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空城”、“公务员卖房”等消息的不断传出,揭示出一个现实:三四线城市房地产投资已近饱和。随着大型房企向市场容量有限的一二线城市回归,房地产市场正从高速增长阶段迈向平稳发展时期。在着力调结构、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房地产投资高增长恐难以为继。
房地产投资包括房屋建设工程、土地开发工程投资,以及公益性建筑、土地购置费投资等,其增速被看作是市场信心风向标。当房地产投资维持高增速时,往往意味着业界对市场信心饱满,后期市场供应能得到保证。反之,当房地产投资增速较低,或维持负增长时,则意味着市场信心相对低迷,后市供应可能面临不足的风险。
自2007年有统计以来的7年间,我国房地产投资经历两个递减周期:从2007年到2009年,房地产投资增速从30.2%逐步降至16.1%,降幅接近50%;从2010年至2012年,上述增速则从33.2%降至16.2%,降幅同样接近一半。2013年,全国房地产投资增速回升到19.8%的水平,但与30%的高点相差甚远。
房地产投资增速变化受多重因素综合影响,但有两个因素最为关键。一是宏观经济形势,在上述两个“三年周期”中,房地产投资增速变化与GDP增速变化趋势相一致;二是房地产政策环境,重大调控政策出台,不仅会影响销售,也会影响投资热情。2013年,虽然GDP增速继续下滑,但市场化调控思路确立为市场带来信心,也使房地产投资增速有所回升。
不过,在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速放缓过程中,房地产投资恐难一枝独秀。一方面,不少三四线城市被曝出“空城”现象,凸显了这些区域房地产投资饱和的局面;另一方面,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的思路,决定了一二线城市的市场空间也较有限。
综合看,房地产市场“黄金十年”面临终结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在这种背景下,指望房地产投资回到30%高增速时代,恐是痴人说梦。
当然,种种因素也决定了房地产投资增速并不会迅速降至冰点,而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中间水平。其一是随着去年市场热销以及融资环境宽松,当前房地产企业资金状况处于游刃有余的充裕状态。二是土地价格提高助推房地产投资总成本。三是在住宅业态之外,房地产企业正加大商业地产、旅游地产、养老地产等其他业态投资比重。
作为固定资产投资重要组成部分,房地产投资高增速时代很可能就此终结。房地产因素弱化,恰恰可打破地方发展过度依赖“房地产经济”的窠臼,对经济结构调整起到有效的倒逼作用。这很可能是个充满阵痛的过程,但对于处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阶段的中国来说,绝不是坏消息。