收购太子奶进入乳酸菌市场,三元股份这步险棋走得并不好。
对于太子奶2013年上半年的业绩表现,太子奶创始人李途纯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湖南太子奶集团营收8066万元,仅相当于太子奶1998年以前的收入水平。“太子奶的规模在那儿,还有那么多的遗留问题需要处理,如果销售额达不到5亿元规模,很难盈利。”同时,李途纯毫不客气地指出,以太子奶目前的营业额估算,太子奶的实际亏损可能远大于公布的数字。
从2009年到2013年,三元所参与的三鹿以及太子奶的重组不但没有使三元股份市场布局得以完善,反而由于巨额的并购资金以及高企的市场费用、人工费用,成为三元股份极大的拖累。
与三元股份深陷亏损泥沼截然不同的是,蒙牛、伊利、光明在2009年均以营收7%~68%不等的增长扭亏为盈。近两年,乳业龙头企业还通过收购海外乳企,新添稳定的海外优质奶源供应基地,集约化、标准化、国际化发展布局逐渐清晰。
贝因美此前发布公告称,公司2013年预计实现净利润7.2亿元,同比增长41.41%;伊利股份业绩公告预计2013年度实现净利润超17.17亿元,业绩较上年同比增长80%左右;光明乳业虽未发布2013年年度业绩预告,但根据其第三季度财报,前三季度净利润已达到3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38%。
“输血”不如“换血”
2013年5月,婴幼儿奶粉整顿工作会议召开,揭开了中国乳业整顿工作的序幕。随之而来的国家乳业兼并重组方案呼之欲出,据此前媒体报道,伊利、蒙牛、三元等龙头企业将成为此次乳业整顿政策支持的重点。
2013年12月31日,合生元宣布通过全资控股的两家国内子公司,拟以3.5亿元收购湖南亚华旗下长沙营可营养品公司100%股权,从而获得国内婴幼儿奶粉生产许可资格;2014年1月14日,飞鹤乳业宣布全面收购吉林艾培特;2月,光明乳业公告称引入战略投资者RRJ
Capital,向光明乳业控股子公司荷斯坦牧业增资15.25亿元;蒙牛宣布,达能将以51.53亿港元认购蒙牛股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搭乘政策的顺风车,国内乳企并购动作频频。
近日,三元乳业对外发布了其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募资不超过40亿元用于自建一年产5万吨的现代化奶粉加工厂项目。引起外界关注的是,针对此次项目建设,公司拟向复星系PE定向增发20亿元,锁定三年,复星系占增发后股本约20%。
在乳业整合大势已定、引入投资者之后,三元股份急欲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但是,用人机制不佳、管理保守、怠惰应对市场是王丁棉对长久以来国企体制运营下三元股份的评价。复星资本的引入,是对连年亏损的三元股份进行“输血”,而王丁棉更愿意称其为“换血”。三元已经开始希望通过混合所有制带动盘活国有资本。
而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告诉记者,参与三元股份的增发是参与国资改革的一部分,他对于新一轮的国企改革充满期待,并会积极参与。而三元股份的奶粉在质量保证上可以说是做得最好的,因此公司看好三元股份未来的发展。
三元股份方面表示,乳粉加工厂项目投产后将大幅扩大公司乳粉产能,提升公司在中国乳粉市场尤其是婴幼儿配方乳粉市场的占有率。宋亮分析认为,目前三元股份的状态可以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来形容,而这东风就是三元内部管理体制的改制——能否形成一个带有激励性质的管理模式,以及在其市场开发、渠道建设上寻求到一个更好的发力点。
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吕淑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如此评价三元股份的发展:“有些企业是选择先做大,然后再做强再做优,三元是先做优再做强再做大,是两个路径,也是两种经营理念。”
宁夏乳制品工业协会秘书长赵淑铭也曾对媒体表示,在他看来,目前我国除了蒙牛、伊利等少数几家企业能够负担得起兼并重组的资金外,绝大多数企业并没有实力完成企业的兼并重组,尤其是区域性品牌,还很难承担中国乳业重组的重任。
三元股份作为区域性乳企,依旧处于收回投资的过程中。从市场运作角度来看,尚未实现扭亏止损的三元股份还是否有能力在这场重组兼并的乳业大战中守住阵营,甚至还能够有能力通过兼并其他企业来跻身全国乳企巨头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