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部长高虎城7日在两会记者会上表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初步的评估是正面的。包括广东等一些地区提出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申请,商务部已经与有关部门和相关省市区有密切联系和沟通。下一步,将尽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体制机制,在其他地区有序推开。
作为我国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上海自贸区成立已近半年。在这段时间内,一方面,包括金融领域改革、负面清单等上海自贸区细则纷纷落地,另一方,其他省区也已经开始快马加鞭地参与到竞争自贸区第二梯队的行列中。
《经济参考报》记者根据最新的公开材料梳理,目前全国除港澳台之外的31个省市自治区中,已经有包括天津、山东、安徽、江西、浙江、广东、广西、四川、云南、内蒙古等20个省区明确提出设立自贸区。此外,还有一些地方使用了区别于“自贸区”的具体表述,比如宁夏提出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贵州提出“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而这些省区内有的还不止提出一个自贸区,比如江苏省就有苏州和无锡两个城市提出建设自贸区。
此前《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已经有12个地方自贸区进入到多部委联合调研的环节。随着“自贸区”这一关键词在2014年的持续升温,地方的热情也日渐高涨起来。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口岸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王济光透露,重庆市政府刚刚召开常务会议敲定了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园区整体方案。方案具体内容有望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后揭晓。近日,一名参与天津自贸区方案起草的人士透露,天津自贸区申报有进展,在全国两会上,将有进一步的消息对外披露。
对于自贸区在各地引起强烈反响,高虎城在记者会上回应称,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大的背景下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因为它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下一轮的扩大开放做一个试验,也是为下一轮的改革开放形成可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体制机制的试验田。
“这里面我特别要强调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是指可复制、可推广的体制和机制,而不是可推广可复制的优惠政策。”高虎城特别指出,从大众的层面来讲,延续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各种园区建设的思路,往往容易把它视为一个政策洼地,认为它是属于传统的我们所知道的各类园区当中的一些优惠政策,比如说在税收、在下放权力,是按照这样的思路来看待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但是大家仔细去读下来就知道,我们对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做出的这个试验的决定,实际上是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为下一轮深化开放在体制机制上的一个创新。”
目前,上海自贸区已经成立近半年,也将迎来首次评估。“到目前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初步的评估是正面的。”高虎城说。
他进一步表示,下一步,将在评估和总结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基础之上,特别是在继续完善和缩减试验区的负面清单、健全试验区事中事后的综合监管体系方面进行认真的评估和总结,尽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这里面我特别要强调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是指可复制、可推广的体制和机制。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统筹安排之下,在其他地区有序地推开。
商务部研究院院长霍建国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上海自贸区强调的不是免税等优惠政策,而是一种管理体制的创新,是市场开放的一种新举措。如果上海自贸区的措施有效,那么继续将自贸区扩大到沿海、中部、沿边的一些地区,也是具备条件的。不过他同时指出,“从地方上来讲,肯定是希望扩大开放,这有利于当地的经济发展,但从国家的整体利益来看需要一个平衡,要考虑到各地监管、掌控、调控的能力有多大,也需要一个开放次序的安排和统筹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