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个别金融机构“嫌贫爱富”,有的农村金融机构不为农村服务,甚至成为农村资金外流的主渠道,造成农业资金匮乏。要解决这一难题,必须引入资金活水灌溉农村金融“旱地”。
生态农业亟需信贷支持
“一头纯种猪两万多块钱,我们从加拿大、美国引进了两千多头,为了培育出适合中国人口味的品种,三年来累计在科研、设施建设上投入了十几亿,但成效要三五年后才会显现。”全国人大代表、正邦集团董事长林印孙一说起生态农业,就先提到资金需求与投入产出周期的矛盾。
林印孙是江西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正邦集团董事长。如今,正邦集团已发展成为农牧、种植、金融三大产业集团协同发展的大型农业产业化集团公司,在全国拥有300多家子公司,2013年,正邦集团年产值就突破360亿元。
“生态农业是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往这个方向发展,才会环境友好、生态友好,产品质量才会上来。”林印孙说,从目前中国农业的现状来看,传统的一家一户种养转向规模化、专业化,推动农业产业化,且尽可能做到全产业链,甚至跨产业链、种养结合的模式,生态农业的雏形才会呈现出来。
林印孙说,政府工作报告对农村和金融方面都有具体阐述,报告提出确保农业投入只增不减,而且提出了农业改革的具体内容和举措,确保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
林印孙介绍,为确保食品安全,正邦从饲料到商品猪养殖打通了产业链,养猪场都在山上和农田附近,在山上种油茶和林业结合,在黑龙江基地猪跟农田玉米结合,用经过发酵的有机肥种玉米。但要搞规模化、专业化种养,没有一定的资金实力是不行的。
正邦科技是正邦集团旗下的一家上市公司。公司最新公告显示,2013年末总资产58.8亿元,比2012年末增长31.62%。林印孙表示,发展规模农业一定要有资金,没有资金发展不起来,搞规模化养殖、种植及农业产业化、专业化分工,养殖、农机设备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有些是长期投入,而金融机构在授信额度里面往往没有这些项目。国家鼓励金融业支持“三农”发展,应该落实农业企业上市的优先安排,这产生的作用会非常大,而银行怎么支持“三农”还没找到更好的办法。
林印孙说,农村存款正在往外输血。根本原因是现在金融体系竞争不充分,资金不愿意下乡。另外,前期农业产业化发展有限,且银行不懂农村,还是用过去的老眼光看农村,认为资金下乡成本高、风险大。
部分机构“姓农不支农”
全国人大代表、“三农”问题专家谢德体指出,市场经济带来了农村产业结构的重大变化,培育和增强了农村金融需求,但市场经济也强化了金融机构“嫌贫爱富”的本性,使金融机构远离作为弱质产业的农业和作为弱势者的农民,从而使农村金融和政府财政职能界限模糊,以至于没有财政支持农村金融难以启动和难以为继。
谢德体说,在这样的背景下,由于城市工商业的优势地位,使得即使是专门为农业农村设立的金融机构也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城市工商业的融资工具,涉农金融机构即使为农业农村服务,也倾向于选择农村的工商企业,农业信贷资金非农化较为严重,农村金融机构“姓农不支农”现象较普遍,农村资金外流严重。
据相关机构统计,目前我国有4万个乡镇、40万个村庄和7.5亿农村人口,还有数量庞大的城市社区,蕴含的金融需求以百万亿元计,但金融机构仍处于空白或仅有一个的乡镇数量有近万个。
全国政协委员、招商银行原行长马蔚华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长期以来,我国金融服务门槛较高,金融服务出现一定程度的覆盖“真空”,金融行业“服务半径”未能有效延伸,大多数农村乡镇、贫困人群和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
马蔚华说,目前我国小微企业数量已突破4000万,假设资金匮乏者占比为70%,其中80%的企业有融资需求且户均保守需求量为100万元,则国内小微企业信贷市场容量将超过22万亿元。
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无论是增加粮食产量、调整农业结构,还是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总的来说,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还很脆弱,农村资金供求矛盾日益突出。
民革中央在一份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提案中表示,当前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存在以下主要问题:农村合法的金融机构设置不完善,缺少可以向农民提供正规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主体,包括农业银行在内的各家金融机构,非农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农村金融功能严重退化,既不足以支持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也不足以使农村金融机构获得效益,两者无法实现利益的交集。
民革中央认为,造成这些农村金融服务问题的成因,一是体制,根本原因是我国城乡的二元财政体制;二是制度,农村体制改革,尤其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不到位限制了农村金融发挥正常功能;三是市场,金融机构经营目标与农村资金需求主体数量大但单笔数额小、资金分散且资金需求个体差别很大的特点相矛盾。
发放牌照引入资金活水
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农村(县及县以下)贷款余额为14.5万亿元,同比增长19.7%,占各项贷款余额比重21.6%,较2007年末增长188.6%,5年间平均年增速为24.4%。
近年来,在多个部门、多项政策的共同支持下,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力度持续加大,但多位代表委员在采访中表示,金融通过怎样的形式和有效方法支持“三农”仍有待研究。
马蔚华建议,放宽市场准入,大力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发展。小型金融组织通常扎根于社区或村镇,开展普惠金融服务具有先天优势。我国可适度放宽市场准入、下放审批权限,支持社区银行、村镇银行、信用合作社、资金互助社、小额信贷、消费金融、融资租赁等小型金融机构发展,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其“草根金融”的优势,以覆盖小微企业、个人经营者、农户等大型金融机构无暇顾及,或由于成本、风险与收益不匹配而不愿涉足的市场。对于大中型金融机构,也应鼓励其稳定或适当增设县乡社区的基层网点,引导其积极参与发展“普惠金融”。
林印孙建议,在稳步推进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大背景下,可以适当引导成立专门做支持产业化的民营银行,给农村的社区银行、小微贷银行发放牌照,填补金融业在农村的空白。
除了银行信贷支持以外,资本市场在农村金融中也发挥着重要角色。全国人大代表、三全食品董事陈泽民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资本市场对三全食品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在上市之前,深交所对三全食品进行了指导,让三全食品懂得怎么按照现代化企业进行经营管理,使得企业能够按照法律法规更加透明和正规运营,这与企业能够获得今日的地位密不可分。
依靠资本市场,三全食品从小企业慢慢发展成为目前市场占有率超过33%的速冻企业龙头。上市之后,除了获得资金打造核心竞争力以外,还以上市公司的品牌地位吸引到了很多国际化的高端人才。陈泽民表示,农业是一个周期性的行业,建议监管部门对农业企业建立一个符合行业特点的评判标准。
针对目前农业发展的现状,资本市场怎样更多根据农业特点提供支持仍有提升空间。全国人大代表、晨光生物董事长卢庆国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有关部门在对上市农村企业的监管上可以更加灵活一些,例如股权激励等管理手段,如能给企业更多自主权,会发展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