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27日发布的《中欧关系研究报告(2014)》称,近10年来,中德政治关系从政治互信增强、双边关系定位提升,发展为经过世界金融危机洗礼的中德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总体上向着良好态势发展。中德高层交往频繁、政治对话活跃,特别是2011年启动的“中德政府磋商机制”作为中德合作的新机制,标志着中德关系有了新进展。同时,中德之间的多种对话机制也在不断加强,双方在国际事务中也采取相互配合、相互合作的姿态。
经贸关系是中德双边关系的基石。报告称: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中德两国在双边政策上均进行了较大调整,各领域合作呈加强之势;特别是近10年来,中德两国经济领域的合作已成为双边关系的最主要支柱。中国目前是德国全球第三大贸易伙伴,第二大进口来源国和第五大出口目的地国。2010年中德贸易重又大幅攀升,双方提出2015年使双边贸易额达到2000亿欧元的目标。
10年来,中德人文交流与合作表现为数量多、规模大、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这不仅由于中国与德国在人口规模、教育与文化机构数量上存在优势,还在于中国传统文化与德意志传统文化对两国人民具有一定吸引力。两国的人文交流促进了两国人民间的对话与沟通,增进了相互间的理解与信任,同时也成为中欧人文交流的重要内容。
当然,中德关系中依然存在一些敏感话题并时常成为干扰中德关系的不利因素。但是总体来看,中德关系近10年来可谓进入全面发展的“快车道”。展望未来,在中德战略伙伴关系框架下,经济合作依然是中德关系的发展基石。对德国来说,中国依然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市场;德国的技术、投资及其培训标准等也是中国所需要的。中国正在加快推进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迫切需要德国的中间产品(德国高质量、高精度的成套设备和专门机械)以及能源和环境解决方案。2013年,李克强总理访问德国期间与默克尔总理就加强“新四化”领域的合作达成共识。中德有望借助围绕“新四化”的互利合作,推动中德合作进入“加速期”,从而进一步巩固中德关系在中欧关系中的领跑者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